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调研与启示*
——以美国排名前10位的高校为例

2021-02-04赵雪芹莫长镭雷春蓉

图书馆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文图书数字

赵雪芹 莫长镭 雷春蓉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武汉 430062)

1 引言

数字人文是近年来人文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吸引了历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关注,图书情报学科也对其展开了持续的研究与实践,其中不乏理性的思考[1]。已有的研究表明,数字人文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技术与工具,图书馆馆藏为数字人文研究和项目实践提供了重要资源[2]。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图书馆(Library)与博物馆(Museum)、档案馆(Archives)、美术馆(Gallery)被统称为“GLAM”文化遗产机构(Cultural Heritage Institutions)[3]。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图书馆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借助数字人文的热潮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价值的实现,成为图书馆新的挑战与机遇。

对于数字人文热潮下图书馆如何开展数字人文实践,我国学者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刘兹恒、董舞艺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三种可行的参与模式[4]。周文泓、刘静探讨了在数字人文与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领域融合共生的背景下,二者双向建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面向数字人文的发展路径[5]。廖政贸对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发展进行了探析,对比国外的发展提出建议[6]。刘炜认为数字人文的方法体系已经得到了极大拓展,统计分析的对象从文献深入到语词文本、社会关系、时空关系乃至经过模型化之后的各类关系,图书馆在其中的作用无可替代[7]。贺晨芝、张磊开展了图书馆数字人文众包项目实践[8]。除此以外,我国学者亦对国外的数字人文项目进行了介绍,提出对我国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议。如丁敬达、鲁莹对斯坦福大学的数字人文教育实践及图书馆支撑服务进行探究[9],俞德凤对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服务策略展开研究[10],苏敏探索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路径并进行分析总结[11]。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针对数字人文与图书馆的关系和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展开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然而我国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开展相对缓慢,图书馆要在数字人文发展中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必须在实践方面进行突破,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笔者通过初步调研发现,美国一些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如火如荼,在形式上包括利用技术工具开发数字人文专题数据库、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数字人文相关项目、成立数字人文实验室等,内容涉及文学、哲学、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等学科,相关实践值得参考和借鉴。因此,本研究选取英国QS公司发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排行中美国前10所上榜的高校[12],对其图书馆参与的数字人文项目进行调研,从数字人文项目的技术运用、数字人文项目的跨学科合作情况、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奖学金的设立、基于数字人文的展览与服务等四个方面展开网络调研,探寻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的现状与特点,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践提供借鉴。

2 美国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特点

笔者调研了美国QS排名前10的大学图书馆网站的数字人文研究项目及介绍、数字人文技术方法应用等,调研时间为2019年8月25日至12月25日。我们通过对美国10所大学图书馆的调研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参与数字人文的以下特点。

2.1 广泛采用数字技术揭示馆藏资源

美国高校的很多图书馆除了拥有图书资源,也收藏有档案资源,馆藏资源类型丰富,各种手稿、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数字化程度较高,能够结合资源特点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来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我们对10所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中应用的技术进行统计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数字人文项目的基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数据化,将经过数字化和数据化技术处理后的资源作为原材料,在此基础上借助其他技术深入揭示资源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可视化展示等。典型的有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GIS技术、虚拟现实、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

从整体上看,技术应用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的重要基础,通过多样化技术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融合,以专题数据库、线上展览等形式进行多样化呈现,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网站利用机器识别技术构建在线注释书籍(ABO)数据库、哥伦比亚大学以站外数字图书馆的形式描绘出可视化地图。其中,可视化技术是高校应用最广、形式最多样的一项技术,具体反映在图形、表格、图表等形式中,常以社会人物关系网络等方式呈现。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开展的项目Mapping Expatriate Paris: The Sylvia Beach Lending Library Project,将西尔维亚·比奇资料中的图书借阅记录转变成可搜索的数据库和一组在线交互式地图,能够跟踪侨居巴黎的知识分子的地理位置和生活变化,并通过个人书籍的流通反映用户的部分社交网络和书籍发行情况。

表1 美国排名前10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所采用的技术统计

2.2 跨机构跨学科合作开展多元化项目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突出体现了跨机构、跨学科的特性,图书馆与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乃至相关的研究机构合作,进行数字人文项目合作建设与开发。除此以外,数字人文项目往往涉及不同学科的合作,跨学科资源共享与人员协作也是其突出特色。

美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时会将图书与档案资源结合开发。本文对美国10所高校的数字人文项目进行统计,列出部分特色项目,如表2所示。笔者从项目名称、启动时间、项目主持者、项目简介、资金来源与/或其他合作伙伴方面进行调查,发现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历史研究、档案与文献研究、数字人文工具开发、语言与文化研究等领域,资源类型涉及图书、古籍档案、声像档案、地图、手稿等。内容的呈现上展现出强烈的学校特色。例如哥伦比亚大学针对本馆的数字复制品和照片、海报、绘画和手稿的描述以及其他罕见和特殊的图书档案材料进行项目构建;宾夕法尼亚大学借助稀有书籍、手稿、照片和多媒体资源研发书目数据库、目录和图书档案查找辅助工具。

