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院所改革优化用房管理模式与措施探究

2021-02-08侯建宏姚晓娟仇春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用房科研院所科学研究

马 聪,侯建宏,姚晓娟,仇春婷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村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0 引言

科学研究院所组织开展科研活动所使用的房屋,隶属于国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这部分资产旨在为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活动提供支撑,保证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是科学研究院所公有房屋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科研研究院所组织实施科学研究活动提高物质保障和资源支撑。现如今,在科学研究院所的管理活动当中,如何实现科研用房的资源配置与优化,提升用房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是科研院所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共同提出《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将对配置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方法进行创新。有机整合和共享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将当前的国有资产存量进行盘活,从而有效地规避资产的浪费以及重复配置问题发生。

1 科研院所用房管理范畴概述

1.1 科研院所用房分类

科研院所的房屋管理需要以房屋使用的类型作为依据做出详细划分。一般情况下,科研院所房屋类型划分分为科学研究用房、辅助用房、公共设施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以及行政管理用房。科学研究用房是科研院所的重要用房内容,在科学研究用房中会设置实验室和专用实验室等等,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科学研究辅助用房的主要功能是为科学研究人员存储各类科学研究器材、组织学术活动、收集整理图书情报资料、中试车间、温室等等,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辅助[1]。公共设施用房是整个科学院所有序运转的物质支撑,在用房中包含有热力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系统、空调系统、水电气系统等等,不仅如此,在公共设施用房中同时还包含有维修工场、三废处理、车库、消防设施以及通信设施。行政管理以及生活用房,不言而喻,是对整个科学研究院所的管理活动和科学研究人员生活提供帮助的功能区域,其中包含有福利卫生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住宿区域、来客接待用房,行政办公与管理区域。但是在行政管理以及生活用房之中不包括科技开发部门、中试基地、与科学研究机构相互分离的园区、站点以及观测台等等。此外,经过特殊批准的实验工作室和防控工程,职工家属住宅区域等等。下面以XXX研究院所为例,公共用房所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1.2 科研院所房屋配置标准

科研院所在素质实施房屋配置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机构内部的全体人员数量,包括有在科研院所学习的研究生人员、行政管理部门核对的客座人员、科研院所的在编人员等等。按照国家出台的《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对建筑工程面积指标等做出详细地规划[2]。科学研究院所的用房占比可按照一这比例进行划分(见表2)。

就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在划分办公用房面积的时候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筑部关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674)号文件中的相关条例严格执行。省级正职办公人员的工作面积为每人54 m2,省级副职办公人员的工作面积为每人42 m2,正厅级或者正局级办公人员的工作面积为每人30 m2,副厅级或者副局级办公人员的工作面积为每人24 m2,正处级办公人员的工作面积为每人24 m2,副处级办公人员的工作面积为每人18 m2,处级以下办公人员的工作面积为每人9 m2。

表1 公共用房使用情况分析

表2 科学研究院所用房占比分布表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筑部关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674)号文件规定,科研院所的警卫用房建筑面积是25 m2,电动车等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的面积可按照每辆2.5 m2的标准规划,自行车的停放区域面积可按照每辆1.8 m2的标准规划,汽车的停放区域面积可按照每辆40 m2的标准规划。根据实际需求,可规划并设置充电桩。

2 科研院所用房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院所的用房资源存在浪费与短缺并存的问题

科学研究学科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使得科学研究院所存在不均衡配置资源的现象。当前科学研究院所在进行用房分配的时候,仍旧延续传统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伴随着交叉学科与时代变迁,新学科的出现与发展成为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这就导致原有的合理化资源配置方式受到严重挑战,导致资源配置出现严重的两极化趋势,研究力度较小的学科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研究力度大的学科拥有极为充足的资源配置。由此一来,将会导致学科发展受到制约,一方面,新学科或者是研究力度小的学科在发展中,没有充足的物质资源支撑,导致发展力度不足。另一方面,研究力度大的科学研究项目结束以后,闲置了大量的用房,导致资源发生浪费。因为不具备健全完善的用房退出机制,为个人或者单位分配完成科学研究用房以后,使用人员均认为分配既是所有,导致完成科学研究项目以后仍旧占据着资源,甚至闲置不用也不愿提供给其他科学研究项目,从而造成科学院所的用房管理在进行房屋回收的时候,面临着很大难度,难以实现科学研究活动的用房资源二次分配[3]。

2.2 缺乏对新建科学研究用房的宏观性规划

分配与管理科学研究活动所使用的房屋,必须以合理地规划目标而展开,当前在科学研究院所中新建用房,采取的措施是基于历史分配基数对用房进行数量简单增加,导致不具备充足的且系统性的规划计划。科学研究院所的附属单位在新建用房的时候,所参照的标准不统一,提出的需求不完善,都会造成难以顺利解决历史问题,用房新建的时候悄然出现各类不协调现象和矛盾问题[4]。因为缺少鲜明的科学研究用房新建规划,分配管理标准又存在不健全现象,使得科学研究机构在进行内部用房管理的时候,缺少必要的价值导向,难以对不同类型的用房需求和各岗位的工作人员用房需求进行协调。

