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
2021-02-09吕婷
吕婷
【摘 要】清唱能够提升学生的聆听敏感度,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包括对音准、节奏、情感、呼吸等音乐要素的把握。对此,教师自身必须树立范唱的意识,有效提升清唱能力;利用多重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清唱形式,由此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清唱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清唱意识;培养途径;辅助手段
清唱,泛指在学唱环节中,教师或学生离开钢琴等常规伴奏乐器,用人声单独演唱的歌唱方式。清唱能够提升学生的聆听敏感度,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包括对音准、节奏、情感、呼吸等音乐要素的把握。
然而,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在学唱环节,教师基本都是以琴带声。多媒体、钢琴伴奏使学生的表现日趋成熟,但一离开伴奏,学生的音准与表现力就大打折扣。长期以来,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形成了依赖心理,有些教师则对自己的范唱缺乏自信,忽视了范唱的重要性。
对此,教师应加强清唱意识,在歌唱教学中少用伴奏乐器,尽量以人声的范唱、学唱进行教学。教学前,教师要厘清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音乐文本进行有效而深刻的解读,挖掘其精髓,继而寻求如清唱等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歌唱,切忌本末倒置。教学中,歌唱是理解歌曲,表达歌曲情感的方式与载体,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清唱来品味歌曲真切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
一、树立范唱意识,有效提升清唱能力
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能力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先认识到清唱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范唱,身体力行,带领学生走入以清唱为特色的音乐课堂。
(一)树立范唱意识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范唱的重要性。事实上,教师的范唱是最灵活的教学手段,它不像录音机和唱片机那样机械。范唱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学情境的变化、教材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教师的范唱是歌唱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树立范唱意识影响深远。
(二)关注清唱示范
1.结合音乐要素,进行有效示范
教师在范唱环节应该结合音乐的相关要素,如音色、音量、演唱方法、歌曲情感、音准、音高等进行有效示范。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演唱时容易忽视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在清唱中示范演唱方法,确定口型、气息、发声位置等要素,带领学生进行模仿。刘志华老师在执教《故乡的小路》时,就为学生作了“把声音从头顶拉起来”的有效示范。学生经过模仿,歌声明显有了位置,达成了良好的效果。再如《原谅我》一课中,教师深情范唱,学生即刻体会到为什么歌曲中会出现三次“原谅我”。当唱到第三次的“原谅我”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比前两句更深切的情绪,歌曲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得到升华。
2.根据音乐内容,开展选择性示范
音乐课上的示范有技巧方面的范唱,有情感处理方面的范唱,也有表情动作方面的范唱,等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依据音乐文本,选择最合适有效的范唱方式展开教学。
在教学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牧场上的家》一课时,教师选用《草原晨曲》作为练声曲,进行整曲范唱,以悠长、宽广、舒展的旋律,将学生带进美丽、辽阔的草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以及形象化的语言启发,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演唱状态、正确的演唱方法、优美的演唱声音表现草原情境。乐句范唱时,教师设计了各类活动,如借助小草图形谱,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拍、弱起小节、连音线等知识。在教师的范唱对比下,学生用优美、流畅、连贯的声音学唱歌曲,体会歌曲弱起拍的演唱,复习、感受连音线。到乐段范唱时,教师带领学生清唱第二乐段,用歌声呈现牧场的美丽景象,以及牧民对牧场家园的赞美。在与第一乐段的对比演唱中,学生体会到此乐段的曲调更加优美和抒情,情感更浓烈。
(三)拓宽歌唱的范畴
除了歌唱教学中需要范唱(清唱)外,高年级的许多欣赏教材都需要通过范唱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人音版五年级新教材中的《嘎達梅林》一课,就有主题乐段男低音的演唱版本。执教本课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去听演奏版本,而是先慢速地清唱了主题乐段,特别是在尾音的部分加入了马头琴中划音的演唱效果。学生在教师的范唱中感受了蒙古族音乐的特征,有效地领会了乐曲的主题。之后再聆听马头琴五重奏的版本时,学生对主题印象进一步加深,并能较快地分辨两个版本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之后,学生无须跟琴,就能清唱低音、高音,也能完成快节奏清唱。最后,教师播放了男低音版的主题欣赏曲,学生自然地将聆听重心放到了音色的变化上。这样的教学拓宽了歌唱的范畴,丰富了歌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唱能力。