表2 美国高校图书馆部分典型数字人文项目

在项目人员构成和资金来源方面,项目人员主要由项目主持者和合作伙伴构成,项目资金来自学校、基金会的支持和来自地区或国家的项目拨款。笔者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项目的合作对象较为广泛,有其他大学的图书馆、研究中心以及本校其他部门技术人员等,例如耶鲁大学图书馆与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犹太遗产博物馆、大屠杀纪念馆、贝卑尔根-贝尔森纪念馆和博物馆、柏林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等机构合作开展了“大屠杀证词:福图诺夫视频档案”项目。

2.3 设立数字人文实验室与奖学金

成立数字人文实验室表明图书馆对数字人文的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实体组织来促进数字人文的持续发展。作为图书馆的专项部门之一,数字人文实验室将致力于图书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化等一系列工作的探究,属于高度技术化的部门。在调查的10所美国高校中,成立专门的数字实验室的比例为40%,其中,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研讨会或者学术共享的形式对数字人文进行探讨,而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则成立了专门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开展研究,通过对比发现,成立数字人文实验室的高校图书馆对数字人文的重视与利用程度也较高。数字人文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由项目总负责人、数字人文研究员、技术开发人员构成,反映出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

广泛面向公众设立数字奖学金是提高图书馆馆员以及相关人员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都设有数字奖学金,其中耶鲁大学“大屠杀证词:福图诺夫视频档案”项目针对不同人群对该项目所作的贡献,设置了Geoffrey H. Hartman奖学金、Fortunoff / VWI研究奖学金、Fortunoff / USC研究奖学金三类奖学金;数字奖学金的对象包含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高校学生及教师、全球研究人员。这些大学通过数字奖学金或基金会的设立,帮助图书馆招募数字技术人才,促进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

2.4 借助数字人文项目进行馆藏展览与服务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集中体现,高校特色馆藏极具学校特色,通常表现为图书、手稿、口述档案的项目建设与展览等。图书馆通过展览可以增强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与参与度,是提高社会公众对图书档案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33],借助数字人文项目进行特色馆藏的挖掘与展览,利用数字人文可视化技术,可以吸引用户注意力,增强用户与图书馆的交互性,提高参与度。

在调研的10所高校中,数字人文项目的可视化技术较好地体现了馆藏资源特色,提升了展览呈现效果。例如耶鲁大学计划利用其在1970年至2020年期间由43个联盟通过20种语言进行的访谈证词构建元数据仪表盘。该数据仪表盘显示了出生于1890年至1945年间的4 438份证词,通过图表、图像、语义网的形式对这些文字性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为证词的线上展览、用户的查询服务与研究提供便捷。

普林斯顿大学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中则通过采用GIS技术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如伦敦著作家(Authorial London)、藏书家(Bibliophile)、城市自然(City Nature)、邮政地理(Geography of the Post)等8个项目都是如此。其中,笔者对Authorial London项目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体验,用户可以通过传记、文学和地理的角度查找作品。该项目显示、映射和过滤由47名从14世纪到20世纪在伦敦居住与工作的作家,他们的193个作品及其分布的1 600处位置组成的信息,利用地图对材料进行文本解读与信息编制,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将文献内容信息传达给用户。

3 对我国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的启示

通过网络调研美国图书馆参与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的途径及方法,归纳总结出其特点,对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国情和图书馆的机构特点,我国图书馆在参与数字人文项目时可以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优势,以达到促进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目的。

3.1 深度开发馆藏资源以建设数字人文项目

图书馆资源库的开发需要图书档案资源和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拓宽了图书馆收集图书的来源与途径,使收集的图书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例如斯坦福大学通过网络收集图片、视频、音频、手稿等信息,为图书馆开发特色资源库奠定了资源基础。此外,数字人文又为丰富图书馆数据库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通过挖掘图书信息、构建图书间信息关联、智能识别,使图书馆的资源库更加丰富、更具特色。

我国图书馆虽然在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是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图书馆在将数字人文技术运用到深入开发资源方面力度不够,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匹配不足。而美国高校图书馆在这一方面较为重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出多个各有特色的数据库,且将数字人文的相关技术广泛运用到图书资源的收集整理中以丰富特色专题资源库,如斯坦福大学的古籍专题数据库、哈佛大学的电影资料数据库、耶鲁大学的手稿专题数据库等。美国高校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手稿、图书等不同形式的图书档案进行扫描,然后将这些经数字处理的图书档案材料与原生数字图书档案一同数据化,再利用文本分析、信息关联等数字技术构建数据间的逻辑结构与特征,依据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出数据库的模型以构建出数据库系统。我国图书馆需要重视将数字技术熟练地运用到专题数据库的研发过程,开发特色专题数据库以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加强图书资源间的信息关联度,提高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效率。

