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游戏与社会性交往发展教育探寻

2021-02-09张斯瑶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策略

【摘要】幼儿时期是个体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之一。游戏是幼儿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能最大化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适宜的游戏不仅能放松幼儿的身心,还能推动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文章简要论述了幼儿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发挥幼儿游戏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游戏;社会性交往发展;教学策略

一、前言

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概括来说可以分为幼儿社会适应性、幼兒自我意识发展、社会认知意识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在日后学习、生活中与人友好相处,理解别人的情感,从他人角度进行思考,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特点

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是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遵循社会行为准则,控制自身行为,进而促使幼儿从自然人转化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有助于幼儿提前适应社会生活。

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是保证幼儿在学习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后,知道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并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从整体来看,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具有整体系统性、社会制约性、能动性等特点。在开展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特点,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理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方式,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目标。

三、幼儿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作用

(一)提升幼儿社会性交往意识

幼儿游戏在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中的应用有助于幼儿社会性交往意识的提升,为幼儿接受文化教育打下基础。当代中国社会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即便不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幼儿在家人和长辈的宠爱下,娇纵任性,在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如果教师在幼儿阶段不对幼儿的自我认识和交往习惯进行调整,就容易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惯性交往思维,影响幼儿日后的社会交往效果,出现社会交往问题。游戏作为幼儿阶段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游戏能够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引导幼儿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让幼儿学会在交往过程中与他人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慢慢找到正确待人接物的方式,进而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意识的提升[1]。

(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出现

人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具备良好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够使幼儿及早适应社会生活,有助于日后进入社会学习、发展。幼儿游戏在提高幼儿的社会技能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出现,让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对身边环境进行探索,培养社会性交往能力,进一步推动幼儿与他人交往。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大多数幼儿游戏为集体合作游戏,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之间要相互配合帮助,在游戏规则下进行互动。幼儿合作完成任务不仅能够实现游戏开展的目的,还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会人与人之间正确的交往方式,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品质。

(三)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

同时,幼儿游戏还能有效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提升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让幼儿掌握社会交往必备技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情绪高涨,思维也更加活跃,会产生许多丰富的想法,并且一定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升幼儿智力。另外,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跟随教师引导进行适当地假想,完善游戏情景的不足,在游戏活动中锻炼自身语言能力,积极开动脑筋解决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

(四)加强幼儿对社会事物的认知

此外,幼儿游戏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加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有效加强幼儿对社会陌生事物的认知,推动幼儿参与社会性交往活动。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幼儿阶段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探索社会的重要时期,但与成年人不同,幼儿不具备领悟和理解社会新事物的能力,周围的一切社会事物对其来说都是崭新、陌生的,幼儿必须自己去进行探索、感知。然而,由于幼儿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要让其自主进行陌生事物的认识和探索,教师就必须引导幼儿进入状态。而幼儿游戏就充分利用了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幼儿营造了社会事物认知氛围,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社会陌生事物,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如何利用幼儿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

(一)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作用

幼儿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主要培养人员,要想利用幼儿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游戏的作用,了解幼儿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价值,在游戏过程中担起游戏引导责任,带领幼儿顺利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同时,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将学会分享、互帮互助等亲社会行为融入游戏,让幼儿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形成良好稳定的社会性心理,在日后生活中能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创建者和引导者,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在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决定了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效果。若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的认识,或者未意识到幼儿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促进作用,那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提升对幼儿游戏及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育的重视,正视幼儿游戏在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中的作用,丰富自身游戏引入手段,正确利用幼儿游戏引导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3]。

