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评互改方式在小学语文习作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2021-02-04薛桂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薛桂芳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模块,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统筹能力的关键所在。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教学和评价是互相衬托、互相成就的存在,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果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互评互改方式在小学语文习作练习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角度对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目前实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训练;互评互改

习作训练和批改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所面临的症结之一。就目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常常出现的一类状况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教师的批改,教师无法从学生后续的习作当中收获反馈——这意味着所谓批改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创新理念、革新思维,以一种全新的批改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习作效果,这就是引入学生互评互改的评价机制。

一、创新习作评改观念,养成良好习惯

在一些学生的概念中,批改是因为错误而存在的,之所以要批改就是因为自己作文不够好,所以其潜意识当中会对“批改”二字十分抵触,也产生了颇为错误的观点和认知。所以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師首先要改正学生们的观点,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评改观”,其可以通过大量例举名人大家多次通过批改、增删成就范文、生成名篇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批改的重要性,更明白批改不是为了纠正错误、而是为了让文章变得更加优质。

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专门的鲁迅单元,学生会接触到鲁迅先生本人所创作的文章以及后世、其他人对鲁迅先生评价类的文字等,而在学习这些内容的前期,在进行其它习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件小事》的例子,这篇最终发布时只有短短1000多字的小说,被作者发布前进行多次修改、反复琢磨,甚至成文前后出现了15次的修改,最终才“惊艳“众人;此外还有曹雪芹悼红轩中增删五次、批阅十载,成就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巅峰之《红楼梦》,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前后12次删改成就《安娜·卡列宁娜》的故事。

二、科学划分小组,开启互助式点评

在小学生当中开启互评互改的习作点评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如何对学生进行小组区分。在这样一场评改当中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相互评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有所收益,所以小组设置绝对不可以是“强强联合”的划分方法,而是强调优势互补。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语文成绩、习作水平、阅读量、语言表达能力及口才情况分别以10分制由教师进行评分,最后根据得分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四个梯队,每个梯队各出一人,补合成若干个习作点评小组。

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性格、性别方面的差异性,每个小组当中都会安排一名组织能力强、能够活跃气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的选拔方式与成绩无直接关系,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调动小组内更多成员的参与,完成点评任务,也能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小组成立之后组员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激发起阅读、点评和分析的兴趣,进而增生对习作的热情。

三、制定互评互改的习作方法

制定具体的、具有可行性的评改方法,是落实互评互改的另一前提,特别是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评改都是由教师所主导的,很多小学生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经验,也不知道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评改。

(一)巧用范文,奠定评改基础

一些学生在初次接触到评改这一议题时,很容易陷入到手足无措的局面,即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范文,由教师进行范文的评改,学生则效仿教师进行点评。当然这种效仿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习”,毕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语言习惯,其逻辑思维和行文构思也会有非常显著的差别,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一味地模仿走向高质量的点评。

(二)一目了然,点评从形象开始

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成品带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文字多么优美、故事多么精彩、表述多么老练,而是书写是否公正、页面是否整洁——这样颇为壮观的感受。所以引导小学生进行习作的互评互改,可以先从形象方面的点评着手,判断其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字迹是否潦草,而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习作测评中,页面整洁度也是重要的加分项。

(三)咬文嚼字,进行语言评述

其主要是指对习作当中的错别字、病句、语言模糊、使用不当的词句进行评改;对行文论述是否有层次性和逻辑性进行评论。在具体操作方式上,组长可以带领小组通读文章,一起修改基本的语言字词错误,目的在于让更多学生融入点评环节当中,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度。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点评必须要以尊重原作者为前提,不能将点评当作文字的抨击,更不能将原作修改的面目全非,违背其初衷。

(四)寻找亮点,品头论足

对于小学生而言,每一篇文章都是他们思想的结晶,都是他们思考和认知生活的结果。所以在互助点评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以欣赏的目光去认真审视和解读每一篇习作,用笔勾画出自己所认为优美的字句、有趣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寻找其他同学笔下的亮点;另一方面,凡是优秀的作文必然会有出色的布局,其从文章的题目、段落的设计到后续内容的设计都值得点评、都值得关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演讲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其他同学作文的看法,尝试点评、更学会点评。

(五)概括评价

这种概括评价强调学生在接触文章之后所产生的第一感受,即文章是否能触发你的情感,是否在文辞上给你造成特别的感觉,是否让你觉得新颖等等。换言之如此点评的过程,在于让学生更多的从别人的作文当中找灵感、发现优点,然后通过言之有物的点评,也为自己的后续作文带来一定的灵感和启发。

总而言之,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懂得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懂得不断完善习作评价的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促使其转变评改理念和思维,在互助过程中不断提升和进步。小学生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利用水平,不断增进习作水平,从评价的角度进行改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