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策略研究

2021-02-09叶玉静

中国民商 2021年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风险防控经营管理

叶玉静

摘 要: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险峻,我国经济也已经从高速增长朝着高质量发展转变,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模式等政策也都倒逼着我国传统行业敢于创新,激活经济增长动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如何通过健全与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精益化成本控制、资源集约化配置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双丰收”,是当前新经济形式下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制造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剖析,着重探讨可行性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风险防控;经营管理

现阶段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速度放缓,同时还未达成集约化、科学化与信息化为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所以导致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究其原因,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的影响重大,大多企业内部依然存在内控制度形式主义、内控组织架构不合理、内控活动不规范、内控监督与考核机制不科学等问题,同时在信息系统改进方面也总是滞后于先进企业,使得内控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内控体系不完善让很多正在转型的制造业企业逐渐失去了核心竞争优势,经济增长驱动力不足。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内涵阐述

(一)内部控制内涵概述

内部控制指的是组织通过制定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和业务组织形式,来实现资产的安全监管和高效配置,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经营方针的落地,从而达到自我调整、自我规划、自我控制与自我评价的目的,最终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内部控制体系五要素包括:内控环境(组织架构、岗位权责、文化建设等)、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二)内部控制目标分析

1、合规目标

内部控制活动需要实时监控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合规性,督促全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行业规范、制度条例等,是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

2、资产保值增值目标

内部控制要对资产配置首先保证其安全性,加强内部监督,防止资产被随意侵吞、非法转移或者盗用,其次要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性。

3、报告质量控制目标

内控还要监督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财务信息的失真,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真实性。

4、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的落地是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保证企业整体效益实现最大化,结合运营实际,制定长远战略目标。

(三)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企业平均内部控制水平还是相对滞后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针的改变,国内外经济局势的变动,使得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风险逐渐增多,很多企业都陷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期。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也使得企业内部成本管控无法实现精益化水平,资金管理也欠缺集约化、高效化的管理与监督,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岗位权责不明晰,使得内控认知薄弱,内控体系无法全面覆盖到各个业务环节,引发了较大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因此制造业企业要构建以风险防控为主导的内部控制体系,组建科学的治理架构,明确各层级执行岗位的权责,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来帮助制造业企业精益化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资金资产集约化管控等内控制度的真正落地,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制造业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控环境基础薄弱

部分制造业企业首先没有塑造浓厚的战略性内控文化,仍然是以追求短平快的经营利益为发展目的,而没有从内出发,不断通过完善内控体系,提高内控运行有效性来增加盈利增长点,实现精益化成本管控。很多管理者都是将眼光放在市场占有率、销售额等利益指标上,因此在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上,也忽视了全面风险防控和价值链的重要性,一方面会加大投融资等经营决策的风险,另一方面则会不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就表现在治理结构上,高层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衡与监督的关系,一股独大、家庭式集权、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监事会监督职权被架空等问题在民营企业中非常常见。集体决策权沦为形式主义,而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中也没有体现监事会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绝对监督权,从而让内部控制制度也被束之高阁。一旦出现重大风险,责任无人追究,经手岗位众多,使得内部监督效力低下。其三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和系统,有些企业只是将各项管理制度简单的汇集在一起,而没有重视系统性整合,各制度之间的流程、口径都不统一,使得上传下达、审批落实的时候非常繁琐,岗位重叠的情况十分常见。

(二)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低下

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门,对于制造业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实施集约化资金管控、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会计职能发挥、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完善作用。在供给侧深化改革政策的要求下,制造业企业必须要改善财务管理模式,朝着零缺陷、零库存的精益化生产目标进发。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成本效益的思想认识,将成本控制当作是短期发展目标,而没有展开全过程的价值链增值成本分析,使得整体成本控制效果低下。而同時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也没有完善资金集约化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等,使得财务管理活动无法环环相扣。

(三)全面风险评估意识欠缺

制造业企业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着较多复杂的风险,比如金融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等。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全面风险评估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单独成立风险评估小组,也没有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系统,从而无法支持各项经营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开展。

(四)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强化内部控制效果的“监督员”,必须要独立于各级内控执行部门,且其监督权不能受其他高层管理层的干预,一定要充分保证其能够独立行使监督权,从而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报告的可靠性。但是有些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并入财务部,或者即使独立设立,在实际执行中,仍然会受到董事会、总经理的干预,或者存在其他内控执行部门不配合审计工作的情况,影响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制造业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探讨

(一)塑造内控文化,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制造业企业首先要从上到下形成“以人为本”的内控文化,加强对管理层对内控知识和模式的学习与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职业道德、内控文化、企业价值观以及战略规划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设置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即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来授予小股东参与集体决策的合法权益,以此来制约大股东的绝对决策权。同时还要提高监事会的监督地位,让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形成三位一体的互相监督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岗位划分和职责区分,避免出现跨岗执权的情况。企业应当组建内控战略委员会,由董事会牵头成立,各高层管理者参与,主要负责对内控战略目标、内控制度进行统筹规划,牢牢把控内控执行的大方向。最后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实际组织情况,来细化与完善内控制度,比如岗位责任制度、经济责任负责制、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监督机制、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经济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并统一业务口径,设计标准化流程,注重横纵向信息沟通与部门协作。

(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效力

首先制造业企业管理者要带领管理层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比如业财融合、财务共享、风险防控、管理会计职能、成本效益原则、资金池管理、资产管理等知识,并将其融合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特别是在资金管理、成本预算、资产管理三个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加强新理念、新模式的应用。同时企业管理者还要融入战略化思维,避免财务内部控制目标趋于短期利益化,而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比如成本预算管理方面要建立多维度指标体系,应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找到内外价值链的控制点,从而切实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益化和增值性。最后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ERP系统中嵌入多触角连接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先进性,加强业财系统信息数据的融合度,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并且高效的将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精简与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加强对资金、资产、费用的监控力度,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三)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创建风险预警机制

当今企业只有建立以全面风险评估为主导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提前预测与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避免企业发生违规经营、重大财务风险、决策风险等行为。企业可以专门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于重大经营决策可以邀请外部专业机构来共同评估,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投资的稳健性。同时还应当健全内部风险预警机制,梳理各个内控关键风险防控点,比如客户信用风险、投融资风险、项目质量风险、合同风险、涉税风险、财务风险、人员职业道德风险、审批流程风险等,从而全面建设风险指标库,并设置相应预警值,搭建风险预警系统,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独立于其他内控执行部门,同时还应当由内部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脱离高层管理人员的权限干预,以便保证其地位的权威性和权力行使的独立性。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定期对内发布自评报告,及时向上反馈审计信息,督促内控实现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风险防控是内部控制活动开展的核心,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能够全面覆盖各业务环节的关键风险点,来确保资产配置实现保值增值、并且加强财务集中管控,加大信息披露,反欺诈、反舞弊,最终服务于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战略方针的制定和决策的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孙德芝,许栋凯.企业内部控制动态治理模式构建——基于T公司适应性文化视角[J].财会通讯,2020(22):136-139.

[2]黃胜忠,刘清.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整合[J].财会通讯,2019(17):105-108.

[3]景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探讨——基于业财融合嵌入模式[J].财会通讯,2019(29):114-118.

[4]李晓东.“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9(23):67-71.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风险防控经营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