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究

2021-02-09孙荣宏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幼儿园

【摘要】在当今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在原有的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而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相互结合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结合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区域活动

作者简介:孙荣宏(1992.03—),女,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幼儿园,幼儿园二级教师。

一、前言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认知能力有限,对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他们也无法理解与记忆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而游戏是他们探索这个世界最为简单直接的途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快速熟悉并适应环境,还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爱玩的特性,运用多样化的游戏方式营造趣味十足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将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有效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构建生活情境,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对事物及世界的认知仍处在懵懂阶段,对自我意识、社会价值等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要培养幼儿自我独立意识,幼儿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大部分幼儿是在父母的陪伴及教育下成长的,对生活化的事物及场景比较熟悉。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内容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以在生活化情境中加入简单有趣的游戏及小型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喜爱小动物的天性,设置喂养小动物的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要喂养的小动物,如小兔子、小猫等,并选择相应的食物,让幼儿了解喂养小动物的步骤—先把小手洗干净,然后用勺子将食物装到餐盘中,小动物吃完后要进行喂水、清洗餐盘等一系列工作。通过照顾小动物等构建生活情境的区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及独立性,使幼儿对自主能力有具体的认识,进而唤醒幼儿对自我意识的认知,并将游戏中学习到的基本生活常识运用到生活中,为其今后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3]。

三、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区域活动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应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进行优化。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4]。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区域活动内容,即重视游戏化内容的创新和丰富,让其教学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此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对教学课堂产生亲切感,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5]。

例如,在每年6月5日环保日到来之前,教师可以将环保作为教学主题,创设区域活动,引导并鼓励幼儿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废旧物品带来幼儿园,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或者幼儿间相互置换,使废旧物品重新得以利用,实现其最大的使用价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动手能力,并且让他们对资源再利用有崭新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又如,在带领幼儿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商品买卖”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游戏强化记忆,加深其对人民币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丰富课程游戏化内容,不仅可以全面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意识,还能调动其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不断创新对今后幼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助力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幼儿的认知基本上源于日常生活。想要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教师就需要从生活入手,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教师以生活为导向,带领幼儿深入区域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发挥幼儿的潜能[6]。在生活化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够培养幼儿的多项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再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植物角区域活动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方式。该区域活动围绕植物展开,基于幼儿对动植物有着天生的好感,教师可以植物为引导,让幼儿在种植植物、绘画植物、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准备太阳花、牵牛花、小草、向日葵、喇叭花等多種植物,带领幼儿进行区分,让幼儿认识植物的名称。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植物的由来以及植物的生长条件,在讲述完毕后,教师可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行观察。最后,教师随机挑选植物,让幼儿举手说出其名字。这能考察幼儿的记忆能力与反应能力,拓展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加深对植物的印象,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外,教师还可让幼儿各抒己见,说说自己最爱的植物,调动幼儿兴趣,强化幼儿自主能力,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认识植物。

一般幼儿园常见的区域有美术区域、手工区域、体育区域等。为增强区域活动的创新性,教师可开设“我爱大自然”“动物王国”“童话世界”“我爱劳动”等区域,结合不同的主题内容,带领幼儿共同装扮区域环境,让幼儿能够有多样化的选择,增加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7]。

