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层级解读及其教学转化

2021-02-04陈罡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教学设计

【摘要】释义、解码、评鉴三层级的教学解读应用于实践,特别强调把如何读懂、如何读通、如何读透的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融入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这类知识主要是关于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知识。从文本解读的教学转化角度上说,依据课程内容、文本与学情,运用三层级解读理论,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有效推进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彰显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层级解读理论;教学设计;阅读策略

当前的语文教材仍以文选型文本为主,因此,与文选形态相适应的文本解读知识与能力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目标。经过语文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文本解读已经从文学理论的专属概念解析出一般文本解读、教师文本解读和专家文本解读三个层次,并在三者关系及互相转化上有了一定论述。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文本解读,即教学解读才是最具专业性和实践性的。黄伟教授提出的三层级阅读教学为推动文本解读的教学思考、实践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教学解读需要向教学实践转化,基于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是实现这一转化过程的关键一步。

一、三层级教学解读的精微设计

本期呈现的三篇教学设计中,三位授课者就三种不同的文章展开三层级教学设计。

释义层旨在解决让学生读懂文本、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的问题。在该环节,三位授课者都引导学生关注字、词、句、篇的关键处,并以此作为开展教学的突破口。张丽嫚老师通过文章开头“不是……而是……”這一关联词将学生引向习得具体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教学。董晓强老师从文章的题目、开头、关键词句等要点着手,特别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过渡句,抓住解读议论性语篇的“要害”。张颖老师从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及说明的语言等三方面切入,指给学生学习说明性语篇阅读的入口与门径,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策略,达成学生从读懂“一篇”文章到读懂“一类”文章的教学目标。

解码层的教学内容就是解码知识与能力。这种解码知识实质上是一种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但这种知识需要教师将其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不断领悟习得。解码层的教学设计就是这种融入的过程。对此,黄伟教授提出了提取、激活、内化三个关键词[1]。

首先是提取。张丽嫚老师在《动物笑谈》的解码层设计中,引导学生找到作者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将科学性与通俗性统一起来的创作技巧,解开作者言语表达的密码。《苏州园林》写出了苏州园林的建筑特征与艺术之美,并指出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那么,苏州园林体现了怎样的中国文化并因此具备了这种代表性呢?《怀疑与学问》论述了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作者又是怎样把怀疑精神这一抽象概念清晰地传达给读者的?三个设计都指向核心知识的提取。

其次是激活与内化。激活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回到课文的具体情境中。张丽嫚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动物习性、观察方法以及修辞手法,使学生发现“趣事”背后的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张颖老师带领学生回到课文,从设计者与游览者的双重视角感知苏州园林的文化美。董晓强老师启发学生聚焦课文中的具体实例与操作步骤,让学生既能理解“这一篇”的写作技巧,也能明白这就是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的方法。三位授课者都希望通过激活的方式实现语文能力与语文思维的内化。

评鉴层旨在解决阅读教学的深度思维和迁移应用问题。基于此,张丽嫚老师设计了《动物笑谈》同题语篇的写作活动,联通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文中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意蕴映照自身已有的经验,调动文中的写作技法与策略,进行迁移与运用,并将其内化。张颖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在中西比较中深化阅读理解。董晓强老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质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以读者的身份与作者平等对话、深度对话,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恰恰就是对怀疑精神的化用与巧用。

二、三层级教学设计的过渡与整合

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级作为阅读教学解读理论的三大环节,既具有内在逻辑上的递进关系,也具有实践上的螺旋循环形态,而这种关系与形态体现的正是语文教学的专业性特征,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话语体系。三层级阅读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目前还处于推进阶段,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实践加以转化与落实。作为理论形态的层级分隔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层级过渡与层级整合的实际问题,并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本期呈现的三个教学设计对于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给出了现实的样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释义层向解码层的过渡,张丽嫚老师是让学生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感受了文本的趣味之后,思考“作者是如何让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的”这一问题,这是要探讨趣味(趣事与趣语)背后的深层原因,即趣何以可能。作者为何能把这种趣写得如此精彩?张颖老师从苏州园林的“美在景致”推进到“更美在设计者的匠心”,从而引出苏州园林背后的文化问题与审美因素,从说明对象与说明方法的基本认知推进到传统美学的艺术奥妙。董晓强老师则是将释义层中学生已经明确的文章论题“怀疑精神”再次提起,让学生思考这一抽象概念是如何被形象地传达出来的。考虑到问题的难度,董老师设计了三个子问题作为支架,帮助学生思考与体会。在这三个设计中,两个层级的过渡主要是通过问题链来实现的,从形象到思维,从文本到智慧,释义是基础,解码是进阶。

从解码层向评鉴层的过渡,张丽嫚老师借助读写结合这一言语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张颖老师则是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与比较这一学习活动,来综合审视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董晓强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观点和思路展开质疑与讨论。在这三个设计中,两个层级的过渡主要通过言语活动来实现,从赏析到评判,从理解到运用,解码是基础,评鉴是提升,与释义、解码之间构成互动。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层级的分隔实际上也是一种理论阐述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文本的特性各异、难易程度不等,学情不同,教师除了要把握三层级的相对独立性,还需要考虑层级的整合。这种整合既包括教学时间的安排、问题及活动设计的精细与综合的统一,也包括根据教材对课文“教读”“自读”的设置来进行的整体考量。如在教学《动物笑谈》时,释义层与解码层的教学是否可以整合,使解码层得以强调并实现重点突破?

三层级的教学解读应用于实践,特别强调把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融入教学。本期的三个案例就是基于这类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并展开教学过程的。从文本解读教学转化的角度来看,依据课程内容、文本与学情,运用三层级解读理论,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有效推进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彰显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伟.阅读教学中语文知识提取、激活与内化[J].中学语文教学,2018(4):8-12.

(责任编辑:蒋素利)

【作者简介】陈罡,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BHA17015)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教学设计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