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味人间

2021-02-07黄巧梅

青岛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玉质饮食

黄巧梅

以玉琢制饮食器在商周时即有,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过青玉制成的簋。战汉时期玉制饮食器数量渐多,主要有玉杯、玉卮和玉碗。唐宋以后,玉制饮食器品种激增,玉杯、玉碗、玉瓶、玉罐等大量出现,宋代文献中所记玉酒器的使用量非常大,宋人史绳祖墓出土有荷叶式玉杯,朱晞颜墓出土有光素圆形撇口玉杯,传世作品中也有不少能够鉴定为宋、元时期的玉制饮食器。及至明清时期,玉制饮食器的品种及数量均达到顶峰,并多以和田玉制作,雕刻细致,成为明清玉器中的代表性器物。以玉制作饮食器要求玉料体量大、玉质纯净度好、玉色均匀,且琢制难度大,耗费玉料多,只有皇室贵胄才能拥有,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和特殊的使用功能,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玉制饮食器主要有玉杯、玉碗、玉盘等,其中以造型各异、题材丰富的玉杯最具特色,而清乾隆时期青玉盘则为清代皇宫御用,使用等级较高。

宋代青玉菱花形杯

宋代青玉菱花形杯,直径7厘米,底径2.9厘米,高3.6厘米。玉杯呈六瓣菱花形,深腹,圈足,器体轻薄,局部受沁。整体造型轻巧秀丽,杯身凸棱流畅挺拔,线条简约优美,反映出当时精致的生活追求。宋代玉器贴近生活,实用器日增,受当时绘画和工艺品艺术风格的影响,造型讲究秀美别致,技法上凝练简洁、圆浑流畅,重点突出玉器的神韵,又注重细节的变化,整体呈现出清新雅致、朴实自然的风格。

元代青玉双螭耳杯

元代青玉双螭耳杯,长12.4厘米,直径6.7厘米,高5.1厘米。以青玉制作,直口,弧腹,圈足。两侧镂雕对称的卷尾螭,螭首及前爪扒于口沿,似要探头一品杯中佳酿,后肢及卷尾贴于杯璧,充满动感和张力。双螭形象饱满,额头较宽,五官集中于面部前端,双耳较宽大作内卷云装,缩颈耸肩,四肢关节作圆角度处理,尾较长,分两股,作卷云状,均为元代螭纹的典型特征。杯体厚重,刀法粗犷有力,体现了元代朴拙豪放的风格。

明代青玉梅花形杯

明代青玉梅花形杯,长11厘米,宽10.5厘米,高4厘米。以含苞欲放的梅花为杯体,以阴刻线表现出花瓣收拢层叠之态,外壁雕刻四朵盛开的梅花及数个小花苞,透雕弯曲缠绕的花枝,自然形成杯柄及底部,将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为一体。整器有“梅开五福”的吉祥寓意。明代玉杯制作极精,杯身较小,杯一侧或整个杯外都有极复杂的镂雕装饰,镂雕部分体积较大,一般为花卉枝叶,也有少量树木山石,注重表现细枝繁叶,镂雕技巧极高。

清乾隆青玉盘

清乾隆青玉盘,直径17厘米,底径10.5厘米,高5厘米。以和田青玉制作,敞口,敛腹浅膛,平底内凹,造型规整,内外壁抛光细腻,圈足足墙平直,为典型的清宫样式。不事雕饰,通过干净利落的线条,来进一步展现玉质的莹润之美,符合古人“良玉不琢”之审美理念。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雕琢精整,是典型的乾隆篆书款写法。玉制品的使用在清宫向来被严加控制,其规范较瓷器、漆木器甚至金银器的使用更为严格。如乾隆年间所定“铺宫”中规定的日常用品,仅皇太后、皇后各可用“玉盏金台”一副,显示出玉质用器的尊贵地位。

与富丽堂皇的金银器不同,用玉制作的饮食器,以它们温润内敛的天性,含蓄地表达了皇室贵族的典雅和尊贵,以玉碗进食,以玉杯畅饮,既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又彰显了艺术美感,可谓实用賞玩两相宜。

猜你喜欢

玉质饮食
石性与玉质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古玉器鉴定与辨伪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浅谈和田玉的雕刻工艺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中国玉文化的玉质美和玉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