2.3 实验室管理与设备选购不合规

科学研究院所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设备仪器是其重要的物质条件,根据科学研究的项目不同和使用需求的差异,将设备仪器划分成为各种类型。根据基地的不同和课题研究的内容不同,需要将仪器设备分配到所有课题研究小组中,少部分仪器设备需要在公共实验室中存放,没有合理的划分仪器设备分布情况,甚至在归类的时候,忽视仪器设备功能和学科方向所发挥的标准作用。科学研究活动需要使用多种类型、大数量的仪器设备,但是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往往缺少针对性,不注重对研究学科未来的运行可行性以及发展可行性做出充分考虑,造成部分仪器设备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一方面会导致设备仪器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会占据大量的空间,为科研用房管理带来压力[5]。

2.4 行政办公用房违规超标使用

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实施了领导干部办公用房的清理工作,各个科学研究院所在行政办公用房清理工作中,及时采取间隔、调换以及集中办公的措施,按要求基本上完成了超标违规用房的整改工作。但是就当前科学研究院所的用房管理现状看来,仍旧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和少数单位存在办公用房违规超标使用的现象,甚至仍旧保留退休干部办公室现象。科学研究院所对公共服务体系以及院级领导干部的用房实施监管的力度较高,监督力度极大,但是在二级用房分配的时候,因为缺少充足的专业知识,并且用房管理理念落后,使得监管力度不足,存在行政办公用房违规超标使用的现象[6]。

3 创新科研院所用房管理模式与措施

3.1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确保规定落实到位

科研管理用房是科学研究院所重要物资资源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清资源配置优化以及国有资产科学化管理的积极意义,通过对工作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整改与完善,保障用房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科学研究院所在制度体系建立时,需要综合机构自身特点,在用房管理与配置过程中,更要以研究院所的人员数量、现有基础、建筑学设计、以人为本理念、仪器设备存放等各类要素作为出发点,使得制定完成的用房配置标准更加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7]。用房配置体系制定与推行时,首先要明确不用院所的用房标准,其次要以自身院所为基础完成配置标准制定,制定出学科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将人才养成和学科建设做出规划,将制定完成的用房配置计划递交给决策机构或者院级领导裁决。利用长期数据以及专业知识动态性反馈与追踪科研用房,有机结合院所自主调配和定额配置,构建行之有效的用房管理与配置制度,由专业人员实施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做好补充。

3.2 借鉴先进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用房办法

基于自身科研院所管理用房办法,汲取其他科研院所先进的管理模式,研究制定出具有创新型、实用性的闲置管理资产试行办法。XX兽医研究所在创新房产管理办法具有创新性。一方面,体现在租赁形式创新。该研究所根据科研项目用房实际需求对内实行付费租赁科研管理用房,按照租赁面积给予有偿使用。对外,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网进行公开招租,租赁面积比较大。另一方面,体现在缴付租金的费用来源。对于单位内部申请科研管理用房的部门,可以使用科研项目经费缴付用房租金。其他的科研单位可以借鉴该单位的房产管理办法 在保证政府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用房标准以外,采取按需有偿使用分配方案,以科研项目名义签订用房租赁协议,无论是提高单位科研项目收益,还是提升团队科研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健全退出机制

基于信息化手段和网络管理系统,健全科学院所用房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简化调配流程、查询流程、审批流程以及申请流程等等,提高各个环节在操作时的透明度,为用房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8]。此外,充分地发挥出监督机制在用房管理与资源配置式的监督与约束作用,有效科学地对科学研究用房实行管理。新增加的科研用房要采取动态化管理的方式,选择应用项目申报机制,整合科研项目、用房额度以及科研资金,完成科学项目研究以后,基于制定的条例无条件退还公共用房。加快完善科研院所用房使用情况监督与查巡制度,监督与管理科学研究院所的用房情况。以管理人员作为主体组建查巡小组,对科研用房的使用情况不定期或者定期查巡,对查巡结果做好记录。若是科研用房使用效率不高,或者是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需要对相关人员下达整改通知书,勒令其限期整改,将整改成果上报,若是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做出调整,需要将该问题反馈到院级管理小组,将其无条件收回,由院所统一管理[9]。

3.4 构建绩效考评体系,促进体系平稳运行

结合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立足于科学研究工作现状、科研人员数量和需求、社会服务能力等多种要素,构建科研院所用房管理指标,并且详细设定考核标准。利用专家打分法对指定完成的指标进行打分,明确其权重,从而完成科研院所用房管理的绩效考核评价(表3)。通过综合打分,系统性分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合理化分配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以及科研用房,保证科学研究工作的效益最大化,从而大幅度提升科学研究院所的竞争力。就绩效考核得分较低的院所而言,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水费和电费,通过倒逼的方式增加资产使用效率,强化自身实力。

表3 科学研究院所绩效考评体系表

4 结语

对科学研究院所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是提升资源管理效率,实现科学研究院所科研活动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用房资源配置措施优化管理是当前科学研究院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构建起具有约束性的用房管理分配机制尤为关键。基于用房配置标准以及有偿使用要求,实现指标绩效评价能力提升是重要支撑。在用房管理工作之中通过一系列改革与优化,虽然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但是要砥砺前行,克服在实际执行之中的难度。科研院所在用房管理配置中落实各项措施,首先要扭转旧有的观念,强化宣传力度,并且采取措施获得广大科研人员的支持,通过巡查与监督,纠正科研用房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注重动态化管理的重要性,持续性提升科研用房的效率和效益。

猜你喜欢

用房科研院所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新经济视角下高校公有用房管理资源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童第周: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奠基者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