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奥司明辅助PMT治疗DVT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1-02-07闫醒军张琦王利会高海涛魏润生
闫醒军,张琦,王利会,高海涛,魏润生
(唐山工人医院心脏血管外二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过去20年,DVT导致肺血栓栓塞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导致DVT的主要风险因素较多,如各种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肥胖、老化、创伤和癌症等[1]。临床调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性别有关,下腔静脉瓣血栓栓塞是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失衡在动脉血栓形成的发展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深静脉血栓仍然是主要的临床问题。在无预防措施情况下,DVT在内科或普外科手术后的发生率为10%~40%,在骨科大手术后的发生率为40%~60%[2]。DVT 可导致反复血栓形成、血栓后综合征、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并发症,甚至会出现致命的肺栓塞,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地奥司明是临床中治疗淋巴、静脉等部位相关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主要治疗静脉性水肿、深静脉血栓等疾病,该药物通过增强静脉张力等作用达到治疗效果。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otomy,PMT)在临床应用广泛,已代替传统血栓清除术[3]。现今,医务工作者就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与手术均对该疾病有治疗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药物辅助手术的方法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分析PMT组和DP组患者治疗效果、肢体周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的差异性,探究地奥司明辅助PMT治疗DVT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6例深静脉血栓患者,按奇偶数字法分为PMT组和DP组,每组48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②确认患有深静脉血栓者;③积极配合此次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此次药物过敏者;②调查期间无故退出研究者;③相关资料缺失者;④不符合手术适应证者。
表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n(%)]
1.3 方法 PMT组采取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造影确定血栓部位,将导丝通过血栓部位到下腔静脉,沿导丝送入Angiojet 吸栓导管,将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与25 万U尿激酶混合均匀,喷于血栓病变区域,15 min 后采取机械吸栓模式,吸栓导管抽吸静脉血栓,反复抽吸2次,抽吸血液量低于500 mL,持续治疗15 d。
DP组在PMT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奥司明辅助治疗,患者口服地奥司明片(济南欧密生物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75),每次1 000 mg,每天2次,连续用药15 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治疗后6 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肢体周径、张力,血流全部恢复,日常活动与正常人无异;有效:患者肢体周径、血流、活动情况明显恢复;无效:患者肢体周径、血流、活动情况等无明显变化,同时有大量侧支血管生成。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两组肢体周径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量;③治疗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复发、血尿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DP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P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肢体周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个月,DP 组患者肢体周径显著小于PMT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肢体周径变化比较(,cm)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limb circum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cm)
表3 两组肢体周径变化比较(,cm)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limb circum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cm)
组别PMT组DP组t值P值例数48 48 t值4.233 7.375 P值<0.001<0.001治疗前292.36±21.06 292.17±20.31 0.045 0.964治疗后275.35±18.21 264.39±16.39 3.099 0.003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DP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每年新增约25 万例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虽然,抗凝药物能有效地预防DVT的进展和复发,但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4]。
治疗后,DP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PMT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周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DP组患者肢体周径显著小于PMT组(P<0.05)。DP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MT 组(P<0.05)。研究显示[5],地奥司明是临床常用治疗血栓的药物之一,能够显著增强病灶部位静脉弹性,加强对血管的保护,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可能出现肠胃不适、恶心等症状。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研究显示[6-7],手术治疗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中,传统取栓术取栓效果较好,但对患者内膜的伤害较大,易导致血栓复发,因此,机械清创术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相关研究报道[8-9],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可较好改善患者血栓堵塞问题,缩短血栓清除时间,疗效快且治疗过程中很少发生恶化,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其他治疗相比,效果良好,可作为深静脉血栓的一线治疗方法。有研究显示[10],地奥司明辅助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方法治疗该病能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缩小患者肢体周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但由于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可能存在局限与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入更多的实验方法,为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更有利的数据[11]。
综上所述,地奥司明辅助PMT 治疗深静脉血栓与单一PMT治疗比较,前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