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血塞通对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2-04陈友莲陈明玉黎勇罗建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血塞通病症证候

陈友莲,陈明玉,黎勇,罗建平

脑梗死是临床致死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以三高人群、吸烟酗酒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等特点,患者脑血管发生病变,主要以血管粥样硬化为主要发病原因[1-2]。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常规的抗凝溶栓类西药虽能改善血管粥样硬化,缓解患者病情,但西药对患者身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服药不良反应较多。血塞通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含有中药成分三七,临床与西药结合运用于脑梗死治疗效果更佳,但患者病情改善也受药物剂量限制。为了追求更高的临床治疗效率,短期内更大程度改善患者病情,更多的医师将研究方向转向了中医的针灸疗法[3]。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刺联合血塞通对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9月江西省上栗县中医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4~69(57.63±4.94)岁;病程1~4(2.35±0.84)d;合并高血压22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2例,高脂血症22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3~68(56.87±4.71)岁;病程1~4(2.18±0.76)d;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症24例。2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气虚血瘀症诊断标准:主症: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次症: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心悸、手中张、舌质暗、舌苔白、脉沉细。西医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中脑梗死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经MRI、脑部CT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前期治疗且病情稳定;对本研究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者。(3)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病患者;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途因疾病快速恶化救治无效死亡患者;治疗过程中同时服用其他中药制剂患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脑保护剂、消炎抗感染及控制血糖、血脂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选取患者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曲池、外关、合谷、气海、血海、环跳、阳陵泉、阴陵泉及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时采用垂直直刺进针法,患者明显感觉到针感为进针正确,每次留针30 min,每天行针1次,连续针灸治疗20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438,规格:10 ml∶400 mg)2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使用生理盐水)250 ml中充分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按照《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疗效标准将主症、次症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病症、轻度病症(偶尔出现)、中度病症(经常出现)、重度病症(持续出现),评分依次为0、2、4、6分,共计24分,次症无病症、轻度病症、中度病症、重度病症,评分依次为0、1、2、3分,共计21分。中医证候积分总计45分,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

1.4.2 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测评。NIHSS量表包含15项,共42分,正常:0分;轻度:1~4分;中等:5~15分;中—重度:16~20分;重度:21~42分;分数越低表明神经功能受损越轻。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 讨 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脑部局部区域出现供血障碍,导致大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进而导致各种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粥样硬化和脑血管形成血栓[6]。中医将脑梗死归属“中风”范畴,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及口舌歪斜为其主要临床病症,强调辨证治疗,病类诊断主要分为中经络、中脏腑,较常见的是气虚血瘀症症型。中风患者发病主要病机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上冲、脑脉淤塞,中医主要以调和血气、疏通经脉为主要治疗原则[7]。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采用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具有独特的优势。

表1 2组治疗前、治疗30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2组治疗前、治疗30 d后的NIHSS评分比较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0 d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血塞通能有效治疗脑梗死患者,改善患者临床病症,降低神经系统损伤。血塞通是由中医植物三七的提取物制成,三七具有活血通络、消淤止血等药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三七能扩张血管,增加血管血流量,降低脑组织的需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血栓的形成;同时能抗心肌缺血、促进机体造血、抗血栓、降血压,缓解肢体水肿,消除脑组织氧自由基,减少大脑再次出现缺血缺氧症[8-9]。针灸是中医学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疗效独特、操作方便、随治随走、不良反应少及禁忌证少等优点,且患者无需服药,避免了药物对机体的刺激,减轻了部分药物药理毒性作用,自古就广泛运用于中风的治疗中。《灵柩·九针论》中表述,针灸可有效“泄热出血”,适用于各种热证、淤血、疼痛等,具有开窍泄热、通络活血的功效[10]。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灸可增加机体发病区域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液黏度,同时提高受损神经周围的神经细胞活性,刺激脑部局部细胞,加快细胞生理周期活动,促进脑部组织的修复[11]。另外,针灸与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侧重点也不相同,针灸主要以体外刺激机体穴位的方式激发机体潜能,加快机体疾病良性转归,而药物直接通过各类途径进入患者机体,对患者体内环境进行干预,两者通过直接与间接作用相结合,达到稳定的疗效,并且疗效得到很好的提高,这种疗效的提高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效果互补,针刺可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药物可以增强针刺的效应,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脑梗死患者机体各个生命系统相互联系,协调恢复机体机能,促使脑梗死患者受损神经恢复的更好。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血塞通能有效治疗脑梗死患者,改善患者临床病症,降低神经系统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塞通病症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从中西医学的异同探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