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迈向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2021-02-09王晓英
王晓英
当教育信息化迈进2.0时代,阳泉四中着眼于未来发展,稳步推进信息化应用,确立了“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智慧环境覆盖全体班级”的工作思路。
一、以优化管理为出发点,探索实践
学校各部门积极探索管理信息化的多种路径,想方设法借助信息化工具辅助管理,优化管理模式。
教务管理。一是建好、用好微信群,在群内同步發布工作安排、通报工作进程、表扬好人好事、传达上级文件、交流心得体会、推送优质资源、共享优秀微课,声画结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上传下达的信息高速平台。二是考务工作电子化,实现电子阅卷、电子分析、电子签到。三是倡导电子备课,特别是平台备课、平台授课。
办公室管理。一是管理好学校微信公众号,组织各部门在学校公众号推送文章,有效宣传我校的各项工作。二是实现教职工考勤管理电子化,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繁重的人工统计,也克服了人情因素和人为因素,便捷高效。
班级管理。班主任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记录每位学生的在校表现,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以工作室创建为切入点,示范引领
为了发挥技术骨干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我校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室,成为四中信息化推进领导管理的中心、教师交流的大本营和技术提高的加油站。工作室主持人由优秀骨干教师担任,下设管理部、技术部、运行部。管理部成员为教务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和教辅信息处主任,主要职责是协助主持人制定计划、分配任务、组织培训、落实推进;技术部成员为信息技术教师和全校选出的技术精英,主要职责是为一线骨干教师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了解一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定期作培训、分享和指导;运行部为各教研组组长及各组推荐的信息技术应用骨干,主要职责是带领本组教师将信息化教学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融入日常工作。三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督促,实现每个教研组一周一活动、一月一展示、一期一总结,将信息化应用辐射到每个任课教师。
三、以深度融合为基本点,广泛应用
我校各学科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数学学科用“洋葱数学”丰富有趣的微课资源展现给学生形象的数学课堂,用“几何画板”“可乐学习”等专业的软件编辑自己理想的动态课件;语文学科用“喜马拉雅”软件让学生听书读书,开展线上线下“悦读”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理化学科用“NB”虚拟实验让繁琐的实验变得高效、简单,让危险实验、疑难实验得以完成;英语教师用“百词斩”“配音秀”等APP指导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和口语练习;地理学科将“Google Earth”用于课堂教学,通过鼠标转动地球,带着学生实现空间的穿越,一键“飞”到目的地,凸现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都在不同程度地尝试着信息化,将“要我用”变成了“我要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已初步形成。
四、以平台应用为着力点,师生互动
我们积极倡导、推广应用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教师而言,利用平台录课、授课的功能发布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章节测验、讨论互动等服务;通过网页端或手机端APP即时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通过分析和反馈,对教学活动作出进一步改进,达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跟进与强化的目的。
对学生而言,通过“学习通”APP提供的点播学习、互动答疑、检测等网络学习服务,开展自主、合作、个性化学习,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通过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释疑,实现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在线学习新模式。
五、以课堂转型为突破点,优化教学
在四中的课堂上,95%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智能交互式一体机上课,教学中学案、微课、PPT交相呼应,图片、动画、视频浑然一体,平台备课、平台授课、APP应用日趋熟练,这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四环节”模式。
环节一:网络观课,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前发布课程,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检测单和微课、图文等内容,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在家中进行自主学习,不懂之处可通过网络请教同学或老师。
环节二:预习检测,提出疑问。利用平台开发的自主学习检测单的即时信息反馈功能,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可进行学习效果检测,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情。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存在疑问,可以将问题发布到讨论群组中,并由教师回复或精选供课堂上讨论解决。
环节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分析数据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将问题转化为课堂合作学习的课题,并进行二次备课。课堂中,学生通过组内合作交流或组际协作交流,解决由教师布置的课堂探究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环节四:巩固练习,小结提升。教师设计问题以供学生巩固练习,使学生实现正确知识的构建。教师对教学进行全面调控,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六、以网络教研为成长点,提升能力
我校依托阳泉市平台上的城区教师研修网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利用教师研修网的交互功能,加强在线交流研讨,围绕集体备课、观课评课、课程建设、主题研讨等教研活动,有组织地进行优质课程建设和共享,拓展教研功能,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普及化,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以课题研究为升华点,以研促教
为提高自身的研究意识、经验意识,在亲身实践、注重应用的同时,老师们积极申报与信息化融合、网络空间应用有关的课题。2018年,市级规划课题“阳泉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管理与应用”顺利结题,省级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传统文化进校园背景下普及书法教育的策略研究”和两项市级规划课题成功立项。
如今,阳泉四中的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信息技术环境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实验项目被评为山西省教育信息化优秀项目;“阳泉四中信息化工作室”分别被阳泉市总工会、城区总工会命名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等等。阳泉四中先后被评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校”、山西省云平台下的“移动学习试验校”、“山西省数字校园试点校”等。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仍然步履维艰,市级平台利用率低且本地资源匮乏;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模式还不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和有效应用从根本上得以改变,推进教育信息化走向常态化、深入化、高效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单位:阳泉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