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阅读推广的路径与策略*
——基于扎根理论的村民阅读现状质性分析
2021-02-03郑雨霏蓝依纯常雅璇
郑雨霏 蓝依纯 常雅璇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710100)
目前,判断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及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国民整体阅读能力,全民阅读关乎国家发展与文化繁荣[1]。而中国是农民占比较大的人口大国,同时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一环。所以农村阅读推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浙江、陕西、内蒙古3省10个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村民进行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构建村民阅读现状模型。通过此模型探索乡村阅读现状的成因以及促进阅读的针对性策略。
1 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阅读推广”的定义讨论颇多。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国外的“阅读营销”衍生而来,将市场营销理论运用到图书馆推广阅读之中[2]。国内学者张怀涛综合许多学者的研究而提出较为全面的定义:个人或社会组织为推广阅读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3]。随着“全民阅读”战略的提出,学者们越来越关注“阅读推广”的研究。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农村阅读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3个方面:一是农村阅读推广的策略,二是部分地区成功的案例以及经验总结,三是农村阅读推广带来的作用。然而,一般来说,成功案例的地域性较强,基本属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的地区,难以全面推广。而且,大多研究着眼于农村阅读资源与服务的建设,较少关注到村民本身。一些文献仅着眼于农村儿童[4]、农村留守老人[5]等特殊群体或者某一特定年龄段人群提出阅读推广的策略,较少从村民整体角度进行研究,推广措施难成体系。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即研究人员在开始研究之前未提出任何理论假设,而是直接从实验观察中进行,从访谈资料中归纳出相关的概念,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6]。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编码的程序扎根理论过程[7],运用Strauss等提出的“因果条件-现象-介入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8]将分散的概念进行串联,得出故事线,最终创建理论模型。
2.2 数据来源
笔者采用了目的性抽样方法。为得到较为全面的数据,使采集到的样本种类尽可能多地涵盖现有农村的村民阅读现状,笔者选取浙江、陕西以及内蒙古3个不同省份的共计10个不同经济水平的农村进行调研。在每个农村选取不同年龄与职业的5-7名村民进行单独访谈,最终得到50份访谈录音。访谈对象均为调研地区的当地居民,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3 研究过程
笔者在了解被访者的基本信息之后,主要从个人阅读情况(阅读意愿、阅读频率、阅读方式等)、对阅读的看法、个人与公共阅读场所的联系4个方面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及时记录访谈情况(访谈音频录音和录音转录文本等),以此来把握被访者的阅读现状。最终得到录音累计时长约350分钟,转为文字总计四万余字。编码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编码过程
(1)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中,将资料进行逐步的概念化和范畴化,通过概念与范畴反映访谈内容。它的步骤具体分为定义现象、挖掘范畴、命名范畴、挖掘范畴性质与维度4个步骤。
在此编码过程中,通过QSR Nvivo11.0软件对访谈文字进行三级编码,由于编码过程较为繁琐,故借用Nvivo11中的自由节点代表标签,用“mm+序号”表示;二级树节点代表概念,用“M+序号”表示;一级树节点代表范畴,用“m+序号”表示,共得到321个标签,139个概念,最终归纳出99个范畴。
(2)主轴编码
在主轴编码过程中,通过典范模型(paradigm model)分析各概念之间逻辑关系。典范模型具体指“因果条件→现象→介入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此模型是扎根理论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可以将分散的范畴联系起来,找到其中的关系,挖掘其中的含义。通过典范模型,共提炼出目的性索书、阅读红利、阅读模仿、结伴阅读等17个主范畴,整理得到17个主轴译码。
(3)选择编码
选择编码是指通过选取主轴译码中的核心范畴,将它与其他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中关系并剖析核心范畴的属性的过程。
在选择编码过程中,通过已开发出的范畴、主范畴以及关系等,提炼出4个核心范畴,并各自建立故事线,在核心范畴与主范畴之间建立关系,得到村民阅读现状4个模型。
4 研究结果
4.1 村民阅读现状模型
根据扎根理论三步骤,最终得到4个村民阅读现状模型,分别为明确指向型、环境推动型、阅读消遣型和阅读推动型。
4.1.1 明确指向型
该类型村民主要为学生与工作人群,以及部分因教育需要等有特殊需求的人。此类阅读者通常是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做出阅读行为,因为通常可阅读时间少而又希望得到一定的阅读红利[8],他们常常会带有目的性地索书,最后导致阅读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缺乏阅读其他书籍的意愿和兴趣。
图2 明确指向型选择性译码
4.1.2 环境推动型
该类型村民主要分布在学生群体以及部分具备文化基础的村民中。此类读者大多受到村委、学校举办的阅读活动以及家庭阅读氛围等影响,产生模仿型阅读以及感染性阅读行为。在奖励机制与阅读红利的推动下,他们会积极参与阅读活动。部分此类读者希望存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结伴阅读。
