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现实主义表达及影像书写
——以《奔跑吧》第四季为例
2021-02-04寇腾龙
□ 寇腾龙
以竞技比赛为节目外在构成形式,以娱乐元素为吸引市场的内在驱动力,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体进行竞技表演的节目,我们称之为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当下竞技类真人秀表现出的特征为“明星、竞技与现实主义倾向”。以明星的“高流量”特征保证市场价值,在节目的内在价值层面凸显了人文主义关怀。泛娱乐化造就的精英阶层话语权缺失,迫使近两年的电视节目进行反思。节目的制作者开始综合考虑节目娱乐形式与节目内在价值的关系问题。
现实主义被定义为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广泛分布于文学、绘画、哲学等领域。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属于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与电影艺术同为视听结合的艺术,广义上也被纳入影视艺术的范畴。但纵观影视史,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创作理念似乎局限于电影和纪录片中。
因此,笔者将以“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为切入点,以《奔跑吧》第四季为例,旨在研究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传达了什么样的现实主义内容,以及用何种方式呈现了电视节目中的现实主义,同时又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带来了何种影响。
一、主题:社会现实问题的传达与显现
(一)对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呐喊
“娱乐过度会造成大众低智化与社会公德的丧失。”①从泛娱乐化到人文主义关怀,中国的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经历了从追求娱乐至上到填补节目价值空缺的过程。在当下新媒体行业大兴起大发展的时代,普罗大众接受信息的主流方式被更新。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使大众接受的信息具有碎片化和非权威性的特点。大众有了新时代的特定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在这样一个信息传播流中被渐渐淡化。
作为新媒体传播渠道的一个重要平台,电视节目逐渐肩负起为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呐喊的责任。因此,电视节目主题内容的现实主义倾向正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面对前几年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2015年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引领作用……贴近火热现实生活,挖掘现实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②。因此,从电视节目的价值层面看,应当将人文主义关怀纳入节目的制作纲领中去,节目的最高目的应该是对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呐喊,应避免节目中充斥大量的“无聊游戏”,表现过于“奢靡的盛宴”。
表1 《奔跑吧》第四季部分节目的主题内容
2020年5月29日,《奔跑吧》第四季第一期节目《人生档案馆》一经播出,就在各大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引起轰动。节目围绕“体验人生”的游戏,让节目中每一个角色通过一个又一个人生选择,真实地体验了一次完整的人生。此次游戏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嘉宾明白,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面对无法操控的未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过好每分每秒。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每一位嘉宾都抒发无限感慨;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每一位观众也都感同身受。同样的,第二期节目《出发吧!甩包袱团!》以明星的偶像包袱为引子,呼吁公众应当舍弃那些无谓的压力。第六期《真相,我该相信谁?》通过一次打人事件,告知公众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第七期《“循”演马戏团》用一个走不出的循环故事,告诉浮躁的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可好高骛远。第十二期《扬帆启航,全新出发》用一个并不存在“间谍”的悬疑故事,呼吁公众团结、诚信、友爱。无论是感慨对待平凡人生的态度,还是表现朋友间的互助信任,抑或是不要随意评价他人的忠告,都可以看出中国竞技类真人秀在保持原有娱乐元素和明星流量效应的同时,也在填充内容价值层面进行着努力与尝试。
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将当下公众淡漠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念与娱乐节目融合起来,其表现力是巨大的,这种创作方式在带给观众欢愉体验的同时,也能引发观众对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再学习、再认知。
(二)聚焦当下公众社交关系问题
当下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现实主义倾向主要体现为对公众社交关系问题的聚焦。人类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而对于当下的普通公众来说,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围绕着公众的社交关系。作为当下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电视节目关注此类社会现实问题,可以让观众看到问题所在,使其审视自身,思考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奔跑吧》第四季第六期《真相,我该相信谁?》播出后,在微博热搜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节目以戏剧化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起打人事件,游戏和竞技使嘉宾们获得支离破碎的片面证据,并发表指认“真凶”的观点,重现了当下公众在看待他人、处理社交问题时过于片面化的思考方式。节目最后的字幕“有时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你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点明了主题,引人深思。
