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2021-02-06陈钰泱
陈钰泱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肾内科,天津 3003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展,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仍有较多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病如心力衰竭仍为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2]。虽通过降低血压、加强血液透析频率、下调干体重及应用硝酸酯类、强心苷类药物等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效果仍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新活素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广泛应用于心衰领域。新活素为重组人脑利钠肽,通过扩血管、利尿利钠、有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等,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3]。但有关新活素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新活素治疗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东丽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断及分期标准[4],18岁≤年龄<65岁,均经≥3个月的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按NYHA心功能分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排除: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3 kPa);移植肾失功;严重肺部感染;存在恶性肿瘤;对本研究所应用药物过敏;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0±10.1)岁,平均透析时间(15.8±8.1)月,其中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损害4例,狼疮性肾炎1例,多囊肾1例;心功能Ⅲ级者23例,心功能Ⅳ级者6例。观察组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49.1±8.7)岁,平均透析时间(17.9±7.4)个月,其中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高尿酸肾损害1例;心功能Ⅲ级者21例,Ⅳ级者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治疗前LVEF水平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透析3 d,4 h/次,适当下调干体重。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西地兰等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活素,首次负荷剂量1.5 μg/kg,1 min静脉推注,随后剂量0.007 5 μg/(kg·min)静脉滴注72 h。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情况、治疗6 h及12 h内缓解率、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根据NYHA分级评价治疗对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是否有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为有效,经治疗心功能无缓解或心衰竭症状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两组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胸闷、气促、夜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缓解者6例,部分缓解者13例,无缓解10例,总缓解率(有效率)65.5%;观察组上述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缓解者18例,部分缓解者9例,无缓解2例,总缓解率(有效率)93.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1%明显高于对照组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比较(例)
2.2两组心力衰竭症状缓解速度比较:对照组治疗6 h内缓解者3例(10.3%),12 h内缓解者12例(41.3%);观察组6 h内缓解者11例(37.9%),12 h内缓解者25例(86.2%)。观察组治疗6 h内、12 h内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LVEF数值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LVEF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VEF变化比较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终末期肾病患者的44%~51%[5],其病死率为普通人群的10~20倍[6]。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新活素是一种重组人脑利钠肽,其通过与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藕联的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细胞舒张、血管扩张;通过拮抗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抑制近曲小管对钠重吸收,产生利钠利尿作用,减轻心脏负荷。有研究显示,新活素可减少肾素及醛固酮分泌,并拮抗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升压作用;参与血压、血容量以及水盐平衡的调节,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并增加心输出量[7]。
本研究中观察到,新活素应用于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起效迅速、可明显改善心衰症状的特点,其原因与新活素扩血管、拮抗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治疗后LV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排除与样本量较小有关,需待进一步资料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加用新活素治疗比单纯常规性心血管药物治疗有效、改善心功能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数量偏小,新活素在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机制尚需更多病历资料及相关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