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奇金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免疫性血细胞减少2例

2021-02-05刘静董丽华高雪李玉富

中国肿瘤临床 2021年1期
关键词:血象泼尼松血细胞

刘静 董丽华 高雪 李玉富

病例1:患者男性,25岁。2013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富于淋巴细胞性,Ⅳ期,行6个周期ABVD方案(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瑞滨,达卡巴嗪)治疗后达疾病完全缓解。2015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淋巴结活检病理及PET-CT诊断为HL复发,给予2个周期BEACOPP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依托泊苷,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博来霉素,泼尼松)和4个周期DICE方案(地塞米松,顺铂,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治疗后疾病达完全缓解,于2015年12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血常规基本恢复正常,定期复查肿瘤持续缓解。2017年8月因“乏力、咯血”再次入院。血常规:白细胞(WBC)9.2×109/L,血红蛋白(HB)52 g/L,血小板(PLT)42×109/L,Coomb's试验阳性,胆红素和铁蛋白较高,病毒(乙肝、丙肝、EB病毒、HIV、CMV)均阴性,叶酸及维生素B12测定正常,抗核抗体阴性。CD55/CD59表达未见降低,甲状腺功能正常,脾大。骨髓形态学显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20%,形态未见异常;红系72.4%,细胞轻度巨幼样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减低,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散在少见。骨髓流式未见异常免疫表型细胞,骨髓活检未见异常。PET-CT显示:评估肿瘤处于缓解状态(图1)。诊断为Evans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4天效果差,HB 50 g/L,PLT 45×109/L,换用泼尼松+环孢素+达那唑治疗1周后血象未见好转,HB 31 g/L,PLT 23×109/L,并出现严重肝功能损伤,换用利妥昔单抗+丙种球蛋白治疗2周后血象逐渐回升,HB 49 g/L,PLT 65×109/L,但第3周患者出现急性肺部感染,积极抗感染并停用利妥昔单抗,血象下降,HB 40g/L,PLT 31×109/L,综合考虑予外科脾切除,术后3周血象恢复,HB 97 g/L,PLT 142×109/L。随访至2020年8月,患者血常规基本正常。

图1 病例1患者PET-CT

病例2:患者男性,34岁。2014年就诊于外院诊断为HL,结节硬化型,Ⅲ期。给予ABVD方案3个周期+局部放疗1次,评估完全缓解。4年后经病理活检及PET-CT诊断为淋巴瘤复发,给予ABVD方案3个周期+DICE方案3个周期治疗,评估病情部分缓解,于2018年12月行自体造血干移植,移植后血象恢复正常,定期复查疾病稳定。2019年11月因“咯血,血尿”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常规:WBC 5.39×109/L,PLT 8×109/L,HB 79 g/L。无发热,病毒(乙肝、丙肝、HIV、CMV)阴性,EBV-DNA 1.5×103,抗核抗体阴性,胆红素及乳酸脱氢酶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肝脾未见明显肿大。骨髓涂片: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67.6%,红系27.6%,形态未见异常;红系增生活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全片可见巨核细胞416个,全为颗粒性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偶见。骨髓流式未见异常免疫表型细胞,PET-CT(图2)评估肿瘤基本稳定。排除其他可能病因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给予丙种球蛋白+泼尼松冲击治疗4天后PLT 1×109/L,HB 70 g/L,并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止血,成分血输注,换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泼尼松治疗3天后血小板迅速上升,2周后达到正常,PLT 163×109/L,HB 94 g/L。随访至2020年4月,血常规基本正常。2020年6月因HL再次复发于本院接受治疗。

图2 病例2患者PET-CT

小结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autoimmune cytopenia,AIC)是由于免疫破坏因素而非骨髓造血异常所致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发生于HL 较为罕见。一项研究[1]回顾性分析563例HL 患者,其中15 例AIC 事件,总发生率约为2.7%,主要组织学亚型为混合细胞型,均具有晚期疾病的特征,即多数Ann Arbor 分期为Ⅲ/Ⅳ期,具有B 症状。其中2 例发生在诊断之前,2例与淋巴瘤诊断同时发生,11例患者发生在淋巴瘤缓解随访后,其中5例(33.3%)提示淋巴瘤复发或继发新肿瘤。本文报道的2例,其中1例已出现疾病复发,提示HL在临床随访中出现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可能为疾病复发的信号。HL 相关AIC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有研究认为Reed-Sternberg 细胞会诱导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异常生成,从而导致相关组织出现显著的炎症反应,包括AIC、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2];另一方面,正常人机体均存在一些隐蔽抗原,在治疗淋巴瘤时,过度的肿瘤细胞溶解和正常细胞的破坏会暴露出隐藏的自身抗原,从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3],多次化疗增加了自身隐蔽抗原释放的机会,所以晚期复发并多次接受化疗治疗的HL患者容易发生AIC。

另外,2例患者AIC发生可能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ASCT)继发的机体免疫异常有关,原因包括:1)干细胞在过滤或冷冻等过程中受到物理损伤,使血细胞重建受到影响[4];2)负责T 细胞发育的胸腺受到ASCT 制备方案的损害和(或)被同种反应性T 细胞靶向破坏,胸腺依赖性免疫重建受到损害;3)移植相关淋巴细胞减少后的稳态扩增引起的自我耐受力丧失,自身反应性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识别发生改变,调节性T细胞发育受损,无法建立外周自受性[5]。据报道,ASCT 后AIC 的发生率为0.9%~2.2%[4],关于ASCT 后免疫调节功能重建的研究较少,但至少需要6个月,在多数病例报道中,AIC发生在ASCT后不足1年的时间内[4,6]。

HL 合并AIC 的治疗尚缺乏大样本研究,目前暂无共识。诸多报道显示与HL 同时诊断的AIC 通过抗淋巴瘤治疗联合激素可获得较好的缓解[1,7-8],而HL 缓解后的AIC 存在不同。有研究报道16 例对激素治疗有良好反应[1,8],而Dimou 等[7]研究中的3例和Care等[9]研究中的4例均出现激素抵抗,这些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获得疾病缓解。本文2例显示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AIC 的良好反应,利妥昔单抗可以消除体内B细胞,减少抗体产生,还可通过不同的免疫调节机制影响其他免疫细胞,其可能清除了受损的调节性T细胞[10],恢复了细胞免疫的平衡,从而缓解AIC。但也会引起免疫抑制诱发感染,在应用时应密切监测。

综上所述,本文2 例病例均为HL 晚期,均曾复发并接受过多种多次化疗及ASCT,符合HL合并AIC患者的临床特征,所以对于晚期反复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应该警惕AIC 的发生。提示AIC 的发生可能为淋巴瘤复发或即将复发的信号,应引起临床上的关注。

猜你喜欢

血象泼尼松血细胞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咖啡酸片对直肠癌放疗过程中的血象降低的预防效果观察
血象分析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甲氨基阿维菌素农药对大白鼠经口亚急性毒理效应的研究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