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白菜的记忆

2021-02-07陶玉山

走向世界 2021年51期
关键词:虾皮粉条肥肉

陶玉山

齐白石曾说可拌可炒可炖汤的“白菜为诸菜之王”。人们喜欢称其为国菜。在过去每逢冬天来临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开始购买储存大白菜以备过冬了。“一绳檐下挂,暖日晒晴冬。”这句诗说的就是大家冬天晒白菜的事儿。

白菜,古人称“菘”。宋人陆佃在其著作《埤雅》中这样写道:“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

和西红柿、洋葱等舶来品不同,白菜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蔬菜,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有出土的白菜籽。19世纪传入日本、欧美。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时,济南就大规模地种植白菜了。这种大众化蔬菜,水分十足,甘甜清爽,是冬季北方市民百姓餐桌上当仁不让的“当家”菜。白菜有丰富的粗纤维,不仅可以起到润肠、刺激肠胃蠕动的作用,还有促进排毒的功效,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幫助消化的抗氧化物;白菜中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多于苹果和梨,甚至还具有一定的药物价值。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白菜,竟然有这么多的好处,真的是“海水不可斗量”啊。

起码20世纪90年代以前,单就济南市而言,种植蔬菜的大棚几乎没有,冬天的蔬菜基本上就是白菜萝卜,而白菜更是各家的主打蔬菜。即使这样,天气不好时,白菜萝卜也是极为稀罕、很难买到的。所以,每年过了小雪节气、“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的严冬来临之前,储存大白菜就成了每个家庭的必然选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冬储大白菜是一件直接影响着一家人寒冷冬天正常生活的大事。买回来的白菜不能随便堆放,要放在阴凉背光处,用透风的草苫子蒙上,让大白菜在寒冷的天气里凉起来;吃的时候放到温暖的屋子里使其自然解冻。

记得那时候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每年都会派车辆去东郊的唐王等地集中采购,拉回来后,作为福利发给职工。那时候的大白菜一般都是几分钱一斤,500斤充其量也就是10来块钱,这也让大家羡慕不已。甚至可以这么说,看一个单位效益好不好,寒冷的冬天是否发白菜就是一个标准。

印象中,单位拉白菜的车辆天不亮就出发,黑天才会回来。大家下班了,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传达室周边,一边山南海北、东拉西扯地交谈,一边不时地翘首远望。拉着满满一车白菜的车辆终于看到了,大家激动得欢呼雀跃。一边让鞋上、裤腿上沾满黄泥的司机和跟车的同事去办公室好好暖和休息去,一边主动地帮着卸车、过秤、打捆、挨号排队。领取了自己的白菜,结结实实地绑在自行车后架上,喜气洋洋地赶回家。那种浓郁热烈欢快的气氛非常有感染力。

那时候的冬天,白菜肥肉炖粉条(粉皮)是最能勾起馋虫的做法。在当时提起这几个字,就会忍不住流口水。在基本没有副食、平时也鲜见猪肉的年代,炖一锅白菜肥肉粉条菜,一大家人每人盛上一碗就着干粮扒着吃,就是一顿丰盛的晚餐。现在想想当时闷着头、满头大汗、大快朵颐地吃白菜肥肉粉条菜的情景,顿时感慨万千,语不能及。

粗略说起来,白菜浑身是宝,即使是白菜帮的硬疙瘩也可以切成薄片,倒入咸菜缸里,腌制几天后,当做咸菜吃。现在,虽然各种蔬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冬储白菜已经成为历史,可是,白菜仍是大家过冬不可少的蔬菜。而白菜的吃法可以说是多得数不过来,清炒炖煮凉拌都行。

储存大白菜的那个年代,白菜帮剁碎了包菜夹子几乎是各家各户不约而同的吃法。所谓菜夹子,就是把硬邦邦的白菜帮子剁碎了,攥出水,倒上花生油、酱油和甜酱,撒上盐,有条件的可以掺上一把虾皮,搅拌好作为馅儿,皮是白面掺上玉米面或小米面和成、发酵好的面。当时,对于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的、以温饱为生活目标的普通人家来说,吃菜夹子就是改善伙食。这种貌似大包子的菜夹子,因为有了花生油、虾皮,刚出锅时,单是闻闻那种味道,就让人不自觉地垂涎三尺、勾起馋虫……

猜你喜欢

虾皮粉条肥肉
买粉条 学问多
精挑细选好虾皮
吃肉记
吃肥肉
天阳6FT自动蒸熟粉条机
要肥肉还是瘦肉
靠吃虾皮来补钙,靠谱吗?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
虾皮变黄就别吃了
大数字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