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赏识教育

2021-02-09陈胜兰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新课程初中英语

【摘要】依据新课程对学生教育教学提出的新的指标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采用更为恰当的教学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指导。赏识教育能够将学生的优点充分挖掘,帮助他们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逐渐增强信心,使他们的英语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文章以人教版教材的教学为例,就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相关策略及内容展开阐述,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赏识教育

一、前言

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针对学生的优点给予适当的赞许与鼓励,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赏识教育的优势与实施关键

从个体发展的特点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多具有活泼好动的特质,又因为心智及判断认知层面未成熟,易于出现叛逆心理,这正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效果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以更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赏识教育的开展与落实,能够充分挖掘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促使学生更为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因而尤为适合初中学段的学生。

所谓赏识教育,指的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他们的行为;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方向;适当提醒,以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实施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地关注学生,针对学生在学习期间表现出的各种典型行为,要及时给出适当的反馈。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教师也应适时鼓励,让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中敢于尝试,不畏挫折和失败;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更要及时指正,让学生迷途知返……唯有这样,赏识教育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赏识教育的实施内容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与学生为核心而展开的,因而赏识教育亦存在于两者的相互关系中,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及其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并在恰当之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得以有效发挥;同时,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以更为生活化的方式展开,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得以在更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2]。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birthday”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然后开展快速问答环节,让学生在“日期”的学习中加强训练效果。当学生未能及时地给出相应的表达时,教师也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进行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下勇于尝试,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信心及效果。同时,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进行“birthday”相关话题的讨论中,教师可以主动说出自己的生日时间以及在自己的生日中发生了什么令自己难以忘怀的事情。

构建友好共进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能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在,同时在英语表达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收放自如,勇敢地进行口语表述。对教师来说,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同时也能够使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心声和需求,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交流,明确学生究竟在哪一方面表现较弱,进而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二)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其学习兴趣

賞识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挖掘并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到自身优势,同时亦能够借此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有效增强,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个性特点都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发现的眼光挖掘其特长或潜能,以帮助其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针对学生的喜好特长进行提问,以在指导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了解学生的特长、喜好,并在此期间适当地给予学生赞赏,进而为后期课程教学的开展掌握更为丰富、精准的信息。此外,针对学生的特长,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让其充分展示自己。在班级内其他同学的见证下,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优势,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树立起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教师亦需要给予其相应的赞扬,鼓励其参与学习、思考并进行提问,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同时针对学生表现较好的地方积极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有所进步的地方,积极给予其鼓励,使其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

(三)运用差异教学法,赏识学生进步

赏识教育并非针对某一群体而进行的教育,而是依据个人的情况特点进行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能做到因人而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赏识与鼓励,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应给予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使其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表达自己。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1 “My name s Gina”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使大家更为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以此为标题,写一篇简短的自我介绍。小短文写作于刚步入初一阶段的大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亦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给予其相应的鼓励,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信心。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尽相同,因此,一味地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难免会有失偏颇,这就要求教师在赏识教育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难度高一点的学习任务,鼓励其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就应适当地选择难度较低的内容,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时,就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进而促使学生逐步获得进步。

四、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因势利导,把握时机

赏识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教师能够在恰当的时机下进行教育。一方面,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应及时开展赏识教育。教师的赏识与赞扬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不竭的动力,使其树立学习信心。在此期间,教师则需要注重把握赞赏时机,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学习有所进步等[3]。另一方面,赏识教育并非一味地赞赏表扬,亦需要适时地进行批评与纠正,而在此期间,亦需要教师有效把握时机。比如,当学生出现过错时,教师则可将此作为教育的时机,以爱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尤其要避免当众批评学生,在语气上,应温和而坚定;在态度上,应公正客观。在面对学生的知识性错误时,教师需要等学生发言结束后进行纠正,在语气及态度上应以鼓励为主,以避免打击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有把握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使学生一直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断进步。

(二)讲究赏识的艺术性

教师要注重赏识的艺术性,以使赏识教育的效果得以事半功倍。第一,在语言的运用上,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避免将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而是以纵向比较的方式分析学生的发展趋势。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以肯定和鼓励性语言为中心,且神情需要与语言表达一致。同时,在表扬过程中,教师应以真实、恰当为主,避免过分表扬,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真心鼓励和认可。语言的艺术能够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日常的赏识教育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的表现应进行科学评价,同时以温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或批评。而在批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简洁,点到为止,以善意的、带有激励性的批评方式为宜,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与教育。第二,在行动方式上,教师亦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赏识教育的形式不能仅体现在语言上,亦需要通过切实的行动让学生感知体会,以使赏识教育的作用效果更佳。

五、实施赏识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赏识要合理、有度

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意赏识的合理性,既不能过分赞赏和表扬,亦不能忽略学生的闪光点,也就是说,教师进行赏识教育应注意分寸,把握其中的“度”。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并非需要对学生的每一个表现给予表扬和肯定,而应针对其具体的表现做出合理的判断,面对其存在问题的行为表现,则需要及时地指正其问题所在,以帮助其进行有效改善,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鞭策性工具价值。比如,在开展写作课程的教学指导时,教师可将学生普遍存在的、具有典型性特征的错误进行总结并呈现于课堂中,以集中讲解的方式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在这期间,教师需要避免将学生的名字提出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亦能够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度”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注重赏识教育中“度”的合理把握,以更为科学的方式给予学生指导和鞭策,避免过分赏识致使学生形成自负心理,抑或是不恰当的赏识让学生无法意识到教师给予的重视。其实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也应充分把握分寸,避免过度表扬,否则会让学生滋生自满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这一点,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分寸,避免不恰当的批评使学生因压力过大而对英语产生厌学心理。

(二)做到严慈相济

部分教师在赏识教育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即主观地判断赏识教育就是避免批评。事实上,赏识教育亦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之处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一味地进行赞赏性教育亦是不科学的。教师需要通过有效合理的引导,指出其错误所在,并帮助其改正错误,做到严慈相济,这样才能更为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以尊重学生为原则进行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且批评应做到及时、具体,以乐观激励的方式进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从而改正自身的错误。在赏识教育中,赞赏与批评具有相互作用的特质,教师需要以爱学生为基础,进而将严格要求落实于实际,但这种严格要求不是学生害怕的严厉,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把握严格的度。同时,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教师亦需要对学生的爱有所限制,不能放纵学生。也就是说,严格要求是一种既理智又具有责任的爱与关心,通过严慈相济的教育管理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将赏识教育落实于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严慈相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同时批评也是认真的。严慈相济的赏识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明辨是非,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需要纠正的。只有这样的赏识教育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色问题,教师只有针对学生表现好的方面进行鼓励,针对学生较弱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才能使学生明辨对错,获得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

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激励效果,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信心,还能让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更有效率地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赏识教育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能够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逐渐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使学生的英语能力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俊茹.浅谈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8(03):223.

[2]万蓝云.试论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20(03):78.

[3]沈习敏.论“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2):16-17,59.

作者简介:陈胜兰(1981.09—),女,广西玉林市容县容州镇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获容县2018—2019学年度“优秀教师”、2017年容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17—2018学年度“教育教学科研综合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新课程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