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课视域下的“磨课”策略探究

2021-02-09向守万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磨课探究

向守万

【摘   要】“磨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通过对赛课视域下的磨课策略进行探索,教师总结出“磨课前,做好准备”“磨课时,集聚合力”“磨课后,及时提炼”的策略。磨课策略提升了磨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刻性,使教师队伍更团结,更专业,更有活力。

【关键词】磨课;路径;探究

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只贝》巧妙地揭示了一个哲理——经受痛苦、磨难、忍耐可以成就一种永恒的美丽。同理,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魅力;一位教师,因历经磨砺而让生命绽放光彩;一群执着的教育人,因追求与坚守信念而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磨课是指集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组员智慧的课,在上公开课前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教师的成长在于磨砺。磨课,尤其是赛课视域下的磨课,是有效助推教师成长的路径。对教师团队磨课路径进行研究,可以明晰赛课视域下磨课的本质和价值,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视角。

一、做好前期准备,提升磨课的针对性

(一)基于赛课目标,组建磨课团队

赛课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团队进行历练和积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赛课既是为了历练执教者,又是为了历练磨课团队。因此,根据赛课目标、课程类型和磨课主题来组建团队是磨课的第一步。赛课视域下的磨课团队一般分为导课组、保艺组、专家组、设备组、后勤组。各小组在导课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磨课活动。

导课组负责制定磨课方案,做好磨课动员,组织开展现场磨课,如安排磨课日程,联系相关学校或班级,邀请专家或学科掌门人等。导课组由1~2人组成,一般由学校的学科领军人物或分管教学的校长(副校长)担任,以保障磨课的有序开展。导课组要引导磨课团队明确磨课的意义:磨课不是做假,不是排练,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与每个教师相关,从而凝聚磨课团队的向心力。

保艺组主要负责教学设计的有效落实,如设计、修改、调整、确定、执行、落实教案,并按照课的结构,分环节逐一研究落实。该部分是磨课的重点。保艺组一般由学科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也可以安排部分新教师跟队学习。

专家组一般由特级教师、教研员组成,主要对磨课团队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引导其进行深度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是磨课团队的“外援”。

设备组和后勤组主要负责课件制作、媒体调适、学具教具的准备、学生分组等保障工作,以及场地、车辆的准备,外出赛课的生活安排等。

各小组具备责任与担当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的情怀,是一个优秀磨课团队形成的重要保障。

(二)基于赛课要求,精心挑选磨砺教师

执教者是磨课的主要经历者,也是磨课成果的展示者,更是磨课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学校要根据赛课组委会的参赛要求,精心挑选执教者。有人说,“朋友相处,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执教者应该也是如此。“始于颜值”并非指以美丑为选拔标准,而是指关注教师的气色神采。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形象。执教者要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如具备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能理解和贯彻磨课团队的设计意图,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赛课视域下的磨课过程相对较长,要求相对较高,压力相对较大,因此执教者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当然,每个教师都不是完美的,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在磨课中,团队成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执教者扬长补短,通过团队打磨、有效激励,促使执教者磨课感,磨胆识,磨意志,不断成长,走向成功。

(三)基于选课原则,选择合适教材内容

每次赛课活动都会提前公布主题和参赛要求,磨课团队要据此选定参赛的教材内容,即选课。此外,选课还要体现能驾驭、能突破、有空间的原则,这样更便于磨课团队的构建与创新,利于执教者的理解和执行。能驾驭是指该教学内容与执教者的教学风格、人文素养、课题研究、教材熟悉度等方面有契合点,经执教者和磨课团队自我评估后认为能够驾驭。能突破是指磨课团队通过广泛收集备课信息,如教案、课件、课堂实录、课后反思等,认为该教材内容还能有所创新,对现有的教学设计还能有所突破。有空间是指磨课团队通过学情调查,认为该教学内容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拓展空间,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集聚合力,提升磨课的有效性

(一)集思广益,优化教学设计

解读教材是为了发现教材的价值,发掘教材的育人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重构,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设计。此环节邀请专家介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可以采取“多人备课—各自设计—集体论证—组织观课—优化调整”的模式。多人备课是指磨课团队共同研读教材,形成相对统一的设计理念。各自设计是指团队成员独立编制详细的教案,形成“一稿”。集体论证是指磨课团队通过说课,分享自己的教案,再通过集体讨论和比较,修改制定集合团队智慧的教案,即“二稿”。组织观课是指磨课团队邀请专家共同观摩赛课教师的研究课,以此检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生长性。优化调整是指执教者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自己的教后反思、磨课团队的点评,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形成“三稿”。磨课就是这一模式的几轮反复,从而不断走向完善,直至形成终结教案。

