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以“平立面切割法”为例

2021-02-10王常圣WangChangshe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矩形布局

王常圣/Wang Changsheng

应用型本科“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应用性不强,与实践有所脱节。故此,该课程教学改革针对此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的探索。

一、“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问题及内容、方法改革

从现状来看,高校“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缺乏实用性,陈旧落后。二是教学方法不具备针对性,更多是对知识的“泛泛而谈”,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运用知识。而居住空间本就是“以小空间见大文章”的地方,无法自如运用知识自然也就无法拿出好的居住空间设计来。

(一)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一些高校本科“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多侧重于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这些知识对于当前人们的居住空间需求来说相对陈旧落后。特别是对于平面布局的设计与学习,学生们如果对相关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就容易做不出一个合理的居住空间平面布局方案,也就谈不上做出合理的空间设计。所以针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最核心的平面布局和立面设计板块,笔者提出了“平立面切割法”的设计方法,用其帮助学生去理解居住空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学习平立面布局的具体方法,在居住空间的课程设计中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从而设计出功能合理、具有美学韵味、富有新意的居住空间。

(二)教学方法

想要合理地运用“平立面切割法”,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居住空间各个功能分区的特点和设计方法、空间的构成关系、形式美的规律、陈设组合以及各种施工问题和细节处理方法。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才能进行合理的平面、立面布局设计。由于平面布局的知识相当繁多且较难合理运用,所以在教学上更多采用复盘修正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居住空间,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平面布局设计,从学生布局中所反馈出来的问题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先是要帮助他们夯实基础,让他们对基本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在此基础之上再讲解“平立面切割法”,所以这个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静态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动态的讲解,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平立面布局方法论,从而有能力面对更为复杂的居住空间设计。

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当代生活中家庭构成和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居住空间形态也没有了固定模式。住宅设计中的一个特性就是它并不总是简单明确地得出唯一恰当的方案。[1,2,3]所以,运用“平立面切割法”去寻找更多的空间可能性并选择“最优解”是更好的设计策略。本着理论服务于实践、所学需致用的实践性原则,笔者把自己在项目工作和设计教学中常用的设计方法进行整合,形成了“平立面切割法”这样一种设计“工具”,作为平面和立面布局中遇到疑难困惑时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有法可依”而不再是凭感觉去“自由发挥”。

(一)平面切割法

“平面切割法”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线性切割法”。顾名思义,此方法的关键在于用线条去切割、划分空间区域。此“线”在建筑设计中常被称为“控制线”。使用控制线时,第一步可以让思维发散。“线”的出发处是各个墙面、柱子等形体的阳角,随着阳角拉线条进行空间切割,切分出许多区域。在第一步拉出控制线时,不需局限于哪个区域必须划定为哪项具体功能;而是在区域不断被切割后,观察空间的体量、空间与功能的联系以及采光、客户需求、动静分区等要素是否合理或被满足,这时候某些空间的功能和形态自然而然会被决定。第二步则是进行更具体的空间形式切割。这时候更多考虑家具组合和空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家具组合的形态和功能需求来反推空间的体量并进行调整。最后一步对学生来说相对难以把握,即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结合立面的考虑去优化平面布局,把自己投身到布局的空间中去,观察空间的状态是不是合理的,最好能达到“优美”的空间形态。立面的功能、形式感都会反过来影响平面布局——在考虑完这个因素后,平面才会相对合理、完整。

第二种是“轴线切割法”。这个“轴线”指的是空间的中轴线。先切分出空间交叉横纵的中轴线。通过这两根线条,我们能观察空间的面宽和进深之间的关系,并同时思考顶面和地面在这根轴线下应该怎样变化。同时,这两根线条还能暗示出立面的某些变化的可能性。所以轴线的切分就让空间体块有了“参考系”,我们不再是家具图块的“搬运工”,而是思考空间本身应该有的形态、性格。假如设计强调庄重氛围的风格(如传统欧式、中式等),就可以沿此轴线进行一系列的均衡设计。有了“参考系”以后,就可以通过“坐标”——家具在空间里的形态去思考布局的合理性。以此方法全面地思考空间的变化,才能使得平面布局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参考系”“坐标”这种量化的指标,也更加适合初学的学生用来进行平面布局的梳理。

第三种是“尺度推理切割法”。如果说前两种方式是通过技巧寻找空间的关系与规律,那么“尺度推理切割法”则是借助对空间的理解,把空间当成“积木”去“把玩空间”。该方法最为强调的两个字是“尺度”。这个“尺度”指的是我们对居住空间里的人的行为和需求的理解。有了“人”这个参考物,我们通过模拟人的行为、动线、习惯(特定群体),就能够得出空间的基本尺度、舒适尺度和特殊尺度(老人、残障人士需求或个性化定制)。每个空间的基本尺度给我们一个推理的“模块”,例如常见的客厅模块是15m2、常见的卧室模块是9m2、12m2等。当线条将不同的空间切分出来时,我们将“积木”进行排列组合就能得到不同的“解”,且每个解所对应的空间形态、氛围都各不相同。我们结合客户的需求再对其进行推演和筛选,就能得到相对情况下的“最优解”。这便是一个方案的诞生过程。

