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市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特征及预报模型

2021-02-08常志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辐射强度气象要素沧州市

常志坤,吴 薇,黄 毅

(沧州市气象局,河北沧州 061000)

0 引言

紫外辐射对大气环境、人和多种动植物的健康有明显影响。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紫外线辐射(波长100~400 nm,包括UVA、UVB和UVC)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我国的紫外线观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我国最先在长春和北京开始紫外辐射光谱的观测[1],现今已有许多学者对紫外辐射进行了观测和研究[2-4]。

本研究利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沧州市气象站紫外辐射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沧州地区紫外辐射强度的日、月、季节变化规律,并对多个气象要素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对紫外辐射有影响的因子,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紫外辐射强度的预报方程。

1 数据来源

紫外辐射数据来自沧州市气象局。紫外辐射观测使用日本EK0 INSTRUMENTS公司研制的高精度大气紫外辐射传感器,使用其观测UVA、UVB的日、分钟观测数据,光谱响应范围:UVA:315~400 nm,UVB:280~315 nm。所使用的气象数据,为沧州国家自动站的站点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海平面气压、日照时数、最小能见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基本气象要素的日观测数据。

2 沧州市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2.1 日变化规律

对沧州市紫外A、B辐射分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个季节计算逐小时紫外辐射均值。由于夜间紫外A辐射和B辐射均基本为零,以每日05~20时逐小时的平均数据分析,见图一。无论是全年平均,还是四季平均,紫外A、B辐射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单峰型”的分布特征,峰值现在中午12时前后。且四季中,小时紫外辐射强度整体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沧州冬季能够接收到紫外A辐射的时段为08~16时,夏季则延长至08~16时,冬季日紫外辐射时间明显小于夏季。因此,业务上规定日紫外辐射强度是按照每日10~14时平均值也是较符合实际的情况的。

对夏季紫外A、B辐射的逐小时均值做K-S检验,PUVA=0.665>0.05,PUVB=0.665>0.05,符合正态分布特征,紫外辐射日变化分布特征与气象要素分布极相似,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紫外辐射强度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联系密切。

2.2 月、季变化规律

紫外A、B辐射的月季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见图1)。其中,夏季的A辐射占全年总辐射量达45%,明显多于同期B辐射的占比值36%,冬季的A辐射占全年总辐射量达6%,明显少于同期B辐射的占比值12%,说明紫外A辐射比B辐射的季节变化特征更为明显。

从紫外A、B辐射的月辐射总量来看,A辐射7月份最大达768.16 W/m2,而紫外B辐射的6月份最大达54.69W/m2。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的波长不同,UVA的波长(400~320 nm之间)大于UVB(320~280 nm之间),致使UVA比UVB的穿透能力更强,而天气状况对UVB的干扰更大造成的。据统计,2018年7月降雨量224.3 mm,降雨日数12天均明显多于6月降雨量91.6 mm,降雨日数6天,造成7月UVB总量明显衰减,最大值出现在6月。

表1 紫外A、B辐射与大气因子相关系数表

图1 一年中逐月紫外A辐射强度均值(左图),紫外B辐射强度均值(右图)

3 建立紫外A、B辐射的预报模型

3.1 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分别用逐日紫外A、B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温湿压、能见度、降水量及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寻找关键影响因子,得出相关系数R大于0.5,且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按照与紫外A辐射相关系数大小的因子排序为:最高气温>正午太阳高度角>平均气温>海平面气压。按照与紫外B辐射相关系数大小的因子排序为: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正午太阳高度角>海平面气压(表1)。

3.2 建立预报模型

根据以下两点原则选择统计建模的环境因子:

1)与紫外线指数相关性显著;

2)在实际评估或预测中易于获取。

选取2017年12月18日至2018年12月17日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用来建立模型。得到预测模型结果如下:

紫外A辐射预报模型:

Y=-5.638221+0.389886*X1+0.214115*X2+0.381221*X3-0.000233*X4

其中:Y为紫外A辐射(W/m2);

X1为最高气温(℃);

X2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X3为平均气温(h);

X4为海平面气压(pa)。

紫外B辐射预报模型:

Y=-0.074208+0.000027*X1+0.010180*X2+0.030893*X3+0.024802*X4

其中,Y为紫外B辐射(W/m2);

X1为最高气温(℃)、X2为平均气温(℃);

X3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X4为海平面气压(pa)。

4 结语

本文利用沧州市气象站紫外辐射、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沧州地区紫外辐射强度的日、月、季节变化规律,并建立紫外辐射强度的预报模型方程。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沧州紫外A、B辐射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单峰型”的分布特征,峰值现在中午12时前后,冬季能够接收到紫外A辐射的时段为08~16时,夏季则延长至08~16时,逐小时的紫外A、B辐射符合正态分布特征。紫外A辐射比B辐射的季节变化特征更为明显。从紫外A、B辐射的月辐射总量来看,A辐射7月份最大达768.16 W/m2,而紫外B辐射的6月份最大达54.69 W/m2。

2)气象因子与紫外A辐射相关系数大小排序为:最高气温>正午太阳高度角>平均气温>海平面气压。气象因子与紫外B辐射相关系数大小排序为: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正午太阳高度角>海平面气压。

猜你喜欢

辐射强度气象要素沧州市
我的新伙伴
我爱我的家乡
成都电网夏季最大电力负荷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低发射率材料涂敷方案对排气系统红外特性的影响
河北省沧州市北队小学学生书画作品
紫外灯辐射强度稳定范围测定
中波红外系统探测能力计算方法
爷爷最爱我
河蟹养殖水温预报模型研究
探测环境变化对临沭站气象要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