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在便秘分型中的应用

2021-02-05文海洋袁强陈治坤王小容胡桃赖宇林梁俐

海南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排空灌肠盆底

文海洋,袁强,陈治坤,王小容,胡桃,赖宇林,梁俐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1、胸外科2,四川 宜宾 644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水平的不断升高,目前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4]。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而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慢性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对患者造成了明显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 (Normaltransitconstipation,NTC)、慢 传 输 型 便 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5]。造成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可以多种原因同时存在,而针对便秘的检查也比较多,单纯应用一种检查查找慢性便秘的病因有局限性[6]。胃肠排空试验测定结肠传输时间有助于STC的诊断。钡灌肠+排粪造影能检出慢性便秘患者存在的形态学异常和排出功能异常。本文旨在探讨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检查在查找便秘的病因及对便秘分型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胃肠排空试验联合钡灌肠+排粪造影惯续检查的排粪造影+钡灌肠检查的95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65例;年龄13~88岁,平均55.7岁;排便异常病史3个月~15年,平均5.7年;临床表现有排便困难及时间延长,自然排便次数减少,部分伴有腹胀、腹痛排便不尽感等。按照胃肠排空试验检查结肠,分为未见慢传输改变组(共计55例)和慢传输改变组(共计40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岛津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型号为Sonialvision safire Plus。为了优化检查时间,最大程度节约患者等待时间,先进行胃肠排空试验后清洁灌肠3次,然后进行钡灌肠+排粪造影检查。成立诊断小组,共有5名主治医师及以上的诊断医师,包括20年以上诊断经验的主任医师1名,15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副主任医师2名,另外还有2名10年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

胃肠排空试验检查方法:在检查第一天早饭前/后30 min内顿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40枚后开始计时,并即刻摄片;图像上标记为0H,后分别于第8 h、24 h、48 h及72 h透视观察后摄片,图像上分别标注8H、24H、48H及72H;摄片要求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包括完成横结肠肠气范围。要求受检者胃肠排空试验检查前3 d及检查期间正常饮食,禁服泻药及对肠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和刺激性食物;而且在此检查期间不能进行胃肠道的其他侵入性检查;按照个人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如果出现排便困难,则建议排便时间小于10 min。全部时间点摄片完成后,观察并计数升结肠段、横结肠段、降结肠段以及乙状结肠直肠段四段分布区停留的标记物数量(图1~图5)。

胃肠排空试验检查结束后,即刻在清洁灌肠3次后行钡灌肠+排粪造影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经患者肛门插管,然后缓慢、多次注入80%(W/V)的硫酸钡混悬液600 mL;分别摄仰卧位腹部正位片、双侧斜位片,以及立位前后位片、双侧斜位片;结肠观察完成后,患者侧坐于自制坐便椅上,模拟日常坐姿排便,应使双股骨重叠,以充分显示耻骨联合[7];透视下观察排便全过程(射线中心对准正骨盆中心,显示野调整为12~15英寸),取患者静息像、提肛像、力排末期黏膜像摄片,3.75张/s动态摄片力排相直到直肠内以及乙状结肠下段内钡糊基本排空。排便过程要求患者双侧股骨保持水平,骨盆以及腰部保持不动,见图6。

图1 0 h时,显示两枚标记物胶囊位于胃腔内(单枚胶囊内含20枚标记物)

图2 8 h,标记物大部分位于第5/6组小肠区,提示口盲通过时间延长

图3 24 h,大部分标记物通过结肠脾曲,少部分标记物已排出体外

图4 48 h,可见共计21枚标记物已排出,并剩余的标记物全部位于左半结肠

图572 h,剩余标记物共13枚全部位于直肠区;剩余率(13/40)大于20%,提示结肠慢传输改变

图6排粪造影中4个观察时间点图像

1.3 测量指标与诊断标准 按照2016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同时结合卢仁华、龚水银等报道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透视下观察结肠的走向分布,将大肠分为左侧结肠区、右侧结肠区和乙状结肠、直肠区域,通过4个区域来描述标记物位置,每日摄片一次记录这3个区域的标志物粒数,以判断病变部位[6-8]。根据诊断标准规定,如果在第72 h结肠内仍存在8粒或8粒以上标志物,则提示有结肠运输时间延长型便秘存在。钡灌肠检查主要测量结肠内是否有充盈缺损或狭窄等占位性征象,以及结肠迂曲、冗长等肠管分布改变。排粪造影主要需要观察肛直角、肛上距、直肠下段前壁向前膨出距离、直肠黏膜形态、骶直间隙、乙耻距等数据[8],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直肠膨出、直肠内脱垂、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等病变征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排空试验结果 结肠慢传输改变40例;结肠未见慢传输改变55例。

2.2 钡灌肠+排粪造影结果 钡灌肠见异常92例;横结肠下降、冗长20例,降结肠位置异常10例,乙状结肠迂曲冗长72例(图7~图10),其中力排时发现,乙状结肠向下后方冲击直肠者30例;内痔2例(后经内镜检查证实);全部95例患者均未见充盈缺损、肠管狭窄等肿瘤征象。

结肠排空试验未见慢传输改变的55例患者中,钡灌肠发现乙结肠迂曲、冗长共计36例,横结肠下移、冗长共计9例,降结肠迂曲、冗长共计7例;慢传输改变的40例患者中,钡灌肠发现乙结肠迂曲、冗长共计36例,横结肠下移、冗长共计11例,降结肠迂曲、冗长共计3例。两组结肠形态异常或异常分布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1,P=0.415)。

