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 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21-02-07王雪妍张培宽
王雪妍 张培宽
新年前夕,初雪刚过,臧义好、原林春夫妇,在铺集镇铺上四村村委小舞台上,表演新编的说唱《美丽乡村大家赞》,村民围坐成一圈,拍手称赞。
臧义好、原林春夫妇是铺集镇的文艺爱好者,他们在身患癌症、康复后又因失火烧毁家当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丧失生活信心。两年前成为宣讲志愿者,把身边故事通过艺术形式讲给百姓听,已在胶州市刘家村、天台寺村等处进行了50多场演出,传递基层老百姓紧跟党走、勤劳持家迈向幸福小康路的追求与愿望。
“现在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传递正能量故事的热情不能减。我们每天都想着带领全镇的文艺爱好者宣传党的好政策,最近在编排《五中全会绘蓝图》节目,不久就能给大家伙演出了。”臧义好说。他们平日里还参加了铺集镇宣讲志愿者协会,把“三农、医改、日间照料、消防治安、孝老敬亲”这些身边人身边事,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带到了全镇60多个村庄。
胶州市坚持“群众工作群众做”,按照中央确定的5项内容和山东省“讲、评、帮、乐、庆”5种方式,创新群众工作形式,统一设计身边人讲身边事、家风弘扬、邻里互助、文化串门、移风易俗5大实践项目,每月开展常态化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4200余场文化串门演出遍及全市811个村庄,群众在家门口即可欣赏到自导自演的精品节目,真正把欢声笑语带到群众身边,乐在群众心田。
胶东街道大半窑村村民范守宝是爱心发屋的常客。70多岁的他,年轻时因为工作受伤腰腿部落下了残疾,是村里的贫困户。“我行动不方便,来这里理发离家近,而且只用花两块钱,等过几年到80岁了就不用花钱了。”范守宝说,“每次理发,还能顺便再去旁边超市把积分兑换成生活用品,对我现在生活帮助特别大。”
范守宝所说的,是大麻湾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发屋和爱心扶贫超市。面向大麻湾新村范围内的8个村,72户建档卡贫困户,包括贫困边缘户、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阜安街道市南小区的张連炜,年过八旬,拥有一手技艺,50年来,坚持义务为邻居们修理电器,并带出30多个徒弟。“能帮大家伙儿修好电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这心里就很舒坦。”他说。
胶州市12个镇、街道均建有文明实践所,659个村(社区)建有文明实践站,占全市村居总数的81.3%。目前,全市村庄成立由村庄电工、木匠、理发师等热心手艺人组成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志愿者达9200余人,及时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小事、急事、难事。
走进松园村的结婚礼堂,记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喜庆氛围:8张大圆桌依次摆开,正前面的舞台布置着红黄等不同底色的幕布,四周墙上贴着多张红色“喜”字,色彩艳丽的拉花挂在屋顶上。这里跟酒店的婚宴大厅差别不大。
2019年年底,山东胶州市铺集镇松园村村民李军田的儿子要结婚。李军田没有提前到城里预订酒店,而是预订了村里的婚庆礼堂。整个婚宴的支出预计只有四五千元。
自2017年春天起,铺集镇在全镇进行移风易俗改革,探索喜事新办路子。为了节省群众婚庆支出,开始建立村级结婚礼堂。
“以前农村结婚都是在家里,近些年,大家开始去城里的酒店。一桌婚宴起步价将近两千元,婚宴花费至少三四万元。加上婚车、摄像、司仪等各项支出,办一场婚礼,少说也得六七万元钱。”松园村党支部书记刘衍芳说,“起初,大家都不认可村级礼堂,我们就挨家挨户做工作,从年轻人开始,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而他们又去影响自己父母,慢慢地村民们就接受了新风尚。”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县之一,胶州现在已经形成“群众工作群众做”文明实践品牌,群众讲给群众听,群众演给群众看,群众典型群众评,群众困难群众帮,群众教育群众学,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迸发。“我们通过‘邻里互助等系列活动,把文明实践的‘话筒交给群众、‘舞台让给群众、‘灯光照向群众,让文明实践中心既接地气、又聚人气。”胶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庄孟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