(二)落实环节,细化磨课过程

磨课主要分为预课、热课、导课、授课、结课等环节。执教者要对这些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打磨。

预课,是指师生的课前见面。由于赛课一般采用借班上课,教师只能提早40分钟见到授课学生。因此在磨课中要有计划地训练赛课教师的预课能力。预课要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建立亲近关系。师生关系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活力,因此执教者要留10分钟的预课时间与学生开展有效互动,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营造班级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二是适当进行补充。由于赛制的关系,教材内容被单独拎出来教学,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铺垫。教师就要适当补充和梳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适度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预而不破。三是明确学习要求。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彼此不熟悉对方阅读、提问、发言、倾听、讨论、练习等学习习惯。教师要临时与学生约定听讲、答问、合作、汇报等具体要求,以保证在课堂中形成较好的学习常规和教学默契,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和保障。

热课是指上课前的1~3分钟。导课是指上课后的3~5分钟。二者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期待。教师会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联度的游戏、问答、视频来达成。但热课重在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喜欢上执教者,而导课则已经正式进入学习阶段,教师会从教学内容入手。导课具有情境性、问题性、任务性的特点。

授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的过程,是一节课的主干部分。赛课的主要评价标准就是看教师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能否学得有效,学得轻松。这也是磨课的核心部分。教学重点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的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要点。授课环节的磨课要关注学习的方式、时间的调控、板书的设计、课件的操作、评价的即时,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授课效率。如教师以旧知识为生长点,请学生寻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自然巧妙的过渡,导引学生生成和质疑;以项目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破解难点;以醒目、动态的课件强调核心概念,形成视觉冲击;以板书或思维导图为学习支架,引发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以精心设计分层练习,帮助学生发现认知误区、盲区,及时破解。磨课时,团队要根据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学情、资源的整合来选用具体的学习方式,在反复磨砺中找到最佳方法。

结课是指下课前几分钟,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深化、总结和评价,并与后续学习建立联系的环节。结课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谈收获,也可借助板书等支架总结学习方法。二是拓展延伸,由本课知识点延伸到生活或下一环节的学习。三是布置作业,以期在课外通过实践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好的结课应让学生带着生成的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磨课时,团队要对结课环节的方式和内容加以筛选。

(三)通力合作,展示磨课成果

赛课现场的展示课是磨课成效的集中体现。展示课看似是执教者个人的精彩亮相,实则是磨课团队全力以赴、团结合作的硕果。磨课团队的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助执教者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调试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分发和摆放学具和教具,预设板书的位置和字体大小,组织授课班级进场落座,为评委提供教学设计的纸质稿等,以保证展示课的顺利实施。二是执教者要调整好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磨课成果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出来。三是磨课团队各司其职,做好对执教者和学生的课堂观察、记录,完成相关数据统计,为课后反思和下一轮的深度磨课提供依据。

三、做好后期提炼,促进磨课的深刻性

賽课结束并非意味着磨课画上句号,它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开展——提炼物化成果。磨课团队要从三个方面对整个磨课过程进行梳理、总结、提升。一是梳理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如思维导图等解读支架的设计策略,科学又实用的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策略,预设和处理课堂生成问题的策略,等等。二是总结磨课团队的建构和组织实施的策略,如团队人员组成与有效分组的策略,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与合作的策略,提升团队的责任意识与综合素养的策略,等等。三是提炼赛课视域下借团队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如用磨课提升执教者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的策略,基于磨课培养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策略,基于磨课提升不同年龄段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的研修策略,等等。

磨课后的梳理、总结、提升有助于教师生成研究课题等物化成果,能促进磨课的深刻性,使其从依靠依靠经验走向理性思考,整个团队将会获得质的飞跃。

总之,赛课视域下的磨课是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学校要深入研究磨课的特点,在磨课前做好准备,在磨课时集聚合力落实,在磨课后及时提炼,提升磨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刻性,使教师队伍更团结,更专业,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磨一磨“磨课”[J].小学教学(语文)2018(1):11-13.

[2]邹春红,等.教师如何磨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3]郎文静.论磨课“三境界”[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29-30.

[4]蒋成荣.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J].人民教育,2007(1):53-54.

[5]张辉.磨课“磨”出了什么——从一线教师的视角看“磨课”之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6):42-44.

[6]初向伦.以磨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9(7):102.

[7]李伟明.磨课使新教师“破茧成蝶”[J].江苏教育,2017(5):76-78.

[8]张翼文,高巍.“四磨一理”教研活动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4):3-6.

(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第二中心小学   405401)

猜你喜欢

磨课探究
我的“磨课”三部曲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幼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磨课”不如“磨人”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