图7钡灌肠全腹正位

图8 钡灌肠全腹左斜位

图9 钡灌肠全腹右斜位

图10钡灌肠部侧位片

排粪造影发现,直肠前突56例(中度18例;重度9例);会阴下降78例(中度27例;重度9例);盆底疝30例;直肠黏膜脱垂与直肠内套叠6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4例。95例患者均为多种合并异常。其中有中-重度改变征象者63例,合并两种中-重度异常改变者16例,合并三种中重度异常改变者3例。

2.3 综合结果 结肠未见慢传输改变55例中排粪造影提示出口梗阻者26例,主要表现为排粪造影提示中-重度异常征象,其中发现合并2种中-重度异常7例。40例结肠慢传输改变患者行排粪造影均提示有出口梗阻,均提示有中-重度异常,其中发现合并有2种中-重度异常改变征象者共计9例,发现合并3种中-重度异常改变者共3例。未见慢传输组与慢传输组中提示出口梗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8,P=0.35>0.05),见表1。

表1 结肠排空试验各组中中-重度排粪造影异常征象分布特点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伴随而来的是人们饮食的精细程度不断增加,便秘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人群是发病的重灾区。长期便秘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引起便秘的机制复杂,造成便秘的病变和异常改变较多,疾病多样且常常多种异常合并存在。对于这些病变和异常导致便秘的程度和影响力有多大,是否真正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故而正确诊断后,选择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因便秘造成的健康恢复[10-12]。

正常人平时盆底肌结构肌群保存适度张力,筋膜、韧带及肌腱等发育完善,盆底结构、器官相对固定,解剖关系正常。排便时,盆底的肛提肌复合体收缩,同时肛管扩张,粪便随之排出体外。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部分患者,因盆底肌群功能不全、紊乱,就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排便困难。而排便困难,反过来导致排便时需要更大的力量[13]。长期如此反复,就会导致直肠前突,甚至导致直肠前壁黏膜脱垂,脱垂的黏膜逐渐加重就会堆积在直肠膨大区,甚至覆盖在肛管上界,进一步导致排出口的梗阻,并进一步加重直肠前突。另一种情况、即盆底痉挛综合征,力排时盆底肌持续收缩导致盆底无明显下降、肛直角不增大甚至缩小的一类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顽固型便秘,指排便出口区周围组织、器官功能性改变,导致排便困难的一类综合征,属于盆腔区多个组织、器官的慢性功能性疾病。排粪造影可以观察在排便过程中盆底多个组织、器官的动态性变化,对盆底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而慢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结肠运动功能障碍。不同动力障碍类型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如何简便、有效、准确地诊断慢性便秘并对其进行分型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基础,可避免慢性便秘患者滥用和(或)长期使用泻药导致的不良后果。

目前诊断慢性便秘及对便秘进行分型的方法较多,其中结肠传输试验最简便易行,且便于患者治疗后复查。目前国内临床上较为公认的是将72 h结肠残留标记物大于20%评定为结肠慢传输改变。胃肠排空试验是明确结肠传输作用的一种动力学检查方式。标记物跟随结肠中的粪便一起运动,X线能够随时分析结肠平滑状态。而对于结肠慢运输的患者,一定要记录标记物在结肠中的运动状况,分析了解结肠运动缓慢是哪一段。本组55例未见慢传输患者中,排粪造影提示出口梗阻有26例,因此运输试验正常的患者也有出口梗阻的可能,因此不能单纯的以胃肠排空试验认定是否有出口梗阻[14-15]。未见慢传输组与慢传输组中提示出口梗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结果与张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结肠分布异常也是造成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钡灌肠可较全面的显示各段结肠的分布形态与形态学改变;结肠分布异常中以乙状结肠迂曲冗长改变较多见。本组有92例患者(占96.8%)发现结肠分布异常,并且乙状结肠迂曲冗长有72例(占73%)。两组中结肠形态异常或异常分布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粪造影是X线透视下钡灌肠后模拟排便的过程,对肛管直肠部作动、静态结合,形态、功能并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年来认为是是诊断OOC的主要检查方法[16]。并被认为是“金标准”。全部病例按照2016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同时结合卢仁华、龚水银等报道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在未见慢传输的55例患者中,52例经钡灌肠检查发现提示结肠位置异常,经排粪造影发现26例患者提示了确切出口梗阻证据。X线下进行的排粪造影检查从应用至今有超过30年的历史,是一种成熟的检查技术,随着X线机器设备的发展,图像显示更清晰、X线辐射剂量逐渐减低;排粪造影能显示肠腔内钡剂模拟粪便排出的情况。但是这一检查技术不能直接显示盆腔内、结肠周围的器官、肌肉、肌腱等组织结构,不能了解直肠、肛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目前有学者报道了在CT机和MRI等较高端的设备上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数字化断层融合排粪造影技术较传统X线排粪技术更为有效和全面,并且可以对直肠肛管以及盆底周围肌群等周围结构更好的动态显示,但是存在检查辐射剂量较高等不能避免的问题[17]。MRI动态排粪造影是X线排粪造影的很好补充,对临床治疗便秘方式的选择有很好的指导价值,但检查体位限制影响了与重力相关的盆底疾病的检出率,另外国内女性受检者很高比例的宫内节育环置入率,限制了MRI动态排粪造影作为常规检查方式的发展[18]。而且能进行排粪造影的CT及MRI设备均为较高端的型号,在相对资金较困难的单位配置较高端的设备存在着困难,在应用推广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综上所述,胃肠排空试验能模拟食物在消化道内运动时间点的位置状态,能动态分析粪便运动的生理过程,能检出是否存在结肠慢传输改变;钡灌肠能为便秘提供结肠形态学改变的直接影像学证据;排粪造影是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重要方法;三者的结合,并惯续检查,能做到对便秘分型较精准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猜你喜欢

排空灌肠盆底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