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热点情境 提升思辨能力
2021-02-08石飞燕
石飞燕
摘 要:“热点评论”具有“新”“奇”“争”“议”等特点,可用于辅助论述类文章写作教学。教师可以归类整理“热点评论”,并以此为模本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理性思维流动过程,再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强化写作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他们写出情真理直的论述类文章。
关键词:写作教学;论述类文章;热点评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高中生要“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水平”。社会热点切合高中生迫切希望开拓视界、了解社会的心理需求,以此为基点设置多样化的写作学习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照生活,学会“以公民姿态,就公共实务,做理性表达”。
何谓“热点”?“热点”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比较受广大群众关注或者欢迎的新闻或者信息,或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热点评论”就是对热点话题的评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热点评论”,材料时鲜,内容包罗万象;二是“奇”,“热点评论”能引人注目,必有其异于常态的新奇之处,这也能激发中学生的探究热情;三是“争”,热点是客观事实,可以“横看成岭”,也可以“侧看成峰”,其视点丰富,有着广阔的再评论空间,是注重观点碰撞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绝佳材料;四是“议”,“热点评论”大多接地气,易产生共鸣或碰撞,容易激发学生议论、思辨的热情。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特点评论”为载体开展论述类文章写作指导,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选材料,并按话题进行归类
“热点评论”资料的来源非常丰富,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新京报》、《半月谈》……考虑到学生学业负担重,笔者做了大量前期准备,精选了大量资料。选择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是否能激发高中生的写作欲望?是否富含理性思维?是否具有影响力?为了便于引导学生展开探讨,笔者还对资料按主题进行分类,如:
【青春梦想类】《你的坚持,终将美好》《人生彪悍的理想主义者》《所有的美好,都值得你全力以赴》《选择并不唯一,追梦需要勇气》《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但你不妨早一点》。
【社会现象类】《要多少惨剧,才能惊醒“梦中人”》《摸清留守儿童底数的深意》《号贩子背后的真问题》《远光灯处罚论》《医闹不是“私人恩怨”》《清华女教授跳槽普林斯顿:是人才流失,还是人才流动?》。
【匠心与科技类】《匠心之道“守破离”》《鲁班的“拙”与墨子的“巧”》《人工智能:人类的明媚春光,还是蔼蔼阴霾?》《中国航天为什么能》。
【文化传承类】《太极拳师“秒输”,传统武术如何赢》《诗心,生活惊涛中的“平静力量”》《在文化原乡筑牢文化自信》。
【文明和谐类】《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意境·理想·理念·目标——解析和谐的完美历程》。
二、挖掘模本中的三种思辨路径
笔者以选中的“热点评论”材料为模本,挖掘出其中的三种思辨路径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一)由表及里,探寻本质
论述文与其他文体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逻辑性,作者在写论述文时必须体现出来的就是理性和条理性,并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渐将问题引向深层次。
笔者以发表于《中国青年网》的《要多少惨剧,才能惊醒“梦中人”》一文为例开展教学。该文由老虎伤人的悲剧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不守规则而酿成的惨剧,并归纳出核心关键词:规则。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评论后,笔者引导学生得出:“新闻评论”运用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理——现象是外在的、表面的、可直接被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只能通过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去把握。
(二)一分为二,辩证思考
议论文通过一系列方法阐述一定的道理,证明论点。议论对象和内容,常常涉及对立的两个方面。事实上,生活本身处处存在着对立面:是与非、多与少、快与慢、成与败、进与退、生与死、运动与静止……
笔者以发表于《京华时报》的《人工智能:人类的明媚春光,还是蔼蔼阴霾?》一文为例开展教学。这篇短论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的优势和“道德窘境”,突出了人工智能懂思维、能思考、会学习的特点,而这种“主动性”使人工智能发展陷入了一个“道德窘境”,即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提供各种前所未有的便捷和效率的同时,也很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由此,作者得出结论:真正的“人机大战”,是“人类能否控制自己的心智,去发展合理的智能技术”。这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什么是辩证思考。
(三)多维视角,全面观照
理性思辨能力是近年来高考作文考查学生的重要内容。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给材料,特别是时事材料,一般都涉及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视角。从多维视角去看问题,写作可以有多种立意,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中选取最佳的立意角度。
对于这一点,《人民日报》锐评文章《清华女教授跳槽普林斯顿:是人才流失,还是人才流动?》一文很有示范性。文中,作者先罗列了社会的一些主流观点:颜宁本人表示,“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清华大学认为,“这有助于将中国的学术思想、教育理念和清华的学术风格传播到国际学术舞台上”;网民中有人认为这是人才流失,还有人把颜宁受聘普林斯顿与申请自然基金课题失败联系起来;也有一些人因此格外激动,觉得这是国内大学赶上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志。而后作者坦诚“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再步步深入,得出“很多优秀海归的回国工作,已经不只是情感的考量,同样也经得起现实损益平衡的考验”这一独到见解。这样一篇掷地有声的评论模本,有助于学生全面观照,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人、事、理的关系,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提出独到的见解。
三、精心组织,强化训练
印发各类报刊上的“热点评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一直是笔者坚持在做的工作,但写作训练毕竟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语言表达上,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将从模本中得到的感悟诉诸文字。对此,笔者提出了“四明确”的操作、训练要求:
1.明確时间安排:每周两次,周三和周五。
2.明确热点话题: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契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能力的话题,精心备课,研究热点的视角。
3.明确训练作业。
(1)阶段一——提供热点素材:①亮出你的观点;②列出你的提纲;③形成你的感悟(500字左右)。
(2)阶段二——提供热点模本:①明确模本观点;②分析模本思辨路径;③摘录精彩论述;④升格我的文本(800字左右)。
4.明确交流反馈:在整个环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写作活动当作学习交流的平台,在不同思维、观点的碰撞中,相互启发,相互吸收,增加话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从思想认识和写作技巧两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
清人魏禧说:“为文之首,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理而炼识。”所谓积理,就是积累关于社会人生的理性认识;所谓炼识,就是锤炼自己的思想,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深刻化。二者并举,可以造就高远卓越的识见。凝心以养气,炼识而成才。作文需要思想,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思想闪光了,文字才会闪光。然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而是要靠长久浸润议论情境养成。鲜活的热点素材,可以为“象牙塔”中的中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往现实的窗,让他们看到千姿百态的生活——美与丑、真与假、悲与喜、幸福与痛苦、无奈与抗争、毁灭与新生……从而“积叶成章”,以丰富的生命体验,写出接地气、情真理直的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