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2021-02-04郑金荣
郑金荣
冠心病指患者体内脂质代谢不良,使得血液内存在着大量的脂质成分,且沉着在冠状动脉内膜上,超声检查可发现粥样脂类物质堆积、清晰可见斑块。随着该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其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是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本文旨在研究该病症的安全疗法,现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病例数奇偶性将其划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7(59.75±5.24)岁,体质量指数(BIM)(25.27±3.10)kg/m2;联合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45~78(60.40±5.37)岁,BIM(25.50±3.01)kg/m2。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给予阿司匹林、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剂、硝酸脂类、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8)每次10.0 mg口服,每天1次。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0008]每次5.0 mg口服,每天2次。治疗期间一旦患者出现肌肉疼痛,或血液检查中发现转氨酶升高情况(通常升高3倍左右),则立即停止用药。2组均持续治疗5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指标变化情况,血脂指标包括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2)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3)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肝区不适、大小便改变、皮肤瘙痒、转氨酶升高,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 果
2.1 hs-CRP及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hs-CRP及血脂指标各项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2组hs-CRP、TG、TC、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联合组改善优于单一组(P<0.01)。见表1。
2.2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5周,2组LVEF、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一组(P<0.05或P<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低于单一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0)。见表3。
3 讨 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症,多因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扩张度降低或血管弹性降低,极易引发血管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变得狭窄,且血管不完全堵塞等,临床病症为心肌缺氧、心肌缺血等[1]。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多因患者冠脉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慢性疾病、体质量、家族病史、性别等,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的病理主要是因患者管腔闭塞或管腔狭窄,且多因患者血管栓塞或血管炎性反应导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心绞痛、猝死、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2]。目前临床上主要将该疾病划分为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3]。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指标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美国及欧美发达国家,该疾病位列死亡原因首位[4]。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其中血脂、血压、血糖、体质量、膳食结构为改变因素,年龄、性别与家族病史为不可改变因素。随着我国人民寿命的不断延长,其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高蛋白与高脂肪饮食的占比逐步增加,使得人群内的高脂血症发生率不断增加,临床医师对这类患者的用药引起了高度重视,对于这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十分重要。
他汀类药物本身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具备显著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选择性,是目前临床医学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可降低机体LDL-C水平。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实施机体降脂的同时,可减少冠心病或其他心脑疾病的发生。在国内目前他汀类药物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基础药物、脑卒中二级预防基础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他汀类药物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他汀类药物,服用后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较小,在降低机体TC、LDL-C的同时,还可降低TG水平。老年人群内高血脂血症占比较大,该疾病具备多重危险因素,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瑞舒伐他汀药物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安全性。
本研究表明,实施瑞舒伐他汀药物开展治疗,就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指标,改善显著,相比治疗前数值均有所下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TG指标,且HDL-C水平有所提升。与常规的立普妥药物相比,这一药物的降脂效果更加显著,这与国内外的文献研究相似。C反应蛋白(CRP)是人体肝脏合成阶段产生的一种典型的急性相蛋白,hs-CRP是其中的一种,是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标志物,就健康个体心血管风险测定,是最为关键的指标。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切实改善血管硬化,改善血管功能,且还具有很好的抗炎功能。文献报道显示,无心血管疾病患者LDL-C正常,只是单纯CRP数值升高,持续口服瑞舒伐他汀7周,可降低体内hs-CRP水平,且治疗前后数值对比差异较大(P<0.05)。表明瑞舒伐他汀药物可抑制患者体内hs-CRP数值变化,且抗炎效果较好。考虑与药物下调sCD40L有关,且药物可有效干预环氧化酶及前列腺素的合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病中,炎性反应的诱发作用较大,受到了医师的重视。最新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全过程。hs-CRP属于机体内非特异性的炎性指标,是一种敏感的标志物,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促进的因子,被定义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患者机体hs-CRP数值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不断提升。
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治疗阶段,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可促使患者血清LDL-C指标恢复正常,以此降低这类患者的病发率与病死率[5]。瑞舒他汀药物本身是一种还原抑制剂,具备较强的低亲脂性,且肝脏的选择性较强。同时也是一种限速酶,可将药物全部作用在肝部,并降低胆固醇对机体器官的损害。瑞舒伐他汀可增加LDL细胞受体数量,促进机体吸收LDL、并加速分解LDL,以此更好地抑制LDL-C的合成,切实降低机体内的LDL含量与LDL-C含量[6]。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管理和针对性教育,可切实改善患者预后。与此同时,在进行管理与教育阶段,要注重患者的“心脏康复”,制定有效的机制[7]。强化患者指导,确保其合理用药,并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地控制血脂、血压、血糖,降低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几率,强化医疗成本的控制[8]。部分研究表明,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与患者机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阿托伐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抑制机体内还原酶,避免肝脏部位形成胆固醇,降低机体内脂蛋白水平、血浆胆固醇水平,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加速LDL的分解,促进其吸收[9]。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2组hs-CRP、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改善优于单一组;2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改善效果优于单一组;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低于单一组的37.50%。与杨添宝等[10]研究结论相似,表明本文提出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确切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维护用药安全,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开展治疗,可切实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不良用药反应及血脂水平,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