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走寻常路:全学科、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

2021-02-07方少兵

雷锋 2021年1期
关键词:芳草地东洲校区

方少兵

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东洲校区是隶属于芳草地教育集团的一所新建校区。2018年建校伊始,全校只有一年级49名学生,既没有高年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又没有成熟校区学生管理经验的延续。面对这种学生年龄小、教师队伍新、学校建校时间短的局面,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生管理教育之路,成为摆在东洲全体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从“食不言”入手抓常规

一个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在于学校的管理到位、秩序井然,如何让一所只有49名一年级新生的新建校区能尽快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由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及学习生活节奏,引导每一位小朋友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显然不是一件易事。

面对这一状况,学校从吃饭这一小事入手,明确提出午餐要求:“食不言”。“食不言”这一餐桌礼仪的要求虽然浅显,但它是一切良好习惯培养的开端,是由简到全、由一点带动全局的最佳切入点。要求好提,贯彻很难,校长带领全体班主任做到和学生同吃饭、共看护,检查落实学生的吃饭要求。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基本可以做到人人“食不言”。受此事件启发,学校也找到了适合低年级学生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即用简短可行的规范要求来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以此为基础,学校将学生课堂行为进一步细化,要求做到“坐得住、听得清、学得会、站得直、举手说”,以此促使学生养成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确保稳定的课堂秩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的进步明显,教学质量大为改观,但学校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探索的脚步。为了加快形成学校教育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特色,芳草东洲校区锐意进取,提出了教育新路径:全学科、全方位育人。即全体教师都要在自己任教学科中提出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而且利用每一节课坚持落实,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全学科重视行为习惯培养

行为习惯的培养,单靠班主任是不够的。只有全学科、全体教师都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己任,努力践行人有责、事有序、行有法、物有位的行为准则,才能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夯实基础。

在东洲,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学科培养习惯的明确的要求。体育学科:动作到位不马虎,令行禁止有秩序;科学学科:科学课,看表现,团结协作先实验;美术学科:想好动笔大胆画,多看勤练才艺高;音乐学科:认真聆听不喊唱,每天坚持音准棒;英语学科:多说多听多模仿,大量输入成绩好;数学学科:多观察、勤思考,联系生活效果好;语文学科:多读多背多练笔,文化熏陶语感强;道德与法治:遵规守纪有理想,团结友爱好风尚。

全方位关注行为习惯培养

除了着眼于各学科课堂习惯培养,学校还结合学生在日常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育建言,为培养学生习惯实施教育一点通。而事实也证明,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两手搬凳放平稳,不拉凳子出噪音;排队打饭不紧跟,遵守一米线规定;人走燈关闭,随手请关门;人走桌净,学具归位;物品排队分开放,安全有序最重要;伸伸手、弯弯腰、睁大眼睛找一找,小纸屑,捡起来,我为集体作贡献……这些老师提出的小要求,都成为了规范学生学习生活规范的好帮手,好向导。

从“食不言”到“全学科全方位关注习惯培养”,是芳草地国际学校东洲校区学生习惯培养的亮点与特色。但是,学生的成长是持续的、波折的,如何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培养过程中落到实处,持续深入,这就需要把评价与行为习惯培养有机整合,纳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体系中。

以评价促成长

从“食不言”到全学科、全方位育人仅仅是教育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有效的评价措施帮助学生提升内生动力,从而加速习惯养成,同样也是教育目标达成的关键。为此,学校积极创建了以“东洲校园之星”“班级一日常规评价我最棒”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优胜班”的三级评价体系,将班级内部评价、学生推优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为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夯实了基础。在评价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正确意识培养,把评价当做好习惯养成的促进手段,而不是找茬批评的证据。为了使评价发挥更佳功效,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研讨,力求评价要素合理,让评价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回顾建校两年的工作,正是因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挖掘学校教育管理的亮点与特色,东洲校区才真正走出了拥有自己独特气质的教学道路。而未来,让每一名东洲娃娃享受芳草地最好的教育,继续以全学科、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矢志不渝的追求。

猜你喜欢

芳草地东洲校区
做蛋挞
猫鼠会谈
青青芳草地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东洲曲
风信子成长记
60—70年代:北京芳草地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