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1-02-04杨艳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高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杨艳玲

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加强对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职高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教材就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交往、感恩,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探索了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高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我国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社会竞争激烈,父母和教师更容易将这种压力施加在学生的学业上,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偏差。职高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人群,他们大多是成绩比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迫切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正确引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找到两者关系,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基础,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心态出发,帮助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以促进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融合。

一、职高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职高学生心理成长过程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以及人格素养等方面素质,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在学习中花费的时间较多,学习的效果、过程以及取得的成绩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比较深入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强调了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拥有重要的位置,各科教师都需要肩负起同等的责任。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学生成长需求的。在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比较有兴趣,这也很大程度推动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实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语文知识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语文、感知语文和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品质,促进职高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本身就是以文学和生活为载体的学科,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以及生活进行探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好、爱和幸福,利用语文天然的人文特征去感染学生,以此赋予学生良好的性格、气质和品质,帮助学生拥有更加健全的社会价值观,促进其能够在社会上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发展学生的人格为中心,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情感特征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位置,要关注学生在求知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确定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案,才能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对语文课本进行结构分解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深入课文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包含的美好、感动等,从而去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以问题为中心,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利用语文资源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更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才能让原本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恢复健康,让他们可以健康成长。职高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针对天生比较腼腆、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以激励和鼓励为主,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很多职高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教师的一个动作、眼神、表情等都可能会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课文《老人与海》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人物形象,比如“硬汉子”人物形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闡述桑迪亚哥的失败,结合所学列举其他硬汉式人物。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且对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较好的观点,最后在全班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以活动为载体,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首先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同时将这种积极愉快的心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语文时可以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还要积极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深入了解和分析职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探索语文知识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做好高度融合。其次,在语文课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其深入体会人物思想品质和心理动态,利用角色扮演、小组探讨、分角色朗读等活动推动学生进一步地感受课文人物的内心,并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比如在学习课文《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表演,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分别选择刘邦、项羽、项伯、樊哙等人物,通过揣摩人物的语言、行为,去分析各自扮演的人物的心理。而在这种表演活动中,学生对人物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也能够学习到张良的智慧,学习到樊哙忠心耿耿、无所畏惧的品质,以此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分析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从教学方式、心理缓解以及师生关系上不断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要以身作则,深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以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职高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新形势下对职高语文教学的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