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有价值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1-02-04殷小岗
殷小岗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有其学科本身不可避免具有抽象性与枯燥性。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如果我们仅仅限于文字本身,浅显地讲述学科理论,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对本门学科的低效学习,另一方面无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学科价值无法彰显。一些理论知识听上去都懂,但要使学生真正内化于心,并转化为合法合规的行为,使学科教学达成知行合一的效果,我们还是需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化方式开展教学。本文中,笔者结合近两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更有价值。
一、立足生活式导入,迅速激发学习内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前导入方式都使用知识性素材的导入,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必将逐渐丧失兴趣,促使学习效益降低。此时,如果我们采用一些生活化素材导入,因素材的熟悉和生活的亲切,必将一次性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专注力,促使探究内驱迅速生成,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奠定了良好課堂教学的基础。如部编(下同)七年级上册《和朋友在一起》,内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体会到结交朋友的好处和乐趣。初中阶段,不少学生由于学业紧张,不知道去主动结交朋友,不懂得去细致地感受朋友间珍贵的情谊。笔者考虑到学生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还是比较喜欢交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玩、在一起做作业。于是,课前我通过家长搜集到一些学生小时候与朋友在一起的两小无猜的照片,引导有关学生回忆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朋友在一起》的课题由此导入。这样的生活化导入,将教材的抽象知识变成形象化的呈现,不仅迅速集中了注意力,还有效激发了学科兴趣,学习内驱迅速形成,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始积极和主动地学习。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知行合一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文字表达、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非专业老师兼职七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一框内容可以5分钟讲好;专业老师的做法不应该满足于5分钟的简单圈划和灌输,而应让学生将知识充分认知,真正内化于心,形成一种要理论来指导行为的意识。“下次我要 ;不能 ,否则,会 ”。这种意识一旦自主生成,就是达到了我们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高境界。如我们教学“生活需要法律”时,为了引导学生认知“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等知识,形成懂法守法的意识,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剧,情景剧的内容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如“闯红灯、不走斑马线”;也可以是影视剧中反映的事情,如“子女在赡养老人上互相推诿”;还可以是某些社会热点,如“老人摔倒了,我们扶不扶”等。这样的情景剧,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创新了教学形式,还将抽象的知识置于形象的情境中,提升了知行合一的意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体验经历
教材的一些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加强体验与运用方能彰显内涵与价值。因此,我们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要只停留在课堂之内,要善于进行第二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我们要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所学知识、内化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一方面对所学知识有更丰富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历,锻造生活技能,为将来的生存奠定必要的基础。如进行“敬畏生命”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培育学生感恩生命的情怀,提升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我们组织学生来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关怀服务活动,一方面担当着服务志愿者角色,另一方面从心底感受生命的力量,让学生从心底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可贵。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历、扩充生活视野、深化生活感悟,更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课后作业既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和丰富学生学习技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就是书面纸笔,形式单一,负担较重,兴趣激发点较低,作业效果可想而知,应付现象普遍存在。如果我们设计一些生活化作业,那学生学习情形就是另外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兴趣提升、主动参与、认知深化、能力提升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生活化作业来实现。如在进行“让家更美好”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家庭美德的能力,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拖地、洗衣服、做菜等。这种作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兴趣在潜移默化下不断生成,使学生各方面素养得到全面与和谐的发展。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生活化教学的高度融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都获得充分与和谐的发展,同时充分彰显立德树人的学科优势,彰显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价值。我们要立足时代特点,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及时更新课程改革理念,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