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学校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2021-02-04杨远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案例心理健康爷爷

杨远燕

一、教育现状实例

案例1:谭某东,在校很乖,中上成绩。五年级时父亲有精神疾病住院后,他开始不肯上学,在家还会摔打东西,发脾气……母亲讲话没影响力。老师家访谈心后,好一段时间,又反复。后来请假到深圳叔叔家,他听叔叔话,稍有好转。六年级后段时间又发作了……

案例2:梁某明是一年级第二个学期转学来的,在原校过分依赖妈妈,来到新的学校,更加依赖妈妈,揪着妈妈衣服不肯进学校,讲了一大通道理,还要让家长陪同进入学校,在校园里走。更多时候劝开妈妈,他就在教室边走廊坐,不肯进教室。要做好久工作,才肯回去教室。经过学校合力教育关心,学期后半段自己进教室,现在已经是每天都愉快地来上学了。

案例3:李某诚,刚上一年级,开学一切都很正常,过了几天就依赖爷爷不肯进校门。特批爷爷陪同进入学校,又得寸进尺,要让爷爷陪他进教室……学校跟他父母交流,重点找爷爷沟通,孩子现已是自己进学校。

案例4:沙某洲,乖巧,成绩中等,四年级刚开学几天后就不肯来学校了。妈妈粗暴,一不服从就立刻暴打;爸爸讲道理,妈妈很强势,爸妈的观点不一致,经常在孩子面前不能协调统一。经老师教育,来学校半天或一天,又不肯来,在日记里有一点厌世的苗头。家访狂喊他妈妈的名字,很憎恨的样子,躁动不安。找孩子最信任的人做思想工作,也找专业心理师干预,到目前为止,效果甚微。

二、分析原因

(一)家庭方面

1.家里长辈思想方法不一致,立场不同。有的是父母溺爱,有的是隔代宠溺,思想观念不同,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做不到,包办代替,如案例2和3。父与母的教育方法不统一,思想不统一,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争吵,孩子不安,更不服管教,如案例4。父母与隔代长辈的方法、思想不一致,造成孩子放松纵容,不服管教,随心所欲,如案例3,其实是爷爷的问题,可以说是爷爷依赖。父母放手,但爷爷不放心,然后被孩子发现这一点,更加纠缠着爷爷陪同上学并要进入学校,甚至要求爷爷进入教室里面……隔代教育要发挥好,如果舍不得去责骂和教育,过分溺爱,易使孩子任性、无理取闹,造成性格缺陷。

2.家庭人员、环境因素影响,如案例1。还有部分家长过于权威,导致学生自卑,意志力低下,缺乏冒险精神,甚或反抗、过激,判断能力缺失。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会选择逃避。如案例1和4,可以看出孩子有严重的心理狂躁。孩子习惯于效仿父母,总是下意识地认可父母,当愿望与现实落差太大,打击过大,就会丧失勇气和目标。

(二)学校方面

学校老师方法简单粗暴,言语攻击,严厉语气伤害到孩子,这也是师爱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师德有瑕疵。案例4,老师多次家访了解,发现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老师的原因。英语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他没完成,批评过于严厉,言语尖锐,他惧怕不敢来学校。

唯分数论,忽略学生内心所面临的压力或困难。除了语数英,其他科目没有正常开展。如果全部科目都正常上课,有专业老师,真正的开展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为主,学生才会愉快学习。压力过大、思想焦虑,让学生不能轻松快乐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网络交际方面

今年防疫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父母由于工作疏于管教,孩子趁机玩手机、上电脑,看了不良网络,产生沉迷于游戏等不良现象,更加造成了厌学的现象。家长不配合学校,不信任老师,关系不和谐,不利于共同做好孩子的工作。

三、解决措施探究

(一)家庭要和谐,战线要统一

一是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二是注意教育方式方法。三是尊重孩子,有效陪伴成长。

(二)学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提高老师素质。

一要以坚定的态度和温和的方法教育学生,以师爱感化学生。小学阶段是蜕变时期,模仿能力强,自控能力弱,更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孩子所面对的诱惑与选择很多,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到学生。老师有任何的暴力语言或暴力行为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如案例4。反过来,案例2中,从校长、老师、校警都细细关心学生,跟他说话、谈心,把他的依赖心理纠正过来,受感化明道理,现在他每天都愉快地来上学,他妈妈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带来积极影响。

二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配备现代多媒体器材。特别要配备心理专业老师,亲和力强,善于跟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上心理健康课时,老师不要照本宣科,内容可以丰富多样些,不拘泥于课本。把课本内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鼓励学生排演情景短剧,全身参与,亲身体验,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聘请心理咨询医生当兼职辅导员,加强教育力量,不断学习提高,提高心理教育质量。

(三)家校合力,线上线下协同

一是加强家校合作,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言行,多联系,勤沟通,合力培养孩子成人成才。以更多的关爱,开展思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等,让孩子经受磨练,培养坚强的意志。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与其家庭成长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定期为家长开设讲座,教师与家长及时交流,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案例3,学校跟他父母交流,重点找爷爷沟通,现在孩子愉快进学校,一点都不依赖了。案例2的妈妈积极参与學校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学校是个大家庭,更融入到学校里面。

二是管理好线上线下教育,发挥正面合力作用。今年上半年开展线上教学,出现学生沉迷于游戏等不良现象及心理问题。老师、家长、社会机构等部门要及时应对,加强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还可以通过朋友同辈之间的引导改变、纠正不健康言行。

四、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渗透于学科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还要注意心理压力管理的技术。应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自己、保护自己、爱自己;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改掉缺点和问题。要维护孩子心理健康,在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要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采用科学的方式,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是学校和家庭都必须要做到的。

猜你喜欢

案例心理健康爷爷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冬爷爷
站着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爷爷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