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访问故人记
2021-02-09李一鸣
李一鸣
九月里,到彭山。
一说要到四川的眉山、彭山,首先就想到那里的三个人:彭祖、李密、苏东坡。
一个地方的文化存在,常常是与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葬于斯的一些文化人连在一起的。凡是读过书的中国人,谁没听说过彭、李、苏呢?
彭祖的传说天下皆知。记得小时候,我曾依偎在外祖母怀里,听她讲古:“很早很早以前,四川大山里有个姓彭的老头儿活了800多岁,不知道人家是吃啥喝啥才活那么长的?”如今,言犹在耳,外祖母却已离世30多年了,当年的娃娃也已白发满头。
李密的《陈情表》则进入了教科书,被一代一代学子读着、学着、考着,甚至背着。据我夫人和儿子说,他们读中学时,都能背诵《陈情表》全文。就在我行前那天晚上,他们还断断续续背诵了其中的段落,“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作者情深意切的表达,经了身边亲人的诵读,尤为撼人心魄。
在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苏东坡成就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不仅他的才华和故事被广泛传颂,而且在中国文人心中,他已经成了一个文化图腾,被“神”一样地崇拜着、追随着、诠释着。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大作家林语堂在他那部名著《苏东坡传》中,把这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天才人物,认定为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散文作家,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酿酒的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癖者,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诗人,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氏语言洋洋洒洒,放逸风雅,骈散相间,庄谐杂出,绘出这位现代名家眼中的苏东坡形象。而我的故乡山东一位女作家在其散文《来生便嫁苏东坡》中,从另一个维度表达了一位当代女性对苏东坡的认知和情感。她笃信人是有来生的,热切祈愿来生心随愿迁,活得山水生色,日月增辉,再嫁一个又敬又爱时刻与他生死相依的男人:“古往今来,三千年的沧海桑田里,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惟有宋代的苏东坡一人而已。捧读着苏东坡的诗文集,我总是不由地感慨:这才是一个值得我用一生之光阴倾心相守的男子汉!”“我要认真地,虔诚地,刻苦地……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会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为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那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给苏东坡。”大胆率真,又惊世骇俗!所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已经化作一种基因,进入了我们的血液,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而今,我来了,来到他们的故乡,一次期待多年的朝拜。
正是秋天盛大的季节。天升得很高、蓝得出奇,透明的阳光下,远山的天际线闪着光亮,墨绿的银杏叶在山风里翻飞,茂密的方竹林里一条条竹子挺着修长的腰肢优雅款摆,山腰间,白云披着蓬松的斗篷悠闲地散步……沿着长寿梯,跨過九百九十九步台阶,踏过九十九个平台,拐过九道弯,远远便看到了彭祖墓。墓的背后高高矗立的是彭祖山主峰,左右群山簇拥,那墓碑就仿若坐在一把巍巍山体形成的巨大太师椅上。同行者说,如果从山顶俯瞰,则会发现彭祖山与寿泉山相互环抱,构成一幅天然的立体太极图,凸起的山脉与凹陷的山沟组成阴阳两条相互追逐的鱼,而彭祖墓恰恰就落在阳鱼的眼睛上。据说这墓地是彭祖的弟子、风水学始祖青衣乌公所选,果然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
彭祖果有其人。先秦时期,他在人们心目中还是一位仙人;到了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也把他列入仙界;而宋《太平广记》录其自述:“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有余年。加以少枯,丧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数遭忧患,和气折伤。荣卫焦枯,恐不度世。所闻浅薄,不足宣传。”在这里,彭祖又从仙界回到了人间。明曹学佺的《蜀中广记》中记载,彭祖“自尧历夏,殷时封于天彭。周衰始浮游四方,晚复入蜀,抵武阳家焉”。武阳即现在的眉山市彭山区。东晋的《华阳国志》和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范晔的《后汉书·郡国志》等方志中,也都提到过这座彭祖墓。至于彭祖的年龄,流传最广的是800岁,而按上古时期每60天为一年计算,则彭祖活了130多岁。联想到1949年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还不到35岁,这彭祖确乎是够长寿的了。
彭祖原是善于养生的人,《庄子》《楚辞》《史记》对此多有记载,现代人津津乐道、急于弄通的,是他的养生秘诀,所谓气功术、膳食术和房室术。在离彭祖墓不远的养生殿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面对彭祖养生十三法图解,驻足揣摩,流连忘返。而我却猛地掉转头,快步走了出去。是的,固然人的本性是祈愿长寿,死是人生的终极点,怕死是人的正常心理,注重养生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如彭祖,在他的一生中,先后竟有49个妻子、54个孩子去世。生离,令人黯然神伤;死别,必定是撕心裂肺。一个亲人去世,就使人痛不欲生,何况103人!那就是103次泣血大恸啊。其痛若何?其悲何如?充满痛苦的长寿意义何在?何况,为了个人长寿,那彭祖采取所谓采阴补阳延年益寿之法,大言不惭道:“法之要者,在于多御少女而莫数泻精,使人身轻,百病消除也。”完全为了长寿的性爱,不知多少青春少女做了药引和药渣。此诚可恨哉!
