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CIPP线上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1-02-09秦伟
秦伟
【摘 要】CIPP评价模式能为评价者做出课程决策提供信息服务。CIPP线上评价模式借助网络调查的大数据,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这四个信息收集步骤,整体又全面地获取方案目标、研究计划、方案实施、学习成效等方面的信息,为评价者改进和创新在线教学提供有效的评价信息。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大数据;线上教学
未来已来,传统教育面临着动摇与苏醒。面对未来,教育界需要对教与学的方式和内容进行重新思考。CIPP评价模式是由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是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个信息收集步骤的英文首字母的组合。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这种评价模式不应局限在对目标达成的评定,而应为评价者做出课程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即为课程决策提供更有效度和信度的评价信息。
信息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是一种用巨量数据手段测度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的新技术、新工具,即通过海量数据,实现对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大数据的CIPP评价模式,徐州市鼓楼区小学科学核心团队针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面向全市各个小学展开了有关“小学科学、综合实践线上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答卷共计43312份)。该操作意在通过大数据整体又全面地获取方案目标、研究计划、方案实施、学习成效等方面的信息,为评价者改进和创新在线教学提供有效的评价信息。
一、根据背景评价数据,精准分析课程目标
背景评价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评定需求、问题、资源和机会。即确定在线课程计划实施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
评价者首先针对疫情期间科学和综合实践的在线教学展开背景评价,以期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做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见表1)。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更渴求良好的师生交流和面对面的实践操作,教师应创设满足学生需求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因此,评价者将课程总目标设置为:1.培养学生使用学习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2.获得积极参与实践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6.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在STEM课程“薯条的秘密”中,评价者将总目标细化成具体目标:1.科学领域:知道膳食营养搭配要做到品种多样、数量合理;2.技术领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并通过分析形成认识;3.工程领域:通过制作一份土豆美食,了解工程实施的流程;4.数学领域:能够合理规划每个烹饪环节的时间,学会统筹安排。
二、根据输入评价数据,选择最佳课程计划
输入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可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帮助评价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
以表2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更喜欢具有操作性、探究性的课程。因此,在区教研室的统一指导下,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当下生活,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了涵盖五大领域30个主题的学习资源包和《鼓楼区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如趣味科学领域设计了“如何佩戴和制作口罩”“怎样正确洗手”“做个防疫宣传员”“神奇的虹吸现象”“吃糖的土豆”等课程;劳动实践领域设计了“玩转酵母菌”“佩奇的保温杯”等课程;传统文化领域设计了“走马灯”等课程;综合素养领域设计了通过寻找证据形成观点的“薯条的秘密”“辨别真假信息”等课程。研究团队将课程以资源包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并将其中的优质课程通过区级平台“名师E课堂”和市级平台“彭城课堂”发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指南》在线自主选择课程。
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输入评价达到了教学目标所需的条件,具有一定的优点,帮助评价者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从中选出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手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输入评价既满足了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又降低了教师开发课程的难度。
三、根据过程评价数据,改进课程实施过程
过程评价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设计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
从表3可以发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提问、自主学习、课堂互动、证据收集、实验研究等深度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搭建在线平台,助推学生的能力发展。
以STEM课程“薯条的秘密”为例,教师创建了“乐教乐学”评价平台,学生用照片和视频展示自己烹饪的作品。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都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薯条制作流程很完整,但‘保持水分环节用时不足,操作说明不够清楚”。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进行反思,并积极作出回应,如“谢谢评论。因为怕油溅到手上,所以没等薯条炸透就出锅了。以后我会努力克服恐惧心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作品和点评制作成微课,在班级群中进行反馈,引导学生理解课程设计意图,由此建构科学饮食、均衡膳食的科学观点,以提升学生自我反思和用证据提供建议的能力。
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的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评价者依据过程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课程计划进行动态的调整与改进,从而确保课程有效实施,顺利达成课程目标。
四、根据结果评价数据,确证达成课程目标
结果评价是对目标达成度做出的评价,包括对测量、判断等结果的评价,确证学生需求的满足程度等。
表4呈现的数据说明,学生对科学小实验、生活技能等主题的线上课程尤为感兴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相对较高。这类以探究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并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其深度学习的动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以科学实验课《虹吸的神奇现象》为例,教师在“乐教乐学”平台上对任教的5个班级的200多个学生的展示成果都进行了个性化评价,并汇总成过程性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教师发现,虽然后台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有部分学生其实并未真正开展实验,只是从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上传至展示平台而已。于是,教师根据结果评价对展示方式进行改进,要求学生用照片或视频展示“观看微课程—寻找实验材料—开展探究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分享探究经历”的整个过程。学生不仅要讲述虹吸原理,分享吸管插进杯子却不漏水的制作技巧,还要回顾实验失败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经历探究过程与获得实验结果同样重要。最后,教师从中挑选出优质的过程性展示成果,录制微课进行推送,使学生厘清教学意圖,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促进自我反思。
CIPP评价模式认为,评价是一项系统工具,其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获取有用的信息改进课程。评价线上教学不能仅凭个人经验,而要基于CIPP评价模式,借助大数据使背景评价更客观,输入评价更有效,过程评价更真实,结果评价更科学,从而厘清线上教学的本质,为决策者创新和改进线上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徐州市教育研究室.关于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 教学方式转变行动计划”的意见[Z].徐州教育年鉴,2015.
[2]王陆,李瑶.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透视下的教学现象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4).
(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