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山阳县茶叶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1-02-03李琳

农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茶叶

摘要:陕西省山阳县位于西部茶区北缘,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超过40年的种茶历史。因其生态环境优良,土壤偏酸性且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早春气温回升慢,干物质积累丰富,茶叶品质好,已成为陕南茶叶的一支新秀。但仍存在着耕作管理方式粗放、生产加工成本高、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慢、品牌多乱杂等影响和制约茶叶高质量發展的问题,从积极引进人才、加大技术指导、品牌建设、宣传展销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茶叶高质量发展建议。

关键词:茶叶;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S57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300080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 in Shanyang of Shaanxi: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i Lin

(Shaanxi Shanyang County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Shanyang 7264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Shanyang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is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western tea region in China, it has more than 40 years of tea cultivation history since the 1970s. Because the county has good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idic soil rich in zinc, selenium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slowly rising temperature in early spring, and abundan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ts tea quality is good and outshining in southern Shaanxi.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hanyang tea, such as extensive farming management, high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costs, slow promotion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insufficient brand building effort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igh-quality tea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introducing talents, increasing technical guidance, brand building, publicity, exhibition and policy support.

Keywords: Te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rand Building; Suggestions

0引言

茶是世界公认的绿色健康饮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是中国最富文化特色的农产品,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陕西省山阳县位于秦岭南麓,33°09′—33°42′N,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工矿业污染较小,森林覆盖率达68%。产茶区主要分布在鹘岭以南、海拔600~1000 m的山坡地带。茶区土壤呈弱酸性,基岩半风化体的石渣碎粒碎片较多,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2]。高山出好茶,山地小气候相对于川道气候而言,昼夜温差较大,云雾较多,湿度较大,茶叶生长季降水量可满足茶叶生长需要[3],加之早春气温回升慢,昼夜温差大,茶叶萌发生长慢,干物质积累丰富,茶叶品质好,近年来已成为陕南茶叶的一支新秀。但是,山阳茶叶仍存在着耕作管理方式粗放、生产加工成本偏高、标准化技术落地难和产品品牌多乱杂等突出问题。近年来,南方多数茶区都着手开展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地域特色的体制机制。与南部茶区相比,目前,商洛市乃至全省开展茶叶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在当前脱贫攻坚大背景下,茶业产业作为山阳县一项带贫益贫,有力助推脱贫攻坚战的好产业,开展茶叶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对于县域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际,率先开展本县区茶叶高质量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今后当地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学界迄今为止尚未达成一致认识。吴沛良[4]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应聚焦农产品供给高质量、农业投入品使用高质量、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质量、农业资源利用高质量和农业改革创新高质量5个方面。赫修贵[5]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以生产优质农产品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统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保护生态的农业全面绿色发展新模式。武甲斐[6]则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概括为农业生产端的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共享创新下形成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产量、农产品质量的高度优化。仝爱华[7]研究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在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大环境下,以农业科技引领推动为手段,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合各地的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以高素质的农业经营者为核心,使用优质环保的农用物资投入品,采用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经营者收入、提高中国农业综合竞争力,达到综合提升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郭立珍[8]对茶叶高质量发展研究后认为茶业是我国的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茶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徐代刚[9]针对铜仁市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研究分析陕西省山阳县茶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下一步山阳县茶叶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提供可借鉴可遵循思路。

1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省山阳县高度重视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山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按照“注重特色,做大基地,做强龙头,打响品牌”的发展思路,以核桃、畜牧、药业、蔬菜、茶叶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板块发展、高产高效的原则,在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优质量、做强品牌上下功夫。在全市率先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制定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生产储运档案,实行产品质量源头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10]。“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围绕“陕南生态黑猪、秦岭山地肉鸡、核桃、魔芋、九眼莲、香菇、木耳、茶叶”等特色产业,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打响山阳秦岭生态农产品品牌。在漫川、法官、延坪、宽坪等鹘岭以南地区,通过坡改梯、茶园改造、灌溉设施等,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全县发展茶园1.04×104hm2,其中可采摘面积6.7×103hm2[11],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山阳茶叶在产业发展中崭露头角,在脱贫攻坚中带动贫困户脱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产地生态环境优越

