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下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

2021-02-09乔代富

关键词:智慧农业市场经济

乔代富

摘要:为促进智慧农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安徽省农产品经济产值,本文对市场经济下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深入分析。部分区域移动通信能力不足,耕地处于低度化生产模式,产业化结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有关研究成果质量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策略:构建能够短信交流的综合服务平台,制定统一物联网技术标准,提高农业物联网适应性;制定现代化智慧农业园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园区现代化装备水平;推动生鲜等农产品在线交易,结合安徽省文化特色和优势,打造品牌形象;选择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估指标,扩充科技成果评价内涵,选取具有实际效益的农业技术,进行示范推广。

关键词:市场经济;智慧农业;现代化生产;园区建设;政府扶持

基金项目:2018年度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安徽发展“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SK2018ZD058)

一、引言

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销售市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紧密,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市场主体不断多元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业作为最基本的发展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农产品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展,在性质上,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已经转变为市场农业经济,农产品存在高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产品销售模式追求利润最大化[1]。想要真正满足市场农业经济的要求,就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生产中应用农业技术,注重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使农业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其转换为机械化、现代化的规模生产,销售过程中,也要仿照企业销售模式,即围绕市场开发农业生产,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采取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必要趋势。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使农业信息技术由单向走向综合,主要根据农业特点和生产需求,将科技手段应用在农产品生产管理中[2]。国内智慧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停留在初步摸索阶段,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劳动力需求大,自动化水平较低,急需发展智慧农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因此将安徽省作为发展案例,深入分析智慧农业发展问题,促进其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发展。

二、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安徽省农业人口占较大比例,近一半土壤分布为熟化土壤,智慧农业概念提出较早,发展试点和落实行动也领先于其他省份。政府部门明确了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难点和关键,反复强调农业发展的长远性,在不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基础上,兼顾农业市场经济的速度和效益,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还指出想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必须做好三农,积极探索农业的创新发展,将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近年安徽省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功,将蔬菜、粮食、水果、棉花、茶叶和油料作为基础产业,将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将中药材、食用菌、苗木培育作为新兴特色产业,加大其扶持力度,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模式健全产业链条,打破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水平和销售水平,都得到一定提高。发展智慧农业后,常熟农业总产值相比上年增加了多个百分比,粮食亩产与上年持平,全年常熟的农产品物价基本处于可控范围,同时政府逐步落实多项惠民政策,农业生产总值和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粮食和蔬菜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智慧农业建设方面,安徽省规模以上企业的信息机构、生产管理系统等拥有率,已经超过了50%,农业企业走向科技化,利用网络+农业的模式,使信息化和互联网覆盖农产品供应链,尝试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检测平台进行作业,自动化控制喷淋滴灌、供暖照阳和温度湿度控制等,并创建了电子商务等销售业务。但短期内,安徽省农产品的刚性需求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市场需求仍在促使农产品不断进行结构调整,为此归纳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共性问题,消除智慧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为现代化农业工作,提供持久性、基础性的支持,实现农业产业和农产品优化。

三、市场经济下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问题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安徽省部分偏遠地区,存在信号强度不足或没有信号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移动通信能力不足。在偏远的农业生产现场,缺少针对适合农村的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移动网络无法完全覆盖,尽管安徽省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已初步建立,但智慧农业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却无法连接到物联网,尤其是自然村等地区,对外交流非常不便,通信交通设施严重匮乏。通信基础设施的薄弱,导致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不高,对信息化采集和发布渠道造成影响,尽管已经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但平台却并没有得到普及,一级网站所占比例小,没有充分发挥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导致农民对智慧农业的信息内容缺乏了解,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滞后和基础设施存量的不足,同样导致农业信息网站内容的忽视,发布信息多为宏观滞后的生产宣传,几乎没有涉及市场、预测、微观和专业信息,根据网站信息,难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经济产品,对农民生产决策的帮助不大。除此之外,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足,缺乏农业信息服务人才,信息的时效性和传播性较差、数量较少,这些都导致了智慧农业的推广进程较慢。

(二)土地利用率低

安徽省各地区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减弱了农业生产的能力。由于安徽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的自调节能力较差,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原因,导致农业耕地面积失衡,出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现象,土壤可持续性发展较差。耕地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存在区域差异,土地利用无法与农业产出对等,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农用土地质量有所下降,尽管农业科技企业的工业化进程,能够保证农业发展的长期进行,但仍存在单位面积产出率低,以及后备土地资源存量不足等威胁。各区域的现代农业科技投入同样存在差距,安徽省总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部分区域的土地资源稀缺,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土地资源被占用,且大量山区土地不能作为耕地,处于低度化生产模式,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同时脆弱的区域生态功能,也对安徽省资源环境提出较高要求,这些都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产出。

