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怀伦理学,探析中等生教育实践智慧
2021-02-04陈丽鹏
陈丽鹏
【摘要】近些年来,初中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学优生和学差生,而这两个层面中间的中等生则产生了被忽略的状态。加强对中等生的关怀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尤其是班主任的各种关怀行为,能够真正地帮助中等层次的学生产生积极的期望,激活自身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而用自身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去战胜挫折与困难,更好地成长。基于此,本文对关怀伦理学背景下对中等生教育实践智慧作探讨。
【关键词】关怀伦理学;中等生;初中班主任
关怀伦理学最早是由理学家C·吉利根所创立的,理论核心是男女在做道德决定时的态度有所不同。而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曾说:“关怀他人与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关怀伦理学对于初中生的教育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字条交流,给予积极期望
在关怀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在实际的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可以通过字条传递的方式,用較为轻松的词句间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愿意与我们沟通。通过字条,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更能鼓励学生,给予一定的积极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学生小梦(虚名)刚升初中时,比较内向,经过月考、期中考试,她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的中等。小梦的性格很内向,喜欢看小说,这非常影响她的学习。出于关心,我开始与这个学生谈心,她所表现出的态度是非常紧张和抵触的,交流时的想法非常多,很多时候都不能真正地体现她内心的真实意愿。为了和这个学生更好地沟通,让她感受到我的关心。我和这个学生进行了沟通,采取书写字条的方式,和这个学生进行沟通。尽量用她能接受的语言,偶尔说聊一些观点和看法,比如用当前的网红名词,拉近与小梦的距离。
用字条交流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直接沟通的尴尬,也给我和学生一个更自然的心理过渡机会。通过字条交流,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畅谈,敞开心扉,从而对未来进行更好地规划,让关怀伦理学在初中班主任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实践。
二、参与管理,激活主体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一般会选择学优生参与班级的管理,针对学差生,我们也会让其参与管理,唯独将中等生忽略。而在关怀伦理学的指导下,我积极地鼓励中等生参与班级管理,在班干部的配备中,将中等生的比例提升,班级的大事小事都是共同决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活中等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小先生”管理模式中,以往都是中等生很少占班干部名额,班长、体育委员、学习委员、文艺委员大多都在各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中产生,而这种方式下,中等生对班级管理日渐漠不关心,很多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也日渐消淡。对于这种情况,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增加了班级干部的指数,在原有的班干部不变情况下,将“副职”指数进行了设定,而这些副职中,大多数都是为中等生准备的,其中的副班长、副学习委员,在正职不在的情况下,代替正职进行各个方面的管理。在轮换和重新选举的时期,有优先选举权。这些优惠条件重燃中等生的参与信心,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班级管理的灵活调换,激发内在动力。
让中等生参与班级的管理,一方面是调动中等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对中等学生的一种领导能力的培养,使其给予一定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赋予。通过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接受老师的关心与照顾,更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
三、任务驱动,挖掘不竭潜能
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中等学生的斗志,使其产生更多的需求。在不同时期,我会给学生设定较为合理的任务,并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针对完成较好的学生,相应地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中等生的内在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能力的提升。
例如,“班级黑板报装饰设计竞标”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让学生针对班级后面的黑板报进行设计,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定了“奖品”——竞标成功并且完成任务的学生,能够将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我鼓励中等学生积极参与,重点指导他们进行独立的设计和制作。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帮助这部分学生,积极地修改和完善设计,使得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更加主动。在活动结束后,学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设计的参与,用不断的任务来挖掘学生不接的潜能。
初中生心理敏感,思想认识里将老师和家长划分为“不可沟通之人”群体,这种思想意识下,很多学生不愿意与老师沟通,有的学生害怕畏惧老师与家长,增加了沟通的难度。而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寻找到目标,间接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规划目标,激励发奋图强
中等生的成长与进步不仅要靠鼓励,更需要给予一定的目标规划,使其能够在目标的驱动下,有信心有动力去努力,激励起发奋图强。在日常管理中,我经常会在班级内部设立合理的目标,学生每完成一个目标,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在一个阶段后,我带领学生进行总结,用自身的成长进步来激励学生自己去发奋图强。
例如,“我的梦想”为专题的主题活动中,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奋斗经历,说出了我的梦想。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用便签纸写下自己的梦想,将便签纸装在信封里封上。我统一收上来保管,再一个月后,给学生发下去,每个人进行总结,比较自己与一个月前的变化,说出自己在这一个月中的收获,再思考一下自己现在与设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已经完成的可以预设下一个目标,没有完成的适当调整。通过这个系列主题活动,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每个固定的阶段里都进行及时的调整,设定了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用进步做激励,一步步更加优秀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通常只有学优生能够主动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中等生主动设定目标的概率很低,这种主动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并且通过目标的设定来激励学生自主奋发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借鉴关怀伦理学,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关注日常所容易忽视的学生群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温暖,激起对未来的期望,更有信心和目标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源源不竭的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志英.初中中等生心理问题和有效导育策略研究[J].师道·教研,2016(05):19-20.
[2]戚行行.中等生也有春天——初中班主任优化中等生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