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亲子活动,深化家校合作

2021-02-09徐琪忠宋兴杰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亲子活动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徐琪忠 宋兴杰

【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为了拉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推动家校合作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作者所在的学校切实开展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亲子活动开发的乡镇小学家校合作深化研究”的研究,积极开发亲子活动,逐步确立了亲子德育、亲子智育、亲子体育、亲子美育、亲子劳育五大类亲子活动。文章阐述了开发亲子活动的原则和过程,也探析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力求对症下药,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亲子活动。

【关键词】亲子活动;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一、前言

近年来,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大力开发亲子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与从前相比,该校家长更乐于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呈现新局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有效的合力。

二、开发亲子活动的缘起

(一)国家层面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020年11月,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编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正式出版。从此之后,关于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了规范、科学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卷(小学中高段篇)中提出了“学会亲子沟通”“调适亲子关系”的概念[1]。

(二)区域和学校层面

近些年来,昆山市大力发展家庭教育,先后出台《昆山市推进家庭教育五年(2016—2020)行动计划》和《家校合作昆山实验区工作方案》。此外,昆山市更是提出了创建全国首个家校合作工作实验区的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积极申报家校合作市级课题“‘新昆山人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合力研究”。通过研究,学校总结了增强家校合力的基本路径,即以班级、年级、校级这三级家委会为“左脚”,以父母、子女、教师的培训活动为“右脚”,让“两脚”并行,同时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活动,推动父母与子女的共同进步。2019年,该课题成功结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探索符合乡镇小学实际情况的家校合作有效路径,学校于2019年成功申报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亲子活动开发的乡镇小学家校合作深化研究”。该课题的成功立项,拉开了学校开发亲子活动的序幕。

三、开发亲子活动的原则和过程

(一)原则

检索相关文献后,学校发现亲子活动的种类繁多。为了摸索出适合乡镇小学学生和家长的亲子活动,学校在开发亲子活动之前就确立了以下三个原则。

1.需求性

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的亲子活动,才是适切的,才是好的[2]。因此,学校集思广益,一方面,从每个班级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初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点;另一方面,设计了《家校合作调查问卷(家长卷)》,让班主任转发至家长群,让家长真实、客观地填写。为了减少家长的顾虑,本次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的形式。最终,学校共收集到1682份有效问卷。分析问卷数据之后,学校发现学生和家长感兴趣的亲子活动主要集中在阅读、运动、才艺展示这三方面。

2.合作性

学校开发亲子活动的初衷是增加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提高家长陪伴孩子的质量,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最终达到深化家校合作的目的。因此,学校开发的亲子活动要注重合作性。换句话说,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要做到相互配合,这样的亲子活动才更有意义。

3.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

亲子活动应具有教育意义,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益,不能只求“热热闹闹”,这是家长们的基本訴求,也是教师们的共识。但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亲子活动也要兼顾趣味性。一旦缺乏乐趣,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就会衰减,亲子活动就难以持久地开展下去。只有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亲子活动才能广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从而生发出更深刻的教育意义[3]。

(二)过程

在满足需求性、合作性,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指引下,学校不断尝试、改进,逐步确立了亲子德育、亲子智育、亲子体育、亲子美育、亲子劳育五大类亲子活动。从整体上来看,学校开发亲子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班级试验阶段

调查问卷的结果出来以后,学校采取自愿和择优相结合的原则,从每个年级中选取一个班级来进行试验。为了保证研究的实效性,学校让试验班级的班主任与课题组核心成员结对子,引导他们一起商讨,一起琢磨,一起实践。最后,学校确定在低年级的两个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在中年级的两个班开展亲子运动活动,在高年级的两个班开展亲子才艺展示活动。实践证明,这六个班级的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对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才艺展示这三种亲子活动的评价也很高。

其中,一(3)班的亲子绘本分享会举办得尤为成功。在班主任的发动、组织和带领下,24个家庭报名参加。为了方便管理,家长们成立管理和服务委员会,委员会的主任由家长轮流担任。之后,经过数次交流讨论,家长们共同制定了管理和服务委员会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在家长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亲子绘本分享会两周举办一次,活动时间选在周日下午,每次持续1到2个小时。活动前,家长们会整理好场地,做好PPT;活动中,家长们各司其职,有的拍照,有的维护纪律,有的处理突发情况;活动后,家长们写好活动稿,整理好活动照片,做好微信文章后发布到朋友圈。经过三个月的反复尝试,亲子绘本分享会的流程逐渐定型为四个环节,分别为导入、分享、互动、总结。

2.年级推广阶段

有了成功的经验,学校决定在年级里推广这三种亲子活动。于是,低年级所有班级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中年级所有班级开展亲子运动活动,高年级所有班级开展亲子才艺展示活动。为了方便亲子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实行科室负责制,教科室负责亲子阅读,教务处负责亲子运动,德育处负责亲子才艺展示。同时,课题组核心成员也均选择加入一种亲子活动,与相关科室、各班班主任团结协作,共同拟定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反思活动的不足之处,找到优化活动的着眼点。在这一阶段,亲子活动的开展与课题研究有了进一步的结合,活动覆盖面也得以不断扩大。