(三)智慧农业产业经营水平低

农产品规模生产的经营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结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多数为“龙头企业+农户”这一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领相应区域的农民进行加工和销售。该模式虽然符合人多地少的特点,但只适用缺少资金和信息的情况,仅可以整合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不能适应智慧农业的生产方式。农民被置于加工和销售环节之外,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而且农业设备的机械化水平低,结机制不够完善,同样造成劳动成本高,产生农产品增值率低、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不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农民缺少网上电子商城销售的经验,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而网络销售过程中,还需要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或精加工,且冷链运输环节对农产品运输也提出较高要求,这些都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因此,大部分产品经营仍停留在短时销售阶段,经营范围局限在本市及周边城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所降低,与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四)农业科技研发结构有待优化

科技企业的研究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安徽省农业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农作物新品种占重要部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科技成果在智慧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例较低。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包含多个项目,但科技成果仅针对其中某个环节,一直在重复低水平研发,农业科技含量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且只在试点阶段的试验田表现良好,却无法真正投入到农业生产阶段,推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智慧农业应用广泛的物联网和大数据,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自动化和规模化的技术优势,仅停留在生产方式的变革层面,而应用到实践的科技成果,也只能在几个特定品种之间使用,没有达到互动化和清洁化等特征,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推广不到位。除此之外,科技中介体系也没有充分解决科技成果的供求問题,与实际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脱节,市场化及专业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转化的途径。

四、市场经济下安徽省智慧农业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智慧农业案例,提出相应解决策略,解决思路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所示的多个角度,探寻出适合安徽省农业特点的发展道路。

(一)加强智慧农业信息建设

针对移动通信较差的偏远区域,应完善12316服务功能指导,加强物联网的信息建设。充分发挥12316服务平台的作用,将其作为农民和政府之间的连接,集成手机彩信、热线电话和互联网站等多种通信模式,构建12316热线的综合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建设三农信息服务,将该种服务方式,覆盖到网络信号差的区域[3]。通过手机报的形式,采取政企联动的服务模式,为农民推送三农服务信息,即由政府和市场联合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将其作为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品牌,使惠农的企业信息和政府信息得到传播。农民可以通过短信手机报实现双向互动,提交反馈的生产信息,政府应及时满足农民需求,进一步指导农业生产,实现12316服务功能的时效性和专业性[4]。还要加快物联网的发展,鼓励农业科技企业、电信运营商及科研机构参与通信物联网的研发,为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保障,改善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模式,推动传感器的试验进程,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开发传感器技术和传输技术,提高农业物联网的适应性,生产低成本、高可靠的农业环境专用传感器,使其满足偏僻的农业应用环境。建立符合安徽省农业应用要求的物联网平台,合理部署农业物联网网络,以物联网和云数据为基础,丰富农业物联网传感节点,提供农业领域的资料指导和业务服务,通过科技信息的传播,形成智慧农业整体示范效应,为农产品大规模批量成产提供技术支持[5]。物联网平台应以智慧农业科技信息为核心,对信息数据进行存储采集和传输处理,根据农民的反馈建议,将信息数据转换为智慧农业成果。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农民安装智能监测设施,补贴农民群体提升硬件水平,通过大流量宽带网络,及时传输平台数据,打破物联网的通信限制,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二)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

科学制定园区规划,优化农业种植的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传统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将科技园区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构件,根据政策指引,明确园区的功能定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耕种规模进行科学规划,在确保产业聚集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园区规模,开发农产品生产到销售这一生产链,减少不必要的流通成本,建设区域特色产业基地[6]。获取政策扶持与农民组织支持,加强园区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促进园区不同板块的农业发展,推广农业服务体系和智能生产,使农户转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思路,提高园区的农技人员数量。农业园区应加强与科研企业或院所的横向对接,扶持滞后的农业产业,稳步推广新品种,鼓励耕种特色农业产品,将资金投入新农业产品的开发,科学筛选秧苗,为农民提供高产经济作物,分批逐步淘汰产能低下、且占据秧田数量多的农产品,园区翻种过程中,将经济产能高的农产品作为播种对象,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程度,实现农产品收入的倍增[7]。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提升园区现代化装备水平,平整并改良原有的园区耕地,采取集约化生产模式,对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分类,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种植环境,自动化控制通风采阳和温度湿度,将现代化农机设备引入农田,建设现代化水利工程,统筹兼顾引水排水和灌溉蓄水等功能,最大限度发挥灌溉和排涝的效果,根据园区的实际生产情况,布置暗排暗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8]。引入温室耕种,在园区中建设机耕道路,推进智能机械化生产,建立专项资金组织,为购置现代化农机设备提供资金,提高农机设备的数量和自动化水平,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扩大机械覆盖率,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科学的远程操控[9]。