3.2 加强学科交流并鼓励跨界合作

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机构,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影响下,图书馆事业需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融入新技术、新理念。但从图书馆的学科体系分析,图书馆关联的学科众多,学科联系紧密,并存在学科之间的交融现象。目前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馆员的研究领域较为单一,因此增加学科间的交流,加强与相关技术人员、其他部门、其他机构的紧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图书馆在参与数字人文的路径上应保持“广交流,紧合作”的模式。从我国图书馆网站所显示的情况来看,国内图书馆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不足、缺乏与外界的合作,与档案馆的合作也较少。而美国高校图书馆注重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对象广泛,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对地理、计算机、历史等学科展开交流,通过项目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研究中心等进行合作。例如宾西尼法尼亚大学开展的Gershwind-Bennett Isaac Leeser数字化项目中合作者广泛,包括剑桥大学、美国犹太神学院图书馆、美国犹太历史学会等。鉴于此,我国图书馆界可以定期开展研讨会或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广泛邀请各学科、各领域的人才分享科研成果,促进图书馆与历史、计算机、地理等学科之间的交流,加强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合作开展项目的方式,加强图书馆与外界技术人员、其他研究中心和相关机构的联系与交流。

3.3 创立数字人文项目及研究中心

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并设立研究中心是提升图书馆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体现出其数字人文研究的集中性、专业性和创新性。数字人文提供了一种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能够将特色图书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挥其人文价值,因此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是数字化时代的大势所趋。我国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丰富,但数字人文项目的设立严重缺位,开发力度不够,社会公众认知水平低下;而美国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数字人文项目体现出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的特色,并设立极具自身特色的数字人文中心,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

被调研的10所美国高校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的形式较多,在数量上差距不大。据笔者观察,设立了研究中心的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开展越多,图书馆的工作开展情况就越好,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愈加深刻。图书馆工作者搭建支持互操作的馆藏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了图书档案材料的人文与艺术价值[2]1-9。我国图书馆的项目开展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国外相关实践,项目的开展可以从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图书收集、成立研究中心对图书资源进行开发、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等方面进行,项目的形式可以从建设特色数据库、图书信息资源的可视化、“图书馆—用户”的交互服务等方面出发。通过开创数字人文项目和设立研究中心,强化图书馆的基础建设,突出图书馆的特色,强调图书馆资源的独特性。

3.4 活用方法工具以增强用户体验

如何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交互感一直都是图书馆在探索的问题。数字人文的产生给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将现代科技融入图书馆的建设当中并通过线上和线下展览的形式让用户感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可视化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人文相关技术都是对图书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对图书价值的深度挖掘,同时这些技术的运用给予用户直接的视觉刺激,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构建的奥比斯:罗马帝国的地理空间网络模型、斯坦福大学的地理关系网络模型、耶鲁大学的元数据仪表盘等。

图书馆主要通过展览与服务让用户参与体验。在展览形式上,国内图书馆的展览形式基本以馆内实物展览和线上数字化展览为主,展览形式较为简单;美国高校图书馆展览形式多样,线上的有统计图表、地图查找等,线下的图书馆展览形式有VR虚拟体验等。在服务方式上,国内图书馆服务方式较为传统、单一,用户的参与感和交互感不足;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多元,不仅线上借助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等方式进行服务,而且线下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服务模式并存。活用数字人文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一方面是对图书信息的深度开发及利用,另一方面也是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型。因此,我国图书馆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展览与服务形式,运用数字人文的相关技术来对图书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图表、交互式地图、虚拟体验、智能识别使资源活化,构建出元数据仪表盘、地理交互式系统等交互平台,以满足数字化时代多元的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扩大用户的交互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与满意度,以增强用户体验。

4 结语

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项目有利于加强对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本研究通过对美国排名前10的高校图书馆进行调研,总结出美国高校图书馆具有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专题信息库、跨学科合作开展多元化项目、设立数字人文实验室与奖学金、通过数字人文进行馆藏展览与服务的特点。我国图书馆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利用数字技术丰富特色资源库,活用方法工具,增强用户体验,创立数字人文项目,设立研究中心等。通过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的成功经验,国内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与技术水平,与其他文化机构展开合作,通过数字人文项目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好地实现馆藏资源的价值。

猜你喜欢

人文图书数字
人文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答数字
班里有个图书角
人文绍兴
数字看G20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