“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不仅要做到对个体生活的真实记录,更要从个体命运牵引时代话题,引发大众的思考和探讨。”③面对当下新兴大众文化与亚文化给公众带来的价值观念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新的社交关系问题,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着重要的问题探讨义务。电视节目应当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去挖掘和呈现公众正在面临的社交关系问题,引领观众成为“能动的观众”④,主动自觉地带着问题意识去思索和探讨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改善公众社会关系,促进文明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
对于电视艺术本身来说,电视节目能够在主题层面上聚焦社会现实,将电视节目平台上升为文化评介平台,便是对“娱乐至上”创作模式的突破,将有助于中国电视节目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主流大众传媒,把寻求意义的过程变为节目来探讨和引领,而不是简单给出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寻求意义的历程,通过分享对意义的追寻,分享心灵的困惑、人生的艰难困苦,使得意义的追寻变成一个寻求对话、寻求共识的过程。”⑤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就是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主题的选择上尽可能摒弃虚华无实,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照为重要前提,通过反映现实,促使公众思考现实问题。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会引领公众自发地反思社会现实问题,远比纯粹娱乐的“奢靡享乐”和“无聊游戏”更有意义。
二、形式:现实主义下的影像书写
(一)戏剧化虚构叙事
从叙事方式上看,《奔跑吧》第四季采用虚构的戏剧化叙事来表达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戏剧化虚构叙事带有比较强烈的戏剧化效果。
回顾电视节目发展史,早期的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缺乏较为深层次的主题价值,如《男生女生向前冲》《活力大冲关》等,也不存在戏剧性较强的叙事文本。其叙事的表现形式更偏向一种真实的记录,表现出一种真人秀节目的“纪实风格”。《奔跑吧》第四季等以娱乐为主的电视节目,其主题价值的选择整体呈现现实主义倾向,节目的叙事方式变得更为戏剧化,两者之间的关联十分值得探讨。
如果从真实感的营造程度来看,戏剧化的叙事内容和影视蒙太奇手法将会淡化影视作品的纪实风格,作品也会过于主观,从而导致叙事文本过于虚假,难以令观者对现实生活产生共鸣。这也是安德烈·巴赞所倡导的:影像画面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刻,无论在表达形式(诸如摄影、灯光、剪辑等)还是在主题内容上,都要强调真实感的营造。种种规则限定使作品以一种给观者真实体验的感觉来表现现实生活,唯有带给观者真实的感受方能顺理成章地与观者的现实生活产生共鸣。因此,戏剧化的叙事手法似乎与现实主义存在矛盾。但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某些特性,决定了以娱乐为主的电视节目不能依靠逼真叙事来表现现实题材。
纵观影视艺术发展史,现实主义与影视艺术的结合在叙事方式上除了真实地“再现”,还存在这样一种模式:即在以现实主义主题内容的前提下,编造一个虚构的戏剧化故事,所有的戏剧化处理都是为了实现现实主义主题内容的表达。这样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另一方面因为其主题内容的现实主义也使得作品具有现实意义。《奔跑吧》第四季的叙事方式更偏向于这种模式。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竞技类真人秀节目,都要在保证娱乐元素不缺失的情况下,同时表现现实主义主题,叙事方式需要偏向戏剧化。《奔跑吧》第四季的每一期节目中,所有嘉宾都会被赋予一个特定的角色身份,每期节目都以特定的角色带着某些任务和目标开始发生故事。这样的节目构成类似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剧本创作,虚拟的叙事在心理层面吸引了受众的观看欲望。而面对一个个突如其来的状况,嘉宾们所产生的反应才是“真人秀”的体现,但整体框架是创作者为了保证戏剧性效果的主观操纵。
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受众群体定位是年轻一代,选择“明星+竞技”正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年轻的受众群体来说,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表现现实主义的题材,以“娱乐”为市场内在驱动力的电视节目必须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更加贴合大众,让观众更加欣然地接受现实主义主题内容。
(二)非线性时序构建
非线性时序的构建体现了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以及现代主义风格,这是为表达现实主义题材发掘出的新表现形式。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同样作为影视艺术,是叙事的艺术。当事件从现实生活中被搬上荧屏或银幕上时,在时序上自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形态。“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这种双重性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换为另一种时间。”⑥当一种具有真实性的故事(如真人秀中的故事)被影视化(真人秀节目)之后,观者在观看节目时所经历时序就是“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也可称作“本文时间”⑦。
时间畸变后产生的“本文时间”,具体形态也是多样的。就戏剧性叙事而言,常见的时序为线性时序(如图1所示),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配合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进行构建的时序。观者能够通过上下文了解到叙事过程中每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点。
为便于戏剧化虚构叙事的进行,节目的原作者会对“本文时间”进行艺术化处理。为了灵活掌握节目戏剧化叙事的表达形式,《奔跑吧》第四季发掘出电视节目不常使用的非线性时序。非线性时序与线性时序同为时间畸变后的“本文时间”,不同之处在于:对于非线性时序而言,传统的线性时间线被解构,时序在叙事过程中呈现出“没有前后因果逻辑”的特点。观者在观看过程中无法通过上下文明确具体事件的先后顺序。非线性时序的使用通常是为了表达某种比较深层次的心理状态。
第七期《“循”演马戏团》为了呼吁当下年轻人享受平凡生活,不要浮躁,不要好高骛远,选择了“环形叙事”的叙事模式,其特点是时序上的“非线性”。一遍又一遍的循环时空重复出现,导致时序在排列上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环(如图2所示)。圆环中存在一个“环形节点”,故事开始时,“环形节点”就是故事开始的时间点。随着情节的推进,“环形节点”成为环形叙事一个段落的结束点,同时因为“环形叙事”没有终点,此节点又成了下一叙事段落的起点……
图1 传统的线性时序
图2 “环形叙事”下的非线性时序
这样一种非线性时序的使用,是对观众忍耐力的一次挑战,因为该期节目的主题就是告知公众,我们的生活、工作就是这样一天一个循环,呼吁当下的年轻人学会享受平凡生活,切忌好高骛远。该期节目表现现实主义主题的形式,就是依靠非线性时序的构建,在生理和心理上与观众进行的一场博弈。
