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生态文明的中国
——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

2021-02-06耿聃聃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明理论生态

书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刘经纬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1149-7

出版时间:2019 年11 月

定价:69.00 元

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中国正昂首阔步地走在建设美丽小康社会的大路上。笔者在开展2019 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LG201933)和2020 年沈阳理工大学“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和全新的思考,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 年11 月出版)一书是刘经纬教授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系统剖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对推进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书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逻辑层次鲜明、论述有理有据,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作了全面深入地分析;明确介绍了生态文明与生态危机的关系,并提出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生态危机对策;具体阐明了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促进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与超越,进而得到新时代新启示;客观评价了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属性,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发展方向;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视角,认真审视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关键环节;以历时态与共时态辩证关系的视野,细致解读了中国低碳政策;运用矛盾论的方法,深刻研究了中国碳外交思想。

此书以多维度立体化的框架呈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同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体系之中。作者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并创新性地融合生态危机、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深入浅出地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书中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根源,展示了本土化特征,特别对儒、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予以充分的阐释,主要涵盖了尊重生命的生态认知观、仁爱万物的生态价值观和民胞物与的生态和谐观;以文化、哲学的笔触,探讨了中国自古而有之的生态内核,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人类道德取向具有引导性,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高度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兼顾引入跨文化、跨地域的理论渊源,主张合理借鉴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书着眼于实践探索,重在挖掘启示意义,能够紧密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况,提出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对西方建设成果要批判性地吸收,立足国情,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西方国家老路,要开创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应更加强调科学技术的生态学转向,提倡循环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力争做到开发多样化的生态经济形态,抓好生态治理,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步伐一致。

该书对“低碳”施以重墨,涉及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政策和碳外交思想,重难点突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绿色环保,多方位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在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问题上仍存在矛盾,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应该强调加强宣传力度,完善公民认知,给予政策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化产业体系;要以辩证的思维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我国发展和国际合作的矛盾关系。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承担着碳排放的历史重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谐的碳外交政策,这样才能更加积极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本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推,可视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的百科全书。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进一步发展理论。我们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用之有节、取之有度”,都离不开理论的建设。国家和民族的全面进步依靠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低碳经济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呼唤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未来是生态文明的世界,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文明理论生态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