山阳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茶园大多分布在中高山区,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种植模式,“三山夹两川”的地貌格局显著,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12-13]。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山地气候,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山阳核桃、茶叶、食用菌、九眼莲、中药材等物产丰富,素有“西部药乡”之美誉[14]。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地域优势,山阳县紧紧围绕“陕南生态黑猪、秦岭山地肉鸡、核桃、魔芋、九眼莲、香菇、木耳、茶叶”等山阳“八大件”特色产业,秉承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截至2019年底,累计认证农产品“三品”64个,其中:茶叶22个、蔬菜14个、食用菌7个、鸡蛋10个、猪肉4个、其他7个。2018—2019年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省市有关要求,积极探索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工作[15]。目前,县域内优势农产品特色明显,九眼莲、核桃、茶叶、香菇、魔芋等农产品享誉省内外[16],特别是山阳茶叶,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省内外形成了一定影响,山阳茶叶已远销俄罗斯、美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地[17]。

1.2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山阳县茶产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从浙江、安康等地引进浙江、紫阳群体品种茶籽开始试种茶叶[18]。历经初期艰难发展、联产承包毁茶种粮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逐渐恢复发展及2013年以来的快速发展等4个阶段。种植面积、产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6.7×102hm2、5 t发展到2013年的4.3×102hm2、200 t。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茶叶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山阳县借助“西部大开发”,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开始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茶叶种植加工迅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后,中国扶贫开发开启了新的时代,扶贫主体、扶贫对象、扶贫手段都实现新的突破[19],山阳县委县政府按照商洛市特色农业攻坚战要求,将茶叶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长效主导产业,大力支持发展。至2019年底,全县发展茶企28家,生产基地面积666.7 hm2以上的3家,年产量5 t以上的20家,生产加工量占全县的67%。全县茶叶总面积、总产量分别达到1.04×104hm2、1050 t,产量是2013年的5.25倍,产值3.6亿元,带动3686户贫困户13269人稳定脱贫,山阳茶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

1.3品牌集群逐步形成

随着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县上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工作。依托山阳县天竺系列名优绿茶具有的色泽翠绿,锋豪显露、汤色绿亮、回味悠长等特点,山阳县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逐步形成“天竺翠峰”“天竺红茶”区域公共品牌[20]。同时,山阳县狠抓农产品品牌认证工作,目前注册茶叶商标21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绿茶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另有15个绿茶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1]。山阳福青山、山阳金桥等2家茶企获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拥有百亩以上茶园的企业50家。市县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山阳茶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县茶叶产业协会积极组织并成功举办了山阳县首届“天竺翠峰·春天的味道”为主题的茶叶推介会;在西安参加了“非遗路·县域行——山阳县文化旅游精品资源推介会”;组织参加第十八届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积极宣传推介山阳茶叶。2018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玛德琳餐饮集团与山阳县金桥茶业有限公司在山阳县签订了《中国陕西金桥茶业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餐饮集团购销茶叶协议》,每年直销哈萨克斯坦玛德琳餐饮集团40 t成品茶叶,开启了山阳茶叶走向国际的新篇章。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山阳茶叶品牌优势显著提高,知名度大幅提升。“竺仙”牌秦岭泉茗、“莲花翠茗”“江祝”“天竺山仙茗”多次荣获省部级茶叶展销金奖、银奖。“竺仙”牌秦岭泉茗荣获中国茶叶学会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优质茶奖和陕西省优质茶叶评选金奖,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1.4产业融合不断加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及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都提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之一[22],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被放在首位,表明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23]。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乡村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24]。山阳县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茶旅产业融合具有较好的基础。陕西省制定“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后,县上及时制定出台了《山阳县关于实施农业特色产业“4+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實乡村振兴基础的意见》《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茶叶作为脱贫增收的“十大脱贫产业”之一,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茶叶产业的基地建设、品牌宣传、科技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引进等,全县每年新发展茶叶2×102~4×102hm2 [25]。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每个企业派驻1名科技特派员,鼓励通过技术、资金入股,指导企业发展茶产业。实施茶、旅、脱贫攻坚融合发展战略,集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于一体,增强宣传效果,带动产品销售,许多公司产品供不应求[26]。流转荒山荒坡,采取林地入股、茶园入股、贫困户进入企业务工、年底统一分红等模式,将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有效确保产业发展与稳定脱贫有机融合[27]。