孤立地使用这三种空间切割法并不能最好地去进行空间布局。把这三种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帮助我们去破开空间的繁复表象,得到想要的空间形式。

(二)立面切割法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文献阅读总结出三种“立面切割”的方法:

第一种是“心法”,也叫同频与变奏法。“同频”指的是同步,“变奏”可以理解为变化,所以这种方法亦可以理解为在掌控相同与变化中把握立面设计的比例之美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和谐感。在设计立面时,我们拿到的是“面”,有时是二维的状态呈现,所以我们可以介入平面构成的方法去进行设计,而平面构成中的比例、形式感就可以拿来设计立面关系。将此“心法”称为“同频与变奏”,是有意强调立面设计一定要有音乐的节奏美感。故此,立面在“同频”中借助对称的模块体现仪式感、视觉均衡感,在“变奏”中产生变化,生成趣味。常见的“变奏”体现在形态、颜色、材质、体量、肌理等多方面。

“三分法”是“立面切割”的第二种方法。“三分法”严格意义上来讲是等份分割法中的一种。等份分割就是将画面以二等份、三等份、多等份等平均分割,页面分割线以等间隔方式排列的简单而又严谨的分割方法。[4]室内立面最常用的是二分形式(轴线)和三分形式。如图1,把图横竖等分三份,形成交叉线(ABCDEFGH)和交汇点,这几处是常用作立面块面切分的地方。如果觉得体块之间的比例还显得有点不和谐,可在已经三分的体块中再进行二等分(如图1中线段IJ),以此来获得更细致的分割体块。这样形成的大小不一的体块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具有秩序感和美感。在确定IJ后可以继续细化立面,按照功能要求安排电视柜和电视机(如图2)。这样就非常便利地设计出了具有美感的电视墙立面。

图1 三分电视墙框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电视墙框架细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与人自身尺寸是设计的标尺,是最符合人感觉的空间尺寸。[5,6]而人体尺寸中最为优美的比例形式,就是黄金矩形分割(黄金分割)。黄金比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比例形式。达·芬奇在他的画论里把黄金比例叫作“神圣比例”,并写道:“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各特征必须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使观众往往如醉如痴的和谐比例。”黄金比例在居住空间的立面设计中十分常见,此处以集艾室内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总监黄全为自己设计的家为例来剖析黄金矩形分割法在其中的运用。

通过这张电视墙的设计(图3)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黄金矩形在居住空间中的运用。首先,我们先找到电视墙的中轴线,通过中轴线将背景墙一分为二,形成矩形ABCD和DCEF,以BC的中点X和D之间作连线XD,并以X为圆心、XD为半径作圆交AD、BC的延长线,与H、I形成黄金矩形ABHI。同理得到黄金矩形GJEF。在大块面被确认后,用二等分切割(或者说“变奏”),把BJ和HE切分成两份,以增加立面的节奏感。再把左边的一部分“变奏”成隔板,右边的一部分“变奏”为电视柜的终点。除了整体使用了黄金矩形的切割,电视墙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例也用到了黄金矩形。通过上述黄金矩形分割法得到黄金矩形KBXL,以此分割了电视墙石材和背景板的立面关系,进一步丰富了局部比例层次。同理得到MHEN,以确定艺术品的高度。至此,整体的电视墙立面切分完毕,形成了丰富而比例和谐的立面关系(电视机会提前考虑并以沙发为轴线布置)。

图3 黄全家电视墙立面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三、“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改革成效

参赛参展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一举措能使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前瞻。[7]笔者在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对2017级环境设计班进行了“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在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2017级学生黄国樑和李国杭的居住空间设计作品(图4、图5)分别获得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二等奖——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图4 2017级学生黄国樑的居住空间设计作品

图5 2017级学生李国杭的居住空间设计作品

综上,本项研究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基础,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居住空间教学的问题及弊端提出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力求系统、科学地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的平面布局设计和立面设计进行研究和方法论探讨,以期提升学生对居住空间的理解及平面布局等综合能力;探讨应用型本科“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路径、课程成果创新,以期为培养高水平、理论结合实践、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的教学保障。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矩形布局
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探讨
以专利布局洞悉泰雷兹发展与创新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矩形面积的特殊求法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巧用矩形一性质,妙解一类题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