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弃兵》:安静地顺从心意
2021-02-04黄雯靖
黄雯靖
现实中的女孩们往往想成为王后,却不知道成为王后的代价是要首先放弃自己内心躁动的“兵卒”。不懂得割舍就会方向迷茫,不懂得独立就会沦为命运玩物。
【剧情简介】:20世纪50年代末,年幼的贝丝·哈蒙被遗弃并被托付给肯塔基州的一家孤儿院。她具有惊人的国际象棋天赋,同时对政府提供给孩童的镇静剂上瘾。贝丝被自己心中的恶魔所困扰,在药物和天赋的双重作用下,她变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技艺高超且富有魅力的弃儿,并决心打破男性主导的国际象棋界建立的传统界限。
在播出之前,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料到,网飞公司历史上最卖座的迷你剧居然是一部没有超能、没有情色、没有凶杀暴力,甚至感情线都单薄的女主剧,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认真下象棋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后翼弃兵》。
这部秋天上映的迷你剧一共7集,每集50分钟,背景设定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单独看故事简介,似乎这是一部俗套且乏味的励志剧,猜想的剧情中多半有女主角的挣扎成长,外界的否定不屑,女主角的过关斩将、战无不胜,以及有个温柔可亲的男主,默默支撑她的世界。
然而,帶着这些猜想的观众,期待多半要落空,落空之处又会迅速被巨大的惊喜所填补。女主角确实被命运遗弃,但她平静自若,没有哀怨、没有偏执,只是默默寻找生活中的暖色。她在孤儿院找到一个地下室,地下室里的老校工教会她国际象棋。与其说国际象棋是改变她命运的工具,不如说是她童年唯一的陪伴。别人下棋是消遣,而她下棋是构建世界——一个每晚存在于她天花板上,皇后飞驰、卫兵推进的世界。
独立成为这部迷你剧里女主角最主要的人格魅力,随着剧情推进,独立的光芒开始笼罩她的人生。她被人收养,然而养父很快抛弃家庭。她和养母相依为命,养母又醺酒丧命。她身边有男棋友陪伴,但那些人并不懂她。教会希望利用她传道,中情局希望利用她谍战,整个世界心机重重,而她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独立的魅力至此散发光芒,这才是真正的女主戏——不依附、不媚俗、不取巧、不执拗,只是安静地顺从心意,听从内心的召唤。
正是这种自然的召唤,才让贝丝·哈蒙这个天才少女的传奇故事走进了许多人的心。当然《后翼弃兵》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其实整部剧都让人们反思什么叫真正的女主角。这部剧最开始的译名叫做《女王的棋局》,这个译名体现了许多人对它的期待或是误解。一个少女闯入男性主导的职业,会让人认为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片子,然而就像贝丝·哈蒙自己说的一样,在获得国际象棋冠军之后,“多数报道都会强调我是一个女性,但那不应该是重点”。
贝丝·哈蒙当然会遇到身为女性棋手所独有的问题,但是那只是故事真实性的一部分,她从来都拒绝在她身上贴上标签。她就是贝丝·哈蒙,一名棋手。贝丝·哈蒙的剧情几乎不是在练棋,就是在看棋书,导演的镜头聚焦在女主角战胜自己、修炼自己,最终成长为世界冠军的单纯故事。这种影像表达,传递出整个制作团队对女主角的理解:女主角并不是女王,不是声嘶力竭地呐喊,不是凄婉悲凉地抱怨,而是依靠真实的自己。
“后翼弃兵”是个国际象棋专业术语,意思是“后”故意舍弃掉自己的“兵”,从而在棋盘上获得一种主动优势,这用在片名上别有深意。年幼的贝丝·哈蒙刚刚到孤儿院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念了首诗,英国女诗人Stevie Smith的《Not Waving But Drowing》,诗句意思是:我这一生离岸太远,以致求救时,却像在挥手。诗句是主角那时候的写照:无依无靠,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然而国际象棋就像照亮她人生的光,让她紧紧抓住,从水底升起。在此后的人生中,她背负着镇静剂成瘾、酒精成瘾、母亲自杀、养母意外身亡的种种压力,最后在不断挑战最强对手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救赎,战胜了自己,她丢弃了自己的“兵”——那些沉重的包袱。
这也是本片最真实的寓意。现实中的女孩们往往想成为王后,却不知道成为王后的代价是要首先放弃自己内心躁动的“兵卒”。不懂得割舍就会方向迷茫,不懂得独立就会沦为命运玩物。
我最喜欢《后翼弃兵》的结局,在赢得世界冠军之后,画面中的贝丝·哈蒙没有衣锦还乡,没有欢喜团圆,她丢下美国官员,走到苏联街头,拿起棋子,与公园的老人们一起下棋,那些宗教、政治、爱情都与她无关,她完成了母亲对她的期盼:“你过你的人生,想做什么就去做,只有坚强的女人能够一个人生活,毕竟这世界,所有人都将就生活。”
她想告诉我们的已经说完,她的故事就这样消失在街巷之中,一如我们的故事融化在平凡的世界里。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