四、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团队精神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协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是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要想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要让幼儿意识到关心他人、团结同伴和互帮互助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区域活动与课程游戏化相结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游戏。比如,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两人三足”的经典游戏,让幼儿在草坪上相互配合完成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两个人需要相互配合、节奏统一才能顺利完成游戏,自己一味往前走,只会在游戏中出现摔跤的情况。教师还可以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为目的,让幼儿自行选择两两一组,将他们各自的一只脚绑在一起,引导他们一起合作走到对面,用时最短的小组获得胜利。“两人三足”的教学形式不仅增加了幼儿的户外活动量,还能使幼儿之间的合作及交流增多,在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能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五、明确教育主题,开展区域活动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要想提升幼儿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开展明确教育主题的游戏活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以本次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为中心,明确活动主题,设计新奇有趣的游戏内容,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9]。同时,在游戏形式的选择上,教师应紧扣教育主题及教学目标,将教育主题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还应组织幼儿参与丰富多样的区域游戏活动,打破单调的教学形式。例如,以劳动为主题开展课程游戏活动,教师在设计课程游戏活动过程中,应让幼儿最大限度地接触劳动并感受劳动过程,亲身体会劳动者的辛苦与不易,以此使他们认识到劳动者的伟大[10]。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劳动角色,如建筑工人、清洁工、警察、医务工作者等,并对扮演角色的日常工作展开实际模拟,让幼儿在模仿过程中深刻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并学会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从而在认知上形成劳动光荣的理念。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仔细观察劳动者的工作过程,如清洁工如何进行卫生环境的打扫、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工作,以直观且具体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到不同劳动者的辛苦,并延伸至父母及教师的工作,让幼儿学会孝敬父母和尊重教师,以此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在明确教育主题下开展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有效拓展幼儿的思维、视野,还能使幼儿通过体验不同的劳动角色,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让他们今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形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进而达到本次课程游戏教学的目的,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开设手工区域,带领幼儿动手实践,制作手工艺品。例如,教师可设置主题:“小朋友们,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她给每一个小朋友都发布了邀请函,邀请大家一起去参加生日宴会。为了让白雪公主度过一个美妙的生日,请大家开动脑筋为白雪公主送上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那么,你们会为白雪公主送什么礼物呢?大家一起动手试试吧!”此时区域内已经准备好橡皮泥、彩笔、蜡笔、素描纸、树叶、木头、小剪刀、布料、棉花、动物模型等多种材料。幼儿可自主选择材料,制作生日礼物。有的幼儿制作玩偶,有的幼儿绘画,有的幼儿做了“衣服”。在多样化材料的支持下,幼儿完成了自主活动,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手工活动也取得成功。

六、进行有效评价,开展区域活动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注重他们的行为表现,然后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评价。教师的有效评价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不断成长[11]。幼儿的内心较为脆弱,在评价时,教师要多进行鼓励评价,为幼儿提供正面反馈,让幼儿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在教师的鼓舞下不断提升自我。例如,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带领幼儿开展绘画活动,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气温下降,外面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在你们的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呢?大家能够将秋天画出来,给老师看看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积极创作,绘画秋天的模样。有的幼儿画了一棵光秃秃的树,有的幼儿画了金灿灿的玉米地,还有的幼儿画了一个穿毛衣的小人。每个幼儿对秋天的理解都不同,教师应肯定他们的绘画行为,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对于迟迟没有动手的幼儿,教师不可直接斥责,而应耐心询问,了解幼儿没有绘画的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原来在该幼儿的脑海中,秋天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所以他画不出来。这时,教师就可让其他幼儿发言,谈谈秋天的样子,激发该幼儿的思维,让该幼儿逐渐明确秋天的模样,画出心目中的秋天。

七、结语

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2]。由于幼儿无法接受太多的知识教育,自由轻松的游戏化课堂自然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将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紧密结合,意识到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調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秀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计视点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9(06):58-59.

[2]施冬梅.适宜适切,让幼儿乐享区域游戏[J].江苏幼儿教育,2016(02):44-46.

[3]吴红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区域的重塑[J].新课程,2021(16):106.

[4]沈锦花.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游戏区域调整初探[J].好家长,2021(19):20.

[5]江细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2020(50):93.

[6]杜雅君.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J].智力,2020(34):175-176.

[7]赵静.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J].新课程,2020(39):32.

[8]陆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讨[J].读写算,2020(24):58.

[9]成梅.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J].幸福家庭,2020(04):10.

[10]崔桂杰,李易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评价[J].好家长,2020(08):25.

[11]王丽英.探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J].科幻画报,2019(09):215.

[12]卢奕.课程游戏化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19(06):79-80.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品三口而知味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