2存在问题

2.1耕作管理方式粗放

山阳县地处西北茶区北端,33°N,春季气温回升慢,降雨量偏低,病虫害发生普遍较轻[28]。茶叶基地大多在海拔600 m以上的中高山区,受地形条件、管理模式限制,一直沿用传统耕作管理方式,过去茶业生产主要是靠天吃饭,基本不具备灌溉条件,化肥、农药用量少,多数地块不用农药。笔者在开展抽检、产品认证过程中发现,生产者自恃农药、化肥用量少,生产环境条件好,不重视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生产者凭经验生产,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规范管理意识不强,在农事生产记录方面不重视,如:茶园除草、施肥、灌溉、修剪、采摘等不记录或者记录不规范,对员工健康与安全、动物福利、野生动植物保护、抱怨程序处理等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不利于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29]。

2.2生产加工成本偏高

由于山阳县茶叶基地海拔高,交通不便,生产资料运输、施用成本高。县上对农资监管较为规范,违规使用投入品现象较少[30]。山区茶园机械化程度低,茶园除草、施肥大多靠人工完成,每年人工除草、采摘成本约9000~15000元/hm2,用工成本高,而土壤瘠薄,春季降雨量偏少,茶叶单产低,导致比较效益偏低[31]。在茶叶生产加工方面,由于当地茶叶生长速度慢,茶形普遍不美观,为追求色香味、感官等方面的完美,山阳县茶企在春茶毛尖茶形上做足了文章,通过聘请外地炒茶师傅、聘用技术人员等方式,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和外观质量。甚至在红茶生产中,不惜重金聘请南方茶区师傅,这些措施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2.3标准化技术落地难

通過近几年的发展,山阳县茶叶已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及管理技术已难以适应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标准化生产就是要对茶叶生产过程中决定茶叶品质特色的关键因素进行控制,防止产品品质特色丧失[32]。为了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提升山阳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山阳县农业部门组织人员制定了《山阳县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县农技站、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大力推广。政府部门也加强引导,出台茶叶发展支持政策,派驻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培育职业农民,但是,由于生产技术推广与企业实际生产未能有效衔接,标准化生产技术理论性强,部分环节缺乏可操作性或者与生产实际不适应,在基层推广难、落地实施难。另一方面,茶叶企业亟需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物流、网络信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引入企业落地生根[33],才能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满足茶叶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2.4产品品牌多乱杂

实施品牌性建设对中国名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品牌战略规划能够显著提升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在消费者群体之中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加强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信赖与支持[34]。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转变,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山阳县加快推进茶叶品牌认证工作。全县虽注册茶叶商标21个,但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仅3家,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约50家,立足自身利益,小茶厂、小作坊众多,品牌多乱杂,生产加工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山阳茶叶的声誉。市、县虽进行过茶叶品牌整合,但由于在整合过程中,过于注重区域公用品牌,削弱了企业品牌,加之宣传引导不到位,致使部分企业仍持抵触情绪。有的企业商标仍沿用过去传统茶厂的名字,以村、社区命名,在外地知晓率不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对策建议

3.1开展人才引进

基层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引领地方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5]。近年来,中央及地方都把人才工作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培养、开发和争夺力度[36],陕西省商洛市出台了《商洛市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山阳县积极开展农业人才引进,但由于陕西省尚无专门茶学专业培训高校,南方院校高校毕业生来贫困地区就业意愿不强,导致招聘专业人才难。加之山阳县茶叶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具有排他性,思想观念落后也是制约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派员学习南方茶叶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摆脱传统管理观念束缚,尽快向现代化管理方面靠近。山阳县派驻市县科技特派员210人次,驻茶叶企业科技特派员30余人,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强技术指导,鼓励以技术、资金入股,强化企业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引进先进加工生产设备、先进加工工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落实中高级职业农民贷款支持政策。政府、科技人员、企业、职业农民拧成一股绳,全力抓好山阳茶叶高质量发展工作[37]。