二、利用多重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清唱形式
学生的学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没有乐器的伴奏,形式单一、无趣的学唱会让学生感觉机械、疲劳,继而失去学唱兴趣。因此,教师要寻找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探寻有效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经历重复的学唱过程中,提高歌唱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
(一)柯尔文手势,培养准确的音高概念
教师可以教学生运用手势歌唱,辅助学生练习音准,建立音高的概念,理解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
以人音版一年级上册《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教学为例,初步练习时,学生先从“3”“5”开始,采用四拍时值,以稍慢的速度进行。在初步掌握前两个音的音高后,教师不断加入新的音符,如35-135-12356-123561。学生跟着教师的手势歌唱,逐渐摆脱了对乐器音高的依赖,还通过手势了解了音高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了对音准的敏感度。
(二)情境游戏,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学生在个人清唱、小组清唱、全员清唱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了互相尊重、互相聆听的状态。倾听与演唱的时效性进一步增长。
以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歌曲《这是什么》的教学为例,在熟悉旋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钟表游戏,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形成钟表的形状。其中4名学生分别站在3点、6点、9点、12点的位置。教师站在中间,拿长短两根木棒,当长针走动的时候学生清唱“滴答滴答”,当短针向上走动时,学生唱第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高音(5),当短针向下走动时,学生唱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低音(5)。学生通过情境游戏体验学习的快乐,感悟音乐所描绘的形象。在游戏重复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突破歌曲的难点。
(三)字母谱,培养快速的识谱能力
字母谱是以唱名的首字母进行标注的,比阿拉伯数字更形象具体,学生能通过记忆首字母快速地识记歌谱的完整唱名。
以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小白船》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以竖排贴了第二声部的字母谱,教师清唱,学生聆听。接着教师和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清唱字母谱。最后学生完整地清唱字母谱,教师将字母谱的最高音与最低音呈现在旋律走向图上,学生快速完整地演唱了该段的字母谱。由此,原本枯燥的识谱教学在简单明了的字母谱学习中有效推进。循着字母谱,学生在清唱中找到了音高位置,即使没有钢琴的伴奏,也能唱得准确到位。
(四)图形谱,启发直观的音乐表现
图形谱能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挖掘曲式美感,掌握音乐知识。在“唱会歌”后,图形谱往往还能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形象,处理演唱歌曲,启发音乐表现,达到“唱好歌,会唱歌”的效果。
以人音版五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学为例,杭州市学军小学的任一波老师执教此课时,很巧妙地运用了一个简单的图形谱引导学生体验“3565 6 ”民歌的演唱风格。任老师唱“3565 6 | 3565 6 | ”,学生边听边画图形谱,而后讨论得出与旋律最贴切的图谱。本课中,教师运用图谱引导学生边看边听,体会民歌演唱的独特韵味,从而指导学生演唱“啊哩哩”末尾处的“6”音。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的歌声逐渐表现出了民歌的独特韵味。
(五)小乐器伴奏,激活和声直觉
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二声部教学以固定音型的伴奏为主。在同一音色的伴奏中,學生稍不稳定,就会出现音准问题。在这样的清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有固定音高的小乐器进行辅助。
以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钟声叮叮当》的教学为例,第一声部的教学,教师选择以清唱的方式进行,清唱效果不稳定时再加入钢琴单音帮助练唱。第二声部的教学先选择敲击音块帮助学生清唱“1”和“5”两个音。在学生熟练清唱以后,教师只在音高变化时敲击音块。两声部同时清唱时,学生互相聆听,用不同音色的乐器帮助主音,最终合成美妙的音效。学生在不同音色乐器的辅助下进行清唱,能够清晰地分辨自己的声部,和声的直觉也更敏锐。
加强清唱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聆听敏感度,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并使用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在清唱中关注声音的色彩、品质、音量、音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在经验重复的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歌唱效果。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