距彭祖墓不远处的文化广场上,竖立着彭山籍文化名人展示牌,其中一组介绍的是李密和他的《陈情表》。这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后,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依靠祖母一口饭一口水抚养成人。长大后,他曾经担任过蜀汉后主刘禅的尚书郎。39岁那年,司马昭灭了蜀汉,他成了亡国之臣,一心一意在家侍奉祖母,奉献孝心。41岁时,晋武帝召他出仕,先以郎中一职许愿,后又以洗马之职征召,他都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陈情表》就是李密为辞不就职写给晋武帝的表章。
可以想见李密书写此信之难。一方面,“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顾年迈的祖母出去就仕,情理不容,是谓不孝;另一方面,作为蜀汉旧臣,在李密眼里,汉主刘禅又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心中自然葆有念旧的情感,不愿厕身新朝,定是他内心的坚守。然而晋武帝却一个劲儿催逼他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如何摆脱困境?李密围绕“孝”字力陈心迹,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情感出发,反复强调祖母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刘病日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层层递进,极尽渲染,力图以孝感人、以情动人。不仅如此,他不回避自己曾是蜀汉旧臣,坦言“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明确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意在从政治上打消晋武帝的误会。继而表白了先尽孝、后尽忠,“先徇私情,后报国恩”的心底。“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暗示等把祖母养老送终之后,再向当朝尽忠的情志。孝,是人间最大的善、最美的义、最崇高的伦理。一篇《陈情表》,作为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感动了无数人。正如宋代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评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落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不孝。”而我从中读到的,除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孝之外,更有狼狈,有忧惧,有不满,有希冀,有明示,有藏匿。透过那恳切的言辞,体味的是忐忑不安,委婉畅达的语言内里,是作者的进退失据。一个人为了保命,小心翼翼,委曲求全,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诚可怜哉!
