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以生为本”

2021-02-04高莹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主体教学活动

高莹

当前国家特别强调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教育、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生为本”中的“生”应是指“全体”的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

“本”就是应该把学生作为教育行为的主体。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同时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大体可分成九个领域,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水平有着共同特点,但又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我们教育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并以此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以生为本”就应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先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都知道,《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我个人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的教师,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能从孩子的现实生活、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等为出发点,就能设计出有效的、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因此,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现行以知识为主、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下面谈谈我在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设计和做法。

在小学高段,随着教材内容加深,语言结构复杂,再加上学生的语文基础,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在下降,参与兴趣也在下降。通过调查我发现高年级学生之所以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智力发展,以及生活阅历的增加,他们对简单的活动内容已经不大感兴趣了。我们的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有的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較远,所以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自然就没有太多活动的热情。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学习现状,我在备课中会准备大量的资料,同时也会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在教学中主动创设情境并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乐于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以生为本”就应实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评价看成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纯“客观”“公正”的描述,因而关注于测量技术的完善和评价标准的建立。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产生了诸如过分依赖量化,忽视定性评价,使教师处于评价中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状态这与“以生为本”的要求相差甚远。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教学评价活动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树立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观念的主要思想是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其次加强“榜样”建设,带动班内学习氛围。正如跑步比赛时有人在前面带领,小组跑得更快一样。班内的“领头养”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开学初,我就把培养“领头羊”作为了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圈定了几位同学之后,先找到他们谈话,帮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与差距,树立信心,制定目标。告诉他们我对他们的“期望”,并经常带他们一起总结自己的学习得失。经过一个学期不断的关注,我班孟祥昊等同学又脱影而出,在学习上,状态上明显有了变化,为班内同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信心。也更让我感觉到有些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老师的“期望”有多高,他们就会有多好,让我更加认识到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在对自我的期待中,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全力配合各任课教师完成对自己的要求,最后我班从学校最差班转变为各科老师称赞的班级。我们还通过开展各种“小竞赛”“有奖大赛”“个别辅导”“表彰大会”等形式的活动,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总之,“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不应再被看作是一味“接受”的“容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自信”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通过不断对现行以知识为本、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和评价,使他们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主体教学活动
论碳审计主体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何谓“主体间性”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