3.2强化生产技术指导

要加快修订完善《山阳县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体系,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逐步补充完善,吸纳农技人员、茶园管理、茶园加工厂技师的意见建议,注重规范的实用性,确保实现山阳茶叶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把山阳茶叶打造成为全县新业态经济增长点。根据茶叶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快实施老茶园改造、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推广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发挥大中型沼气项目作用,探索“沼—畜—茶”循环农业新模式。实施测土配方技术,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提高现有茶园茶叶的单产、品质和经济效益,是当前我县茶叶生产发展的重点[38]。开展质量追溯,结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提升行动,将全县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广二维码追溯,突出原产地,全面提升茶叶品质[39]。

3.3实施品牌战略

在品牌整合过程中,注重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更要兼顾企业品牌,维护企业利益,避免“一刀切”,鼓励企业开展茶文化建设,注重文旅结合,让企业有发展动力。借力省、市茶叶发展支持政策,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全面落实商洛市政府开展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创建工作,挖掘山阳茶文化,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优势、地理区位优势,组织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鼓励茶叶生产企业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技术(CAQS-GAP)试点,引导企业规范管理,注重向特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山阳茶叶品质内涵,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增加产品附加值。依据消费者不同需求,提升包装标识质量,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40]。

3.4积极展示展销

山阳茶叶过去一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每年生产的茶叶主要满足本市、本县消费者需求,品质虽好但茶形不美观、包装过于简单。建议在提升产品品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因人、因时、因地域实施不同包装,在包装上着重体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中国康养之都”,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让企业负责人走出县域,拓宽思路,借势大型展会,“搭台唱戏”宣传推介[41]。加大茶叶宣传展示力度,让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消费者认识、了解北方茶的优点,让山阳茶叶走向大中城市、走出国门,倒逼山阳茶叶从外观、质量和品质上全面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3.5加大政策支持

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县上一是加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力度,突出主导产业,用于茶叶等产业发展,注重同产业扶贫、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二是加大税费优惠力度,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和税前扣除等手段,鼓励发展茶叶产业。三是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支持产、学、研结合,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为创建品牌奠定基础[42]。同时,要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扶持,结合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为山阳县茶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资金、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实施二元扶持,对面积666.7 hm2以上规模化茶叶企业,在龙头企业评定、茶旅文化結合、园区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对中小茶企鼓励品牌整合,在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等方面进行支持[43-44]。

4结语

笔者认为山阳茶叶作为西部北缘茶产区高山茶,具有独特的产品品质优势,农药、化肥施用量少,多数地块不使用农药、化肥,产品质量安全,随着近几年的宣传推介,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逐步得到认可。针对山阳茶叶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人才引进、技术指导、品牌建设、宣传展销和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只有提升品质,增强安全性,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结合“茶叶小镇”建设,引导支持建设一批集聚名茶产业、人文历史、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等资源于一体的茶庄、茶园、茶主题公园,才能培育多元化茶业新业态[45]。通过山阳茶叶高质量发展,形成品牌,增强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扶贫脱贫带动能力,为下一步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慧英,操君喜,唐劲驰,等.“五品”支撑英德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茶叶,2020,42(4):62-66.

[2]郑孔河.山阳县茶叶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及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8(13):37.

[3]田玲,仰孝春,郑光祥,等.山阳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35,37.

[4]吴沛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打造绿色食品大省[J].群众, 2018(14):68.

[5]赫修贵.积极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北方论丛,2019(3):8-14.

[6]武甲斐.太原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框架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9(7):44-52.

[7]仝爱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J].乡村科技,2019(34):23-25.

