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 多元共生
2021-02-09黄丹麾
黄丹麾
内容提要: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领域均有所建树。不仅如此,他又是一位艺术理论家。尤为可贵的是他将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界限打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跨界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的艺术大师,这决定了他在中国艺术史上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跨界;融通;共生
中国艺术史中“绘画”与“文学”的最初联姻始于唐代的王维。王维首先是一个诗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詩歌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都把王维尊为盛唐第一诗人,其诗歌入选的比例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诗人的作品。这些都是由王维诗歌的成就决定的。
诗歌从诗教的“比德”怨刺以及经学、政治的附庸地位中摆脱出来,而真正进入审美的视域,在王维身上表现最自觉、最彻底,也最成熟。山水诗的形意问题到了王维这里才得到真正圆满的解决。王维的意义可概括为三点:其一是物理心性浑化妙合的诗歌意象;其二是以有限表现无限的瞬间永恒的空灵境界;其三是深入空寂而兴会神到的创作机缘。王维对诗歌美学的最重大贡献,就体现在“意境”的创造上。而“意境”上的成熟,使中国古代诗歌进入艺术哲学的层面。王维心目中的山水自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失意者和得意者身心寄居和滋育的地方。王维的意义,即在于使中国人在回归山水自然的同时,从现实山水自然走向“形而上”的山水自然。
王维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除了诗歌外,他在书法、音乐、绘画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表现为“山水”,而“山水”则由王维开创了新生命。王维首先采用“破墨”新技法,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新意境,初步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王维学过李思训“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又学过“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的吴道子,遂集二人之法,形成劲爽又柔美、随意又自然的线条。
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无论作画还是写诗,多描绘山林小景,自然平淡,从中传递出的诗意禅境,实为空寂无声的静观之态,而其平远的构图也最宜表达平和清疏的意境。王维好画雪景,也常有剑阁、栈道,以及捕鱼、山居的描绘:沉静的田园意趣,远离尘世的风景,确实令人有清新脱俗之感;渔人村民的生活作为一种山居野趣,也点缀在意境清雅的画面之中。“富贵山林,两得其趣”是王维的一生向往。
王维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诗与画在意境上的交融,赋予画面真正的气韵生动的美感,从此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王维对中国艺术的最大贡献体现在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的先河,以诗入画,打通了“诗”与“画”的壁障,成为画史上第一位文人画家。论及王维的影响,苏东坡可谓功不可没,苏轼写诗曰:“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此“诗中有画推王维”声名远播。从此,评论者将“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歌的最大特色,把“画中有诗”当成王维绘画的最高意境。“诗中有画”是指王维将画境融入诗境,使诗中具有画的意趣,之所以要“以画入诗”,是因为诗有所短、画有所长,可入诗却难以写出的东西,入之于诗为诗所限,入之于画则为画之所擅、所强;“画中有诗”则是说将诗境融入画境,使画中显现出诗的神韵、情趣。之所以要“以诗入画”,是因为虽可入画却难以画出的东西,入之于画为画所拙,入之于诗却为诗之所长、所胜,因而非“形”所能尽,而出之以意。“以画入诗”与“以诗入画”并举与互动,正好弥补了“诗”与“画”两种不同艺术样式的不足。
作为诗人兼艺术家的王维,其艺术批评思想始终是在打通各艺术门类艺术局限的理念下言说的,甚至在其艺术批评思想中就直接包含了这种跨界观念。在艺术起源上,王维认为书画同源。此外,从关于王维本人艺术史的资料来看,他在艺术作品中也践行这种跨界意识。他关于诗画相通的理论、画乐一体的艺术题材的呈现就是一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艺术思想的具体化,通过考察艺术作品和艺术史资料,我们可以参悟到艺术家的艺术批评思想。王维的诗、书、画、乐的融通体现在其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两个纬度之中。
在艺术理论方面,王维认为书画相通。他在《为画人谢赐表》中云:“卦因于画,画始生书。”[5]228王维在此暗指书画存在亲缘关系。由此,王维从艺术起源的视点触及了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重要命题—“书画同源”说。从“书画同源”的命题来看,王维最早认识到了书画的相通性。
在论述书画关系时,王维关于“书”的理解主要是指象形的文字,还未具有成熟的书法意味。在《为画人谢赐表》中,王维又谈道,(画)“乃无声之箴颂”。王维是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谈及了诗与画的相通,触及“画是无声诗”的艺术命题。可以说,王维在中国美学史上首次提出了“画是无声诗”这一论断。因此,王维在诗画融通上也具有开创性。
具体来看,“诗中有画”主要是指王维诗中描摹的绘画之境,尤指色彩营造的视觉图景;“画中有诗”主要是指王维所创立的泼墨山水画追求诗意,在形似的基础上更重神似。
王维的诗歌是画面、动作、音响的有机结合。我们品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确如画境、乐境复现,光、影、生、色、动、静、寂、响,五色相喧、八音迭奏。王维的诗、乐相通主要体现在用绘画表现音乐表演上。可见,王维正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达到了画、乐融通的境界。
