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教学中的语感提升

2021-02-04肖惠中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袜子蜘蛛讲故事

肖惠中

童话是儿童精神生命中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童言童语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童话中小动物说出来的话语,接近儿童的口语,发乎儿童的内心,童话中生动、明快、富有乐趣的语言表达吸引着儿童与之对话。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让学生亲历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重视在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故事、解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的技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蜘蛛开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简单却一波三折。课后提出的语文要素训练要求是“根据示意图讲故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从言语能力的培养上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文本言语形式的理解与运用,主要包括讲述故事的关键词句,标示故事结构的言语信息,描写童话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等关键词句。为引导学生品读童话言语,笔者从“读童味——讲童趣——编童真”等活动入手,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一、巧设童话语境,读出童味

童话语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进而发掘故事中的童真、童趣。具体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设计:①巧借插图,想象画面。教师让学生在图画中体味,不仅可以感知故事的趣味,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三幅插图与故事的内容相对应,教学中,笔者充分结合插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故事中三位顾客“嘴巴大”“脖子高”“脚很多”的特点。学生直观感知三位顾客的特点后,进一步发挥想象,调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元素,在脑海中尽情构思三位顾客的形象。②创设语境,想象朗读。蜘蛛每一次开店,遇到的顾客都不简单,它经历了由“高兴”到“失望”甚至“受惊吓”的情绪变化。在教學中,笔者先示范读,将“顾客来了”读得轻快一点,让学生体会蜘蛛见到顾客到来时的高兴,再用角色代入法,假设学生就是小蜘蛛,并提问“来的是一只长颈鹿,小蜘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只脖子很长的长颈鹿”。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笔者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是啊,你就是一只小蜘蛛,可能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抬头一看,你看到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回答就丰富了,如:“把我吓死了,它的头在哪里?”“怎么会有脖子这么长的动物呢?”学生的语言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再读“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时,那种“受惊吓”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③运用头饰,趣味表演。演是一种体态语和口头语相结合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让学生心领神会故事中人物的心情,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为了让学生形象感知故事中小蜘蛛见到第三位顾客时的情形,笔者紧扣句中“吓得”“匆忙”两个关键词,让两名学生带着头饰表演蜈蚣追着蜘蛛要编织袜子的情境,并让扮演小蜘蛛的学生说一说见到蜈蚣就想逃跑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表演、理解和感悟蜘蛛当时的“匆忙”与“害怕”,学生理解了蜘蛛当时的惶恐与害怕,读得自然生动有趣。

二、构建逻辑系统,讲出童趣

结构是童话教学的难点,也是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的依据,有了结构,梳理文脉、整体把握,有序表达就有了方法支撑,因此学讲故事必须先理清故事情节。

《蜘蛛开店》这个故事分为“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故事情节相似,结构清晰,写法相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如何”的顺序来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发现故事语言中隐藏的规律,理清故事情节,为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做好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首先用故事内容填空的方法,帮助学生回顾故事的情节;然后,在细读环节,通过抓住关键句,梳理故事情节,不断丰富示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故事中三次描写小蜘蛛“开编织店卖物品原因”“招牌上的话”“顾客特点”,以及“编织的经过”的句子分别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笔者先引导学生找出蜘蛛想开店原因的句子:①“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②“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③“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学生找出这三句后,再请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一开始觉得有点困难,于是笔者通过问答的方式——“小蜘蛛,你为什么要开围巾编织店呀?”“小蜘蛛,你为什么要开袜子编织店呢?”慢慢地,学生发现,蜘蛛卖的商品变了,付费的方式却没有变,感受到蜘蛛想法简单,想着什么简单就做什么,对于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认知。接着,笔者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招牌上是如何写的”“来的顾客有怎样的特点”“给他们编织容易吗”,通过情节示意图(如下图)一步一步地将故事情节的发展清晰地呈现出来。

以上情节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了故事结构,把握了主要情节,有效增强学生的故事表达能力。

三、开拓多元思维,编出童真

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相当重要。最后一个环节,笔者首先启发学生根据前面故事的逻辑及故事结尾处蜘蛛“吓得匆忙跑回网上”的提示,引导学生揣摩蜘蛛的内心活动,如“哇,蜈蚣这么多的脚,我得给他织多少袜子呀!真是太可怕了,我还是赶紧溜吧。”“给蜈蚣织这么多袜子,我还不得累死啊!这事不能干,还是关门吧!”接着,笔者鼓励学生继续展开想象——蜘蛛开店后来会怎么样?是仍然会今天开、明天改,最终什么店都没开成,还是会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开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呢?然后,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模仿文本语言创作故事,在小组展示环节,指名讲述,发现学生思路的亮点。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归纳、梳理续编思路,并引导学生关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思路是小蜘蛛执迷不悟,继续不论开什么店,都只收一块钱;另一种思路是,蜘蛛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学会了按需定价。

从开始简单地讲故事的梗概到把课文中的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再到续编故事展开创造性地讲述,讲故事能力的训练由易到难,逐层推进,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学讲故事的过程,讲故事的能力由此得到了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十小学)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感教学有别于语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培养。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承接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带领辖区内的学校共同探讨并寻找语感教学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袜子蜘蛛讲故事
袜子少年
不一样的袜子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袜子
大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