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移栽育苗与扦插育苗根系对比试验
2021-02-07张迎军赵倩兮任军玲
张迎军* 赵倩兮* 任军玲 陈 妮
目前石榴栽植大多以扦插苗定植为主,由于直接扦插育苗密度大,茎干细,根系弱,移栽后根系再生能力差,经常导致建园失败,要反复栽植,费时、费力、费钱。 针对此,我们实施了加大株行距育苗试验, 给苗木提供较大的生长空间,同时移栽时适当对根系进行修剪,以此对比二次移栽苗与普通扦插苗的生长状态, 确定二次移栽育苗技术对石榴苗木生长的作用, 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苗圃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办辖区,苗圃占地面积5 000 m2,管理良好。 供试材料为净皮甜石榴苗木。
1.2 试验方法 2017 年1 月从净皮甜石榴健康母树上采集插穗沙藏备用,3 月扦插育苗,株行距50 cm×20 cm,育苗程序为:整地—打畦—覆膜—扦插—灌溉(图1)。
2018 年3 月,将部分石榴苗木进行二次移栽育苗,株行距为50 cm × 40 cm。 2020 年3 月分别于苗圃东南西北4 个方位选取移栽苗和裸根扦插苗(均为3 年生苗木)各3 株,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其中裸根扦插苗作为对照组,二次移栽苗为处理组。
株高用直尺测定,范围是根颈至顶芽基部;地径利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 位置在苗木根颈部土痕处。 采样后,地上部与根部分离称鲜重。根系利用电子天平与游标卡尺测量。
分析根鲜重、 总根长、 细根长(即根直径< 0.5 mm 的根系长度)、 细根比例(即根直径<0.5 mm 的根系长度与总根长的比例)等参数。根冠比为苗木地下部鲜重与苗木地上部鲜重之比。
图1 试验人员在苗圃扦插育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植方式对石榴苗根系生长情况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 二次移栽苗木根系鲜重比对照提高187.69 %, 总根长比对照提高212.65%,平均根长比对照提高90.92 %,细根比是对照的1.13 倍, 细根总长度比对照提高198.86%。这表明二次移栽处理可以促进石榴苗根系生长,提高毛细根比。
表1 不同栽植方式对石榴苗根系生长情况的影响
从图2 可以看出, 对照组根系生长范围较小,须根数量较少;处理组根系生长范围较大,侧根须根发达。
图2 不同栽植方式石榴苗木根系生长情况
2.2 不同栽植方式对石榴苗地上部生长情况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 二次移栽苗木地上部鲜重比对照提高19.08%, 株高比对照提高35.1%,地径比对照提高33.33%,根冠比较对照多2.42 倍。 这表明二次移栽处理可以促进石榴苗地上部生长,增高根冠比。
表2 不同栽植方式对石榴苗地上部生长情况的影响
从图3 可以看出,同为两年生苗木,处理组苗木地上部分长势明显高于对照组。
图3 两年生苗木生长情况
3 小结
通过上述对比试验可以看出, 二次移栽和直接扦插裸根育苗相比, 前者更有利于苗木生长,二次移栽石榴苗木根系鲜重、总根长、平均根长、 细根总长度提高幅度分别为187.69%、212.65%、90.92%、198.86%, 苗木地上部鲜重、株高、 地径提高幅度分别为19.08%、 35.1%、33.33%。 同时, 二次移栽细根比是对照的1.13倍,根冠比较对照多2.42 倍。
4 讨论
石榴属于浅根性树种,侧根发达,根系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目前石榴苗木生产中,扦插育苗方法应用较多,扦插苗形成的根系为不定根,是植物胚后发育所成,与实生苗根系中的侧根虽形态相似,但在形成发育方面存在差异。 在主根系植物中,为高效利用水分与养分,植物通常采取主根向下伸长以吸收水分、侧根横向延伸以获取养分的策略。 而前人研究表明,不定根系为主要根系时,其中一条生长发育占优势地位的不定根直径增粗,行使与主根类似的功能,吸收水分,固定植株,其他不定根则起到侧根的作用。
为促进苗木不定根上的侧根和须根的生长,获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木质化充分的壮苗,建议对第2 年春季生长的1 年生石榴苗进行二次移栽。 二次移栽不仅可以扩大苗木生长间距,使地上空间加大,为苗木生长发育提供便利,还相当于对石榴苗木进行了一次充分的根系修剪,从根系发育角度考虑,有利于促发毛细根,提高苗木根系发育质量,培育优质壮苗(图4)。
图4 3 年生二次移栽苗木生长情况
根系修剪可以促进新根再生, 同时也能促进新根的延长生长, 且整根吸收的二价态有效铁大多会囤积于地下部, 而移栽时断掉的根系吸收的铁能大量运往叶片。 因此这一操作还可增强地上部光合作用, 减少蒸腾失水及生长冗余。 同时有研究表明,植物经修剪控根后,根的体积减少,根的直径和主根生物量增加,促进毛细根的发育。
近年来,石榴苗木市场供大于求,普通苗木价格下降,市场急需高质量、成活率高的石榴壮苗补充需求,二次移栽虽会加大劳动强度,提高育苗成本,但移栽后及时灌透水、适量追肥,就可以促进苗木根系迅速恢复生长,培育壮苗,提高苗木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