(二)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

同时,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以幼儿游戏水平为基础设计游戏内容,如此才能彻底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游戏,发挥幼儿游戏的作用,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在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中,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及时记录幼儿有价值的游戏行为,并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后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和游戏水平,适当加入游戏辅助材料进行游戏改造,让选择的游戏更贴合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发展需求。比如,在日常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留意幼儿喜欢的游戏,总结何种类型的幼儿游戏在幼儿中更受欢迎,并结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去优化幼儿游戏内容,寻找与幼儿水平相适应的幼儿游戏,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游戏。同时,教师要在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游戏行为和情况,分析所选择的游戏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需求,能否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意识和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对游戏设计薄弱处进行强化和调整,加强幼儿游戏与幼儿社会性交往教育的联系,如此才能让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当前幼儿教师较常选择的幼儿游戏有“老鹰抓小鸡”“123木头人”“跳房子”等,不同幼儿游戏规则不同,对幼儿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实际游戏前,教师要分析幼儿游戏水平和社会性交往教育要求,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并在游戏过程中随时注意幼儿游戏参与协作性,引导幼儿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三)幼儿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良好的游戏环境能进一步增强游戏效果,加快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教师要学会创设环境,将幼儿引入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不断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和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学会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升社會交往能力[4]。

例如,在开展“丢手绢”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互动交往时,教师要了解活动开展所需要的辅助工具。“丢手绢”游戏需要足够宽阔的空间和一条用于游戏的小手绢。教师可按照游戏要求寻找宽阔的游戏空间,提前准备游戏所用手绢,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特别是在丢下手绢追逐的过程中,游戏空间周围要排除尖锐物品和可能造成活动阻碍的物品,营造安全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游戏顺利开展。另外,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干扰,让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只需要进行适当指引即可,尽量给予幼儿游戏空间,提升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

(四)幼儿教师要学会创设规则性意识空间

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规则的遵守,学会遵守社会规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社会规则意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教师还要学会创设具有规则性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达到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123木头人”这个游戏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讲解游戏规则,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强化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使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规则意识,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由于幼儿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游戏规则的记忆理解可能不大深刻,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忘记游戏规则,做出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因此,教师还要全程关注幼儿游戏状态,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活动,一旦幼儿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引导纠正,教育幼儿,并让幼儿知道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会被淘汰,以此强化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无形中渗透社会性交往教育内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习惯。

(五)借助合作游戏培养幼儿之间的情感

情感机制是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开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的游戏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两两一组进行“两人三足”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幼儿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为了保持平衡,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牢牢握住对方的肩,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自身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加深了对同伴的情感。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还能体会到游戏成功的乐趣。合作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团体相处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幼儿后续进行社会性交往活动做铺垫[5]。

(六)借助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除了借助合作类游戏加强对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引入角色游戏提升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不同生活,增强对社会活动、行为的认知。作为幼儿游戏中最普遍的游戏活动,在角色扮演之前,教师要尊重幼儿意见,根据幼儿喜好进行角色分配,并让幼儿将角色语言、行为模仿出来,甚至还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模拟生活中的社会活动,既可以模拟教师教学活动,也可以模拟商店买卖活动,还可以模拟交警执法行为等。同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角色游戏社会性交往教育价值,教师还要仔细观察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参与情况,结合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表现进行教学分析,纠正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误区,优化角色游戏内容,寻找适合幼儿的角色游戏,尽量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角色游戏活动[6]。

五、结语

游戏作为幼儿教学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以幼儿为主合理选择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引导幼儿接触社会性交往教育内容,创设幼儿游戏活动情境,为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法则和社会相处方式提供条件,保证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切实提升,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学会正确进行社会交往。

【参考文献】

[1]练慧璟.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251-252.

[2]赵霞.在合作游戏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03):55.

[3]王镭.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J].成功(教育),2013(05):107.

[4]李萍.浅谈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J].才智,2019(36):98.

[5]陈欣悦.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研究[J].青春岁月,2018(09):173.

[6]张晨瑜.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65.

作者简介:张斯瑶(1988.09—),女,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2015年获鼓楼区“骨干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幼儿游戏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借力本土资源 创设幼儿游戏环境
幼儿园游戏中的教师介入指导研究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