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与教育新常态

2021-02-04杨晓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想象学习者师生

杨晓哲

蓦然回首,2020年大家更关注教育还是技术?从搜索引擎的指数上看,教育在每个月被搜索的频次都是技术的两倍以上。人们更关注教育,而非技术本身。然而,教育者不容忽视技术给教育带来的诸多影响、冲击与改变的精神。

提到技术,人们总会想到一系列新興技术,诸如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所有的技术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已然正在转化为师生共同使用的新环境与新生态。

课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有纸和笔,而且有了各种各样的数字资源、软件工具与信息平台。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一个更加平等、更富生机的后喻文化徐徐展开。也正因为如此,泰戈尔这句话依旧在提醒我们“永远不要以自己的学识去限制下一代人的发展,因为我们身处不同的时代”。只有让教师更多地运用与体会技术,师生才能够真的在新环境下展开学习与创造。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不一定是先知后教,而是共同面对不确定性的领域范畴,展开学习的设计与评估。

如果将时间拨回一年前,我们很难想象,老师们能够使用各种软硬件设备展开直播教学,从一开始的紧张与不知所措,到后来的自信与从容。引入了十几个技术变量的教学过程,这可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一次难忘的集体记忆,一次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在线教学。

恢复往常,已不是往日如常。我们又该如何展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爱因斯坦曾说过,“生活就像骑自行车,只有在路上不断前行,才能保持平衡。”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常态化尝试,才能寻得新的平衡。

新的一次转折契机来了吗?有学生直播自己的学习,竟然有96万人看他学习。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很难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带给学习者怎样的内在动力。互联网创新却也毫不犹豫地跟上,创建新的平台模式,例如出现了不少线上自习室平台,允许学习者彼此直播学习,相互观看与协同。这是不是一种教室的新型数字孪生?的确很不一样。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统计,60年代的人一辈子只干一个工作,70年代的人会到两个地方从事一个工作。80后平均要换两份工作,90后要换四份工作,到了00后的小朋友,他们将要经历16份工作。这是一个指数级的变化。请不要担心,不要害怕,这是时代的风暴,你需要学会终身学习,并且终身热爱学习。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工作,而是要思考我们的学习力能否跟上时代的发展。这也并非意味着我们要陷入新一轮的新技能操练中,而是要不断具备数字化胜任力,提升核心素养。在变化的时代,抓住不变的本质。

赫拉利曾说过,“使人类社会维系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就是人群共同的想象。”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新的故事,需要有新的想象、设计与实践。我们需要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的新型学习文化,需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学习空间,需要学习意义的群体价值重构。这些也都是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学习的关系、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意义。

2021年,愿我们一起前行。

猜你喜欢

想象学习者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快乐的想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