(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发展电子商务,对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品牌。以网络为媒介,将农业电子商务融入互联网,推动生鲜等农产品的在线交易,通过发达的物流系统,提高线下农产品物流运输总体水平,及时收集流通信息,并对发布、生产和销售等相关信息进行整理[10]。政府应对农业电子商务给予财政扶持,将智慧农产品引入大型商业超市,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秩序提供保障,使农民从中获得稳定收益,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帮助其规避市场风险。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积极推进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高农业销售地位。扩建农业信息数据库,加大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建设一个区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专门的物流配送点,对农产品进行相关质量检测评价,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产品可追溯机制[11]。综合性电商平台可以选择淘宝、京东或水果蔬菜网上商城,也可以借鉴以上平台,建立安徽省专门的电子商务平台,前期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拓展订单式农业,后期可以在平台上展销农产品,将其作为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名片,扩大知名度。当平台建设达到较长周期后,应加强优势品牌建设,全面评价农业技术的转化及产出,注重安徽省的地理标志,将知识产权与智慧农业相结合,加强智慧农产品的保护机制,利用安徽省的文化特色和优势,提高农产品形象[12]。将农业与二产和三产相融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可以将现代化农业园区,打造成特色的农业旅游综合体,同时鼓励农民对自产果蔬形成注册商标,提升农业在现代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四)加大智慧农业科技创新

选择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估指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安徽省农业的科技投入。政府应加强智慧农业的政策倾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强化宏观调控手段,将农业科研整合为规模效应,同时搭建专款奖励资助基金,鼓励农民进行新技术试点,财政扶持智慧农业的种植技术,积极推广新颖的农业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资助基金进行合理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同时突出不同城市板块的带动效应[13]。针对研发的科技创新技术,应摒弃论文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选择合理的评估指标进行评审,扩大科技技术的评价范畴,不仅要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还应注重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农业活动的特点,对农业科研的试点实践进行考察,判断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将专利和科研交流等指标纳入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使扶持资金能够被均衡投入。扩充科技成果的评价内涵,预估研发技术为智慧农业带来的改变,全面评估农业技术的溢出效应,例如清洁生产、综合农业体和创意文化等影响,确保农业技术转移评估的合理性[14]。针对具有实际效益的科学技术,应强化安徽省的顶层设计职责,加大资金和物质等投入,统筹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高科技技术,建立统一的农业科研体系,协调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使科研項目能够达到供需平衡,避免研究机构重复研究[15]。示范推广过程中,建立农业信息网上交流平台,为农技推广人员接触农民提供条件,及时检验农业科研的效果,将生产问题和生产数据反馈给科研者,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成果的实用功能,促进智慧农业技术的实际运用,改革基层的传统务农手段,实现安徽省内农业科技的均衡布局。

五、结语

从农业现代化应用要求出发,探讨了安徽省智慧农业的目前动态,并针对其发展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加快智慧农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安徽省的农业经济产值。智慧农业作为新兴发展方向,还要不断跟进科技的发展,如电子商务的发展、传感技术的进步、5G通信等,都会促进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苏震,赵文彦.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农业应用分析与设计[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0,32(3):44- 53.

[2]翟凌宇,孙凯旋.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J].软件,2020,41(1):258- 262.

[3]王春华.浅析智慧农业在促进粮食安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J].现代面粉工业,2020,34(1):55- 56.

[4]韩鹏辉.基于食用菌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J].中国食用菌,2020,39(01):178- 181.

[5]孙莉.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智慧农业云平台解决方案的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1):138- 139.

[6]尹丽.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9):36- 37.

[7]戚建华.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智慧农业发展探讨———评《智慧农业———信息通信技术引领绿色发展》[J].中国食用菌,2020,39(8):276- 277.

[8]房岩,孙刚,金丹丹,等.现代农业物联网的主流技术领域与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20,40(2):1- 2.

[9]胡钢,梁高丽,雷浩.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J].内江科技,2020,41(2):53- 54.

[10]管孝锋,陆林峰,吴晓柯.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及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3):595- 597,601.

[11]钱晔,孙吉红,黎斌林,等.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策略与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01):6- 10.

[12]张滨丽,卞兴超.基于AHP的黑龙江省智慧农业综合效益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2):109- 115.

[13]孙忠富,李永利,郑飞翔,等.区块链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展望[J].大数据,2019,5(2):116- 124.

[14]刘来毅,张晓娟.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的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2):58- 60.

[15]李世杰.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0):85- 90.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金华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
智能手机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安卓的智慧农业APP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