非线性时序在电影艺术中被广泛应用,是伴随着电影语言的现代主义倾向而诞生的。电影叙事在经历了过度戏剧化的阶段后出现了种种表现现实主义主题的电影语言,这些电影语言在当时是具有先锋性和现代主义特色的。而中国以竞技类真人秀为代表的电视娱乐节目也在经历了过度娱乐化的阶段后,出现了表现现实主义主题的电视节目语言,如非线性时序的构建。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和电影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影视艺术门类,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否存在共通之处,竞技类真人秀的各种表现形式与主题选择是否能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寻求借鉴,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结论:新题材与新形式的发掘
(一)拓展娱乐节目新的内容构成
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现实主义倾向不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变质。在当下消费文化的语境中,以“娱乐至上”为主的节目制作观念成为时尚,对这种带有个性张扬和浅层次文化程度的时尚过度依赖,会逐渐导致电视娱乐节目的毁灭。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利用节目的娱乐特性吸引受众,让公众群体自发反思现实问题将成为主流。“时尚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越是大众化,越是被扩张,就越导致了它自己的毁灭……对风格与个性的关注本身,更多地反映的是该特定阶层的心理倾向,而不是社会本身。”⑧对纯粹娱乐内容的表达,终将是电视娱乐节目成为普罗大众娱乐休闲的快餐文化形态,而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传播文化、传递信息的主流媒体,更应当肩负起推进文明社会构建的伟大使命。
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而言,“娱乐”依然是其作为娱乐类型节目的主要特色。电视娱乐节目立足于大众的娱乐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的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电视娱乐节目一味地制作娱乐内容将不再是主流。《奔跑吧》第四季作为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以“明星+竞技”构成的娱乐元素配合现实主义题材的表达,的确起到了行业领军作用。
《奔跑吧》第四季节目制作的现实主义倾向,拓展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新的内容构成。近两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如《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的不断出现,以及慢综艺形式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如《向往的生活》,证明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构成不能仅仅局限于“无聊游戏”的娱乐,而应当融入更多的,诸如现实主义题材、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等深层次的、能引发观众思考的新内容。
(二)赋予现实题材新的表达平台
现实主义题材在影视作品中的表达,以电影艺术的表达形态为主流。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其目的在于倡导社会进行改良。以《奔跑吧》第四季为代表的电视节目在内容制作上的现实主义倾向,表明了电视节目这一电视艺术形态将和现实主义题材的表达产生形式与内容上的搭配联系。
现实主义伴随社会改良的需求而诞生,对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现实主义题材需要在当下这个以娱乐为主的媒体环境中,拥有一个崭新的舞台来发挥它的作用。《奔跑吧》第四季的出现宣告了现实主义题材拥有了新的表达平台。
对于电视节目文本而言,只有选择更能吸引大众的文本形式,同时结合深刻的主题价值,方能造就优秀的节目文本。优秀艺术作品的生产,从来都是在内容与形式两者的结合上,找出最适合两者相互表达的搭配方式来完成的。当然也需要考虑到文化语境的因素。以《奔跑吧》第四季第七期《“循”演马戏团》为例,公众对“环形叙事”的叙事模式了解有所欠缺,节目制作者在“环形叙事”的节目形式与现实主义主题内容表达的结合层面忽视了文化语境的因素,忽视了受众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对观者“期待视野”的把握不足,形式的先锋性令观者难以接受,进而也使得节目的主题内容未能完美表达。不过,总体来看,《奔跑吧》第四季的出现,试验性地将现实主义题材用竞技类真人秀的形式来表达,可谓是对现实题材表现形式的一大突破。
综上所述,以《奔跑吧》第四季为代表的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无论是在主题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照,还是为表达现实主义题材所发掘的“影视化书写”,都表现出可敬可叹的创新精神。其显露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为中国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引领了新的航向。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探讨现实问题,发挥娱乐节目本身吸引公众视点的能力,引领公众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将成为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形式的一大主流趋势。
注释:
①[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79.
②总局发出 《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EB/OL].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5-07-22.http://www.nrta.gov.cn/art/2015/7/22/art_113_27532.html.
③刘红.东方卫视的现实主义综艺创作观[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19(04):54-59.
④[英]索尼娅·利文斯通.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M].龙耘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249.
⑤陈一,张旺,卢子凌.现实主义与“新节目”的诞生[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19(04):49-53.
⑥[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
⑦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70-79.
⑧[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