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 构建惠及百姓的红色殿堂
2021-02-07王成刚张培宽
王成刚 张培宽
曾经垃圾遍布的绛水河岸变身为干净整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里的大槐树下、小马扎广场已成为文明实践宣讲的主讲台。“河边多少年的垃圾清除了,广场建起来了;困难重重的农村厕改,我们村15天全部完成;红白事简化,村民至少比以前少花一半钱……”谈起文明实践带来的变化,龙口市东江街道董家洼村村民马世云滔滔不绝。
如今,文明实践在龙口大地蔚然成风,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基层治理井井有条、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2020年10月下旬,龙口市在全国两期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研讨班上作典型案例交流。而在2019年10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龙口试点经验被点名肯定。从作为3个全国文明实践试点典型之一亮相央视,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密集刊发龙口试点经验,再到屡次受到上级点名肯定,一条“构建红色殿堂 成就百姓之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龙口路径”已然展现出来。“我们的核心就是抓住一条主线,构建红色殿堂;用好一个载体,升华志愿服务;规范一个体系,夯实实践基础;把握一个原则,成就百姓之家。”龙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前不久,龙口爱心志愿者协会艺术团携歌曲快闪《我和我的祖国》,“闪”进龙港街道大湾前徐家村,一首首红歌唱出了家乡人的爱国情怀,成为龙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抓住构建“红色殿堂”主线,龙口在市级层面成立百人百姓宣讲团,培训各级宣讲骨干6000余名,創新开展“习语润心”理论轻骑兵和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仅2020年以来就开展活动1200余场次。“给百姓讲党的理论政策,要从最能打动他们的身边人身边事说起,所以不论是诗歌朗诵,还是戏曲小品,都可以作为我们宣讲的形式。”百人宣讲团成员张铁鹰感触颇深。
在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定期整理社会各界捐助的衣物成为志愿者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些衣服除了满足本市一些贫困家庭需求外,剩余的还被寄往四川、西藏等地区的贫困家庭中。协会会长解云磊表示,最初他们就是遇到困难户大家一起伸手帮一把,进入文明实践大队伍中后,不仅帮扶行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了党的组织领导,发展前景也明晰了起来。升级志愿服务载体,成为龙口市推进中心建设落实落细的突破点。龙口市通过开发推广“志愿龙口”网上管理平台,实现了志愿者注册管理、项目发布招募、定位签到、服务时长记录、星级评定等功能于一体,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目前,网上平台注册志愿者已经增长至15万多人,注册队伍1300余支;30个市级文明实践项目覆盖城乡群众,网上平台发起项目实施活动29000余场次。
3处市级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场所投入使用,14处镇街区文明实践所、590处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目前龙口三级覆盖的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系已日益完善。“大槐树下”“小马扎广场”“爱心奶奶团”……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品牌为龙口新时代文明实践夯实了实践基础。“我今年76岁了,但坚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刚一见到记者,“爱心奶奶团”团长韩思慧就高兴地说道。从开始劝阻未成年人上网,到帮助家庭贫困孩子,再到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的特色品牌,“爱心奶奶团”成员用自己的行动绽放夕阳之美。
群众在哪里,龙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0年12月4日,在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即将来临之际,龙口“习语润心”雷锋驿站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东江街道锦里社区举行了锦里阳光志愿服务——阳光助残分队、蛟龙公益救援分队入驻仪式暨雷锋驿站揭牌仪式。为进一步延伸文明实践宣传和服务触角,自2020年以来,龙口市探索推进“习语润心”雷锋驿站建设,突出宣传教育和便民服务功能,在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等重点公共场所,着力构建起功能完备、直面群众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林苑“爱心屋”雷锋驿站、利群“众筹益家”雷锋驿站、利民流动雷锋驿站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驿站纷纷涌现,文明实践的末端已悄然延伸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