[8]郭立珍.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再探近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衰败的原因[J].江苏商论,2019(6):42-47.

[9]徐代刚.铜仁市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茶叶,2020, 42(4):57-59.

[10]山阳县人民政府网.山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20- 04- 30).http://wenku.baidu.com/view/ e33734e29b89680203d825b6.html.

[11]山阳县人民政府网.山阳县“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EB/OL].(2015-12-28)[2020-04-30].http://www.shy.gov.cn/info/1013/3722. htm.

[12]孔敏婕,李同昇,杨华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分区研究——以陕西省山阳县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9(5):781-790.

[13]王东柱.山阳县茶叶产业发展思路[J].陕西林业科技,2016(3):58-62.

[14]山阳县人民政府.山阳概况[EB/OL].(2020-03-15).http://www.shy. gov.cn/xq/sygk.htm.

[15]董自庭,李庆江,邵宝成,等.商洛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探索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4):87-89.

[16]张建锋,董照锋,李琳.山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的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4):96-99.

[17]刘欢.商洛茶叶走出国门销往哈萨克斯坦[N].商洛日报,2019-01-21.

[18]张健.山阳茶叶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7(2): 27.

[19]谢桂英,董自庭,张乐,等.山阳县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工作成效及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205-206.

[20]王新军,王攀,吴珍,等.商洛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13,27(2):45-48.

[21]刘烨潼,张玮,张凤娇,等.天津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9(9):12-14.

[22]成党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陕南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陕南安康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4):175-179.

[23]许咏梅,芦炜杰.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7省27县的实证研究[J].茶叶,2019,45(4):205-211.

[24]谢艳乐,祁春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机理及对策[J].中州学刊,2020(2):33-37.

[25]王昕,张宏.荒山上的“绿色银行”山阳县发展茶叶产业带贫增收调查[EB/OL].(2020- 01- 16).http://sx.sina.com.cn/shangluo/economy/2020-01-16/detail-iihnzahk4417903.shtml.

[26]余超,聂淼,孙博非.陕南地区“养-茶-游”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析[J].草业科学,2019,36(3):898-905.

[27]王周扬.中国贫困县扶贫开发PPP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9.

[28]董照锋.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商洛茶业竞争力研究[J].茶叶学报, 2017,58(2):85-90.

[29]段建真.实施《良好农业规范》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J].茶业通报, 2008(1):10-12.

[30]韦征,杨亚丽.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9(8):79.

[31]王丽.浅析山阳茶叶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6(18):229,298.

[32]鲁成银.茶叶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建设[J].中国茶叶,2014,36(6):18-19.

[33]刘敏,徐超,葛晋纲,等.江苏省茶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51-253,255.

[34]张瑞霞,郝庆禄,胡静燕,等.中国茶叶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茶叶,2016,38(5):72-73.

[35]刘益男,魏政.人才竞争中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探析——以广东湛江热带农业科研单位为例[J].农学学报, 2019,9(12):83-86.

[36]張秉宇.关于两种“支撑型”人才培养规划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3):92-94

[37]郑菲菲.乡村振兴视角下茶产业人才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展望, 2019,15(11):84-87.

[38]陈立杰,陈旭晖.加强低产茶园改造促进茶叶生产发展[J].耕作与栽培,1997(3):64-66.

[39]许亮,蔡致霖,尹健蓉,等.从种植和加工视角浅析茶叶产业建设和供应链质量追溯系统的优化研究——以九江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101-102.

[40]王惠贤.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J].福建茶叶,2019,41(8):118.

[41]第二十一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参展企业选刊[J].湖南农业,2020(1):22-23.

[42]侯升林,朱金城,马铭泽,等.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3):76-78.

[43]张皛.基于茶文化的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战略[J].山西农经,2020(1):25-26.

[44]陈绪敖,唐德剑,祁蒙,等.基于品牌整合理论的安康富硒茶品牌管理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9,31(7):138-143.

[45]冯海强,罗列万.浙江省茶叶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讨[J].茶叶, 2018,44(1):21-24.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