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研组建设培养教师可持续教育能力实践研究

2021-02-04张颖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研组学科培训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我教研组老师梯度建设趋于合理,有资深的中高教师三名,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一名,丰富学识的博士一名,年轻教师一名。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来推动教研组的创新和发展。在学校领导的关注和引导下,我们确立了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道路。这个选择是教研组发展的需求,更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确立教研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全球教育创新趋势的要求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颁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规划2012年报告》中指出,“在联合国系统内,比起两年前的情况,可持续发展教育正逐渐成为一个核心概念,而不是处于边缘的次要概念,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成为教与学的创新之源,发挥着巨大的价值”。

(二)社会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未来的公民对参与解决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能力准备,而且希望他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同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相一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与成年公民养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他们就越能享受高品位、高质量的幸福人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越能顺利前行。

(三)自身发展的需求

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教育改革中最为能动可变的因素。任何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最终都会落脚于课堂,体现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因而,切实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培养一批具备可持续发展精神的学科教师。切实开展教研组的有效管理,构建有序的教研模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率,剖析教育内在缘由,增强研究氛围,最终提高教师可持续教育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整体育人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学习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培养基础-可持续学习能力,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以及关注和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能够通过卓有成效的课堂引导力落实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学科思想,实现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编制和落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最终,彰显教研组的特色,实现教研组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二、教研组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整体育人目标,我教研组建构出了教师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必备的四项基本能力,分别为:超越现有教材的能力、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学科思想的能力、完善课程引导力。

(一)“悦·学”体系,搭建学习共同体

1.创造机会,为名优教师提供高端培训的平台

我組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为年级教师,尤其是名优教师搭建高端培训的平台。

首先,与高校合作,利用寒暑假期对一部分教师进行系统化地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培训。学习高一级的学科知识,并非是让教师们在课堂上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地是帮助老师们养成本学科的基本素养,形成本学科的思维模式,并将这种学科思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科学习能力。

其次,我教研组会定期聘请校外专家来校对全体老师进行教育教学通识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情怀和素养。积极利用海淀区、学校的培训机会,将一批名优教师送出校门,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4个地区地9位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展示,我教研组张颖老师就有幸代表北京市参与了说课展示。学习了全市、全国乃至国外的优秀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感受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拓宽了视野、不断学习、积极反思、融会贯通。

2.经验辐射,打造组内层次化学习网络

为了使培训效用最大化,我教研组构建了层次化学习网络模式。首先,积极为名优教师搭建高端培训的平台。其次,充分利用教研组的常规教学研讨和学习交流的时间,在教研组内部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可持续教育能力。最后,在全校以及更大的平台上推广辐射教研成果,通过教研组成员的引领和带动,提高全校教师的学科思想和可持续教育意识。

3.教学研讨,促进培训成果的吸收和转化

培训之后的及时反思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教研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的教研活动,活动以名优教师讲座、沙龙和教研组成员沟通交流为主要形式,内容既涉及到名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堂策略,也包括每次的培训学习研讨和学科思想交流。还包括青年教师的阅读分享、成长感悟。

4.立足课堂,将所学所思运用于教学之中

首先,名优教师每学年至少在教研组内部做一节示范课。这节示范课以可持续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学科思想,结合本学科特色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知识、能力、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课后组织教研活动对示范课进行充分的探讨,深入挖掘示范课的教育价值,并引导教师将这种可持续教育思想落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其次,教研组核心成员每学期每人至少做一节研究课。同样以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备课活动,通过课后研讨,名优教师进行评课指导,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为青年教师量身设计发展规划。在教研组内部结对子,建立师徒关系,为期三年,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

(二)“悦·研”体系,搭建研究共同体

通过科研,将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名师的必达之路。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将名优教师的教育理论在工作室范围内推广,引导教研组教师以科研的高站位去反思自己的常态教学,在教研组内部形成全员反思、全员科研的氛围,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悦·研”体系的最终目标。自立足教研组建设以来,倡导人人做课题负责人,开展了一系列科研课题活动。

(三)“悦·为”体系,搭建成长共同体

以学促教、以研思教,最终目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落实于日常的教

育教学工作中,扎根于课堂上。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扎实推进、特色实施,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精心研究国家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依托,高质量地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在这次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我们经常线上研讨。前八周網课,本着不教授新课的原则,我们明确了疫情期间年级学科体系框架。运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校三大课程为载体,整体推进。

基础类课程按字词句段篇的内容推进。字:了解汉字文化,培养自主识字能力。词:提升运用多种方法自主理解难懂的词语的能力。句: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严谨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篇:准确、完整概括、提取信息,梳理文章结构,解决简单问题。

阅读类课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进促习作类课程达成。提升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解决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

纵观这次网课整合国家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我们有了一些收获,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加大推进课程建设的系列化、专题化、多样化、普式化、个性化、层级化、时代化。其次,我们改变了教学方式,后疫情时代更需要我们基于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学习的本质。唯有探明学习的根本,方能从根本上实现学习的真正发生。

2.构建学科内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实践能力

以教研组为依托,小学五年整体布局,初步构建具有育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专题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学科内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50%。

3.扎实开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可持续问题解决能力

以教研组为依托开发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学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主要采取学生社团的方式进行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可持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组建设的初步成效

通过这五年的实践探索、对培训模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目前,我组在职语文教师6人,培养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长助理1人,年级主任1人,1名教师在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代表北京市进行说课展示,2名教师到济南市槐荫区进行“区域联动、聚焦课堂、素养提升”现场整合课教学展示,1名青年教师在北京市启航杯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1名教师获区“世纪杯”说课比赛特等奖,1名教师在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教学设计、论文、说课均获一等奖,多人论文获奖,并在不同平台进行经验分享。老师们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诉诸笔端,积极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级重点课题、市区各级课题。

教研组将继续探索、完善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路径,提高教师的可持续教育教学能力,有意识地梳理总结实践成果,进而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可持续知识、技能、价值观、生活方式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实现教研组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4.

[2]杨小敏,冯志成.课改赋予教研组新的内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3]魏薇.对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考[J].2011.19.

[4]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7期

[5]张来春.教研组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变革和转型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9年28期

[6]魏国栋,吕达.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注:本论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依托‘名师工作室培养教师可持续教育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CDJB16251)的结题成果,论文作者为课题负责人张颖。

猜你喜欢

教研组学科培训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