在王维的艺术思想中,诗、书、画、乐融通的共同基础在于艺术功能,即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一方面,王维肯定艺术的社会功能。在诗画的融通上,他认为绘画具有与诗歌同样的“兴寄”功能,绘画同样可以寄托政治理想,表达人生哲理。他反对贬低绘画的地位和功能,认为在政治道德教化的作用方面,绘画与诗歌具有同样的地位。另一方面,王维又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他艺术思想中关于“美”和“趣”的诉求上。在王维的诗作与文选中,有多处关于“美”的论述。王维所说的“美”包含着广博的意象,囊括物美和人心之美。于物美,王维崇尚的是自然清淡之美;于人心之美,王维认为心善才是美,正如佛禅法相之美。他认为真正的美既不在物美,也不在于人心,而在于人的“善心”与天地“元气”的结合、呼应,是天人合一的美,是主客观统一的美,是道家哲学所说的“大美”。
王维崇尚道家哲学,也喜欢佛家的“禅定”思想。他把佛理融于艺术创作之中,从观照自然的一机一境中参悟禅理、表达禅趣。他以隐逸山林来领略禅趣。然而,王维所追求的“趣”并非仅指山水自然之趣,而是融合了人的感情之“趣”,也就是他所说的“深趣”。王维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中说:“非子天机清妙者……然是中有深趣矣!”他在此以“深趣”形容自己所热爱并在此生活多年的辋川。王维醉心于辋川山水之中,这种“深趣”是融合自然山水之趣和禅趣于一体的审美之趣。禅宗讲究“顿悟成佛”,王维正是于空寂的辋川之景中静悟禅理。王维将追求自由之精神与飞跃的生命融合,从而参悟出审美的深趣。可见,深趣是美的更高境界。由此,在王维的艺术理论中,诗、书、画、乐之融通皆在于艺术功能之融通,在于“兴寄”与美、趣的共生。由此,诗、书、画、乐才可归于天地之“元气”并宜于人心之善。
在艺术功能论中,王维认为艺术的审美功能最为重要,并且涵盖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因此,诗、书、画、乐融通的基础实际上具体是指艺术的审美功能,即艺术之美。王维认为,人的“美秀”仅在于人的形体仪表,但人的“风流”即内在的精神气韵之美则要通过人的言谈笑颦表现出来。“美秀”仅是外在之美、形式之美,而人的精神内在之美才是主要的。为此,王维认为只有通过艺术构思才可获得内在的本质之美。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审象求形,或皆暗识”“取舍惟精”
在《为画人谢赐表》中,王维提出:“皆就笔端,别生身外。传神写照,虽非巧心;审象求形,或皆暗识。……取舍惟精,时凭白粉。”王维认为人物内在之美才是关键,为此,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要达到“皆就笔端,别生身外”的境界。艺术形象之美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形”之美,而且在于“别生身外”的内在的“象”之美。因此,在艺术创作中,追求人物的精神之美(“传神写照”),不能仅凭“巧心”,即偶然的灵感和一时的心情,而要靠艺术家的充分酝酿(“审象求形,或皆暗识”)。“暗识”是指艺术创作前的一种状态,即艺术构思阶段。在“暗识”阶段,艺术家要把所观察到的形象素材进行酝酿、熟识,直到胸有成竹,从而为艺术传达做好准备。在“暗识”阶段,王维认为对形象素材必须概括、提炼、挑选,去粗取精,从而做到艺术主题鲜明突出,集中表达内在之美,即“取舍惟精,时凭白粉”。
二、“意在笔先”“显树之精神”
在传为王维所作的《山水诀》中,王维指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
王维认为,山水自然之景同人物一样,也要具有内在精神,即“须显山之精神”。为此,在艺术创作时,艺术家要做到“意在笔先”,先在心中进行酝酿,构思好创作意象,然后再根据心中意象在客观世界中选取题材。王维的“意在笔先”着重于各艺术要素的布局,即构图的主次方面。在观察客观自然时,艺术家也要先看自然物的整体气象,即整体的风貌、精神,然后根据主次,把符合自己创作主题和意象的题材纳入选材中,即“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
三、“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王维在《山水诀》中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尽管艺术构思主要是指艺术家主体的形
象思维活动,但是艺术构思中的选材则要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因此,在艺术创作中,遵循客观自然规律是艺术构思的前提,即只有“肇自然之性”,才可“成造化之功”—遵循客观自然规律,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这就要求艺术家在选材方面因时制宜,遵循四季变化的时景;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山石构造和树理结构来选材。但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并不意味著刻板、机械地临摹自然之景,而要善于“妙悟”,于“规矩”之中体悟客观自然的生命力,即“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也就是主张艺术创作是主客观的完美统一。
四、“凝神取象”
在《裴右丞写真赞》中,王维继续论述了艺术构思问题:“澹尔清德,居然素风。气和容众,心静如空。智以穷理,才包至公……凝情取象,惟雅则同。”
艺术构思既要遵循客观“ 自然之性”,又要注入艺术家的主体情感。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情感是艺术作品呈现出内在意蕴的关键,可以说情感是艺术构思的动力。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创作中的一项心理活动,其中伴随着艺术家的想象、回忆、情感等多种意识活动。艺术构思需要艺术家主体心态平和,气闲若定,方能灵感涌现,思想迸发,即王维所说的“气和容众,心静如空。智以穷理,才包至公”。由于重视“凝情取象”,在艺术创作中王维不以客观自然为拘束,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体情感,来抒写胸中意气。
总之,诗、书、画、乐是不同形态的艺术门类,它们各具特点,各有短长,但它们又有共同点,即都要求精练抒情,都追求通过意境的创造抒发作者情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这就使它们有了结合的可能,并易于取得取长补短的效果,而这一切均肇始于王维。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王维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位跨界艺术家。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