一学年下来,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才艺展示的活动模式逐渐成形,活动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成果是二(5)班的亲子阅读打卡模式。在实践中,该班发现已有的打卡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于是,班主任、课题组核心成员和部分家长勠力同心,共同摸索出了亲子阅读打卡记录的新模式。该模式将阅读打卡和整理习惯进行融合,家长只需提供一张阅读照、一张整理照以及读后感,然后分享到家长QQ群即可。之后,学校将这种亲子阅读打卡模式在低年级中推广开来,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3.总结提升阶段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对亲子活动的开发有了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为了让亲子活动更具系统性,更能切合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在原有三种亲子活动的基础上重新拟定了五类亲子活动:亲子德育、亲子智育、亲子体育、亲子美育、亲子劳育。课题研究基本上整合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品德教育到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都有所涉及。此外,教导处、德育处、体卫艺处以及各学科的教研组和教科室形成了联动协作、连为一体的新局面,“科研引领、课题先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了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家长都能充分认识到这五类亲子活动的巨大价值,学校利用课题组和家委会这两个组织,分别开展宣讲活动。宣讲之后,这五类亲子活动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4.全校普及阶段

为了进一步扩大亲子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学校决定将这五类亲子活动在全校普及开来。这样一来,每位学生、每个家庭都获得了参加亲子活动的机会。一学期下来,这五类亲子活动的规模明显壮大,形式和内涵也更加丰富。其中,亲子阅读文艺汇演、亲子运动会、亲子才艺大赛都成功吸引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关注,成为典型活动。

在这一阶段,由于活动参加人数的暴增,在活动场地和活动管理方面遇到了新的问题。活动场地可以临时搭建,但活动管理所需的工作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召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将眼光聚焦于家委会。家委会不负众望,迅速安排了一批时间自由且积极主动、乐于奉献的家长志愿者。在他们的大力协助下,一次次校级亲子活动得以顺利举办。

此外,在全校普及阶段,我们看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同一亲子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水平是不同的,家长和学生的配合度也是不同的。这一发现给了我们新的研究启示。下一步,学校将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对家长和学生在亲子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水平进行较为科学的划分,并给参加亲子活动的家长和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4]。

四、开发亲子活动的影响与不足

(一)产生的影响

学校开发和开展亲子活动之后,产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家校合作更为紧密

随着亲子活动由班级走向年级,再迈向全校,家长、学生、教师三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变多了,家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家校合作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家长成了学校教育的有力同盟军。学校每次开展亲子活动时,总有家长志愿者勤劳的身影。

2.教育教学更为科学

在亲子活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各学科之间有了交流碰撞的机会[5]。此外,学校的教育教学变得更科学,学校开始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亲子特色更为显著

五类亲子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的开展,使得“亲子”慢慢变成学校的一大特色。为了加大宣传的力度,彰显这一特色,学校在片区范围内积极举办亲子阅读研讨与展示活动。如今,学校的亲子特色更加明显,基本上达成了“教师认同、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同行知道、有一定知名度”的原定目标。

(二)不足之处

1.活动层次不一

五类亲子活动的发展层次不一,有的停留在起步阶段,有的已经成型了;有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的较有创意。相对来说,亲子德育、亲子体育、亲子美育发展得较好,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而亲子智育、亲子劳育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理论成果不足

学校目前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亲子活动的开发、实践与完善,没有深入总结与提炼五类亲子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没有形成具体且丰富的理论成果。学校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还应立足实践去深挖细凿,尽快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

3.辐射引领不够

五类亲子活动虽取得成效,但是活动微信推送的浏览量一直不高,浏览量最多也就1215人。学校共有2452名学生,这样的浏览量实在很低。部分班级参加亲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此外,亲子活动对外交流展示的机会太少,其辐射引领的力度较小,影响范围不大。

五、开发亲子活动的反思暨展望

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学校不会停止继续深化亲子活动的脚步。接下来,学校将对症下药,用实际行动解决已经发现的种种问题。针对亲子活动层次不一的问题,学校将在保持亲子德育、亲子体育、亲子美育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重点推动亲子智育、亲子劳育的迭代,努力打造五类亲子活动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针对亲子活动理论成果不足的问题,学校将鼓励课题小组成员以及各班班主任多記录、多总结,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同时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在提高理论成果数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理论成果的质量。针对亲子活动辐射引领力度小的问题,学校将联合各科室、各班班主任,发动家长,积极转发亲子活动微信推送文章。此外,学校还将组建亲子宣传小组,不断提高微信推送文章的质量,以此来获得更多的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

我们坚信,亲子德育、亲子智育、亲子体育、亲子美育、亲子劳育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用心打造好五类亲子活动,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一定能走得更好、更远、更高,学校也能逐渐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热爱的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阮连凤.中山市南朗镇云衢小学:构建亲子活动网络 发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作用[J].中小学德育,2016(03):22-24.

[2]陈文静.家校合作模式下开展亲子活动的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20(08):69-70.

[3]殷玉红.小学家校合作亲子活动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尝试[J].新课程,2020(08):4.

[4]郑秀珍.基于家长视角谈以评价为导向的亲子活动指导策略[J].家长,2021(23):185-186.

[5]唐彩霞,陈良双.探索亲子活动模式 构建新型亲子关系[J].新教育,2021(26):24-25.

作者简介:徐琪忠(1973.01—),男,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宋兴杰(1989.09—),男,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获昆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猜你喜欢

亲子活动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与相关问题阐述
中班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的实践与反思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浅谈开展亲子活动在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