苏东坡与彭祖、李密就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人生态度。眉山,东坡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光。20岁,他和弟弟随父亲赴京赶考,此后,又为父母去世两度丁忧故里,屈指算来在这里度过了24年光阴。这位眉山之子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大概是造物主为了成就这位奇才,故而为他设置了不一样的人生。他兴趣广泛多元,在每一涉猎的领域都达到了顶尖水平,才华横溢一词似也难以形容这个天才。他堪为学霸,考进士,以几乎第一的成绩考取,一时誉满京华,名扬天下;24岁参加由皇帝亲自出题的制科考试,他被录入最高等第三等,成为宋朝唯一进入此等次的人。然而,最使我感怀的是他的信念、他的爱,他对苦难的态度。
他抱持士的风骨,始终坚守独立的思想,历经千磨万击,仍坚定不移。当其时也,围绕王安石变法,朝廷形成变法派和保守派两大政治阵营。东坡本为求新之人,变法之初,他支持变法,甚至还比较激进,俨然坚定的变法派。但当发现新法之害后,便毅然上书反对。等到保守派上台,他被召还朝,接连提升,但当保守派不加选择全面废除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公开反对。面对强权势力和政治高压,他坚持独立不随的人生信条,即便既不容于新党,又不见谅于旧党,也不变主张,不更其道,不虚与委蛇,更不做墙头草。东坡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以为此论或可认作苏公自谓也。
东坡的爱情生活并不平坦。他18岁时,奉父母之命,靠媒妁之言,娶了同是眉山的王弗姑娘,那年新娘子仅有15岁。两人在京城、在凤翔到处打拼,苦日子、甜日子共同度过,不料11年后王弗因病而逝,东坡将她埋骨在母亲坟旁。又是10年过去,在山东密州任职的东坡梦见爱妻王弗,便挥笔写下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十一年的相伴,十年的相思,成就这首椎心泣血之作。北宋诗人陈师道称之“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可谓恳切之语、痛彻之评。
其實那时,东坡已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6年了。不料19年后,王闰之又一病不起。这个女人陪伴东坡宦海浮沉,穷达多变,知密州、驻徐州、谪黄州、调汝州、居常州、走登州、返杭州、转颍州、任扬州、达定州,一路艰辛,不曾怨尤。二度葬妇的东坡,心情如何,可想而知。王闰之死后百日,东坡请大画家李公麟绘制十幅罗汉像,在和尚诵经超度声里,献给了亡妇的灵魂。10年后,苏辙将暂厝于京西一座寺院的闰之的灵柩与东坡埋到了一起。生则同室,死则同穴,东坡的誓言,满满是决绝的爱、无尽的情。
东坡暮年,谪居惠州,身边侍儿陆续离去,唯有王朝云,这个由侍妾扶正的丫头,从12岁到33岁,不离不弃,始终追随。谁料想造化弄人,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伴侣,却突染瘟疫,离开尘世喧嚣,遽尔凄清归去。惠州西湖孤山南、松林中,埋下了这个空谷幽兰、清香幽幽的人。东坡满怀万千情感,亲笔写下《墓志铭》:“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他还在墓上筑六如亭,亭柱之上,楹联两分:“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墓亭不语,斯情常在。
才子总是和佳人相称,风流常常与才子并称。拥有旷世之才的苏东坡,洒脱不羁的苏东坡,把他的爱倾注到每一位爱的人身上,爱得执着、爱得深沉、爱得热烈。这与希求通过性来养生之徒不亚于天壤之别。
东坡的仕途可谓坎坷,他的政治生涯历经三起三落,苦难似乎与他紧密胶着。第一起,他20岁意气风发荣登进士,顺利踏上仕途。第一落,他32岁回朝,因路见新法之害,毅然上书反对,被迫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继知密州、徐州、湖州。其间以莫须有罪名酿就“乌台诗案”,被打进大牢103天,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贬迁黄州,任团练副使,并不得签书公文。第二起,他47岁时,新党倒台,司马光为相,他被召还朝,担任礼部郎中,半年内三次升迁,由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而翰林学士知礼部贡举,可谓春风得意,可惜好景不长,迎来了仕途的第二落,面对全盘废除新法之举,他不会沉默,在打击面前,53岁的他被外放杭州。第三起,两年后,保守派将他召回朝廷,相继担任过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可谓位高权重。可他因对变法评价与保守派发生斗争,于是遭际第三落,被逐出京城,以致元祐八年,新党亲政,他又相继遭逢贬迁,贬到惠州,进而贬到荒荒边地的儋州,此时东坡已是61岁垂垂老矣!
面对贬迁遭遇,他既没有像李白长流夜郎时“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的悲痛,也没有如韩愈贬迁潮州时“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绝望,他似乎散淡得多,潇洒得多。贬至黄州,他感慨于“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至岭南,他慨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即便贬到更边远的儋州,他似乎竟然有点兴奋了:“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面对政敌一次次打击,他不回避,不附和,不认输。贬迁,被他当成了归隐;困苦中,他获得了逍遥和快活。这颗伟大的心灵,认清了人生本质,却依然热爱着生活。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种活法,有的我不屑,有的我不愿,有的我不能,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同行者阿来、志明、则臣、骏虎、穆涛、伟章、献平诸友。
责任编辑 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