图3 环境推动型选择性译码
4.1.3 阅读消遣型
该类型村民往往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且爱好阅读,他们将阅读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因公共阅读场所藏书多且有良好的阅读环境,一部分读者会选择经常性地前往公共阅读场所阅读。当下书籍获取渠道多样,此类阅读者会经常性阅读以达到愉悦身心、自我提升的目的。
图4 阅读消遣型选择性译码
4.1.4 阅读缺失型
该类型村民主要为老年以及部分中年或青年群体。老年村民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阅读,虽空余时间多却没有阅读环境,并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经常通过实体或虚拟娱乐消遣时光而不愿前往公共阅读场所尝试阅读。部分老年村民会因为生活单一而产生空虚、无聊的情绪。而部分中年或青年村民因工作或学习可阅读时间少,认为处理完工作、学习或生活事务后已经无暇阅读,但此类人普遍存在对于自己的阅读现状表示不满的状况。
图5 阅读缺失型选择性译码
4.2 阅读现状总结
图6 村民阅读现状统计
图7 阅读现状年龄分布
在本研究调研的50组样本中,阅读缺失型与明确指向型村民占比相对较大,环境推动型与阅读消遣型村民占比相对较小,但从整体来看4种类型村民数量差别较小。从中可以看出,许多村民会因为自身需求、环境推动等原因参与阅读活动。
从阅读现状的年龄分布来看,老年村民群体中阅读缺失型与环境推动型占比较大;中年村民群体中明确指向型与阅读消遣型读者较多,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阅读缺失的情况;青少年村民群体4种阅读类型分布差别不大。
图8 阅读频率统计
图9 各村阅读平均时间
本次研究主要调查了3个地区——陕西省、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就调查数据来看,不同地域的村民之间的阅读情况(如阅读时间、阅读频率)存在一定差距,且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村之间也存在差异。从阅读频率来看,三省份的阅读频率比例存在差别;从月阅读时间来看,同为内蒙古自治区的NB村和TL村其现阶段阅读时间也有较大差异。从中可以看出,阅读也会受地域或是生活环境影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要因地制宜。但从整体来看,随着“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的不断推进,农村阅读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在访谈中了解到的读书节、阅读讲座、夜校等活动的举办。
5 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对不同乡村的走访调查,了解村民阅读现状,笔者最终得到4个村民阅读现状模型。针对调查得到的阅读现状与查阅得到的乡村阅读具体数据,发现农村阅读情况虽已得到改善,但总体情况仍不理想。从2015年到现在,农村居民阅读量波动上升,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达到3.64本,较2017年的3.35本高出0.29本,农村阅读情况得到改善。同时,据2018年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综合阅读率为73.0%,比城镇居民低14.5个百分点,城乡阅读方面的差异明显[10]。本研究探索其发生的原因,以期为乡村阅读推广提供参考。
5.1 阅读情况改善的原因
(1)思想理念进步是根源。农村的脱贫致富使得村民的关注点逐步从经济转向精神层面的建设。从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长辈希望晚辈通过阅读增长见识、积累知识,很多村民希望通过阅读提升能力,以此帮助其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形成明确指向型阅读。阅读是国际国内社会的普遍倡议,是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关键所在[11]。村民逐渐接纳阅读成为农村阅读情况向好的根源。
(2)经济快速发展是基础。截至目前,全国97%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94%的贫困县实现了摘帽[12]。从与Z村村干部的对话我们了解到,脱贫攻坚是首要工作,精神建设是在实现脱贫后考虑的事。B村一受访者也表示,生活的物质压力已致使其无暇阅读。由此可见,只有在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上,各村才有财力与精力进行阅读推广建设,村民才有时间与精力参与阅读。
(3)村委政策支持是助力。研究发现,部分农村自行举办的阅读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响应,如读书节、阅读讲座、夜校等活动的举办,可以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的习惯,促成阅读缺失的群体向环境推动型转变。因此,村政府合理的阅读支持可以助力阅读现状不断改善。
(4)多元阅读方式是桥梁。听书、电子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互联网的普及为一些农村寻找阅读资源提供了捷径,解决了其阅读难的问题。可见,多元的阅读方式可以搭建阅读和村民之间的桥梁。
5.2 阅读状况城乡差距较大的原因
(1)低文化水平人口的存在。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达4.95%[13]。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村民,其中大多为老年村民。对于阅读缺失型的老年村民来说,其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无法融入阅读活动,因而选择不参与阅读。且他们因文化水平低产生自卑心理,而拒绝前往公共阅读场所。因此,促进此类人群阅读是农村阅读状况向好发展的重要环节。
(2)村图书馆阅读资源的缺乏与闲置。为了解乡村公共阅读场所的使用现状,本研究对每个村的村官进行了专题访谈。从中了解到,虽大多数乡村都配备了公共阅读场所,但存在书籍更新频率低、无专人管理、图书室无人问津等问题。此外,村民对于村图书馆、图书室或是农家书屋了解甚少,大部分村民不知道有公共阅读场所存在。部分村民甚至因为缺乏阅读资源放弃阅读。因此,继续完善村公共阅读客观环境和资源至关重要。
(3)阅读服务形式的固化。阅读服务形式的固化首先体现在特殊阅读服务的缺失。农村中存在着大量阅读推广中的特殊人群,缺少特殊服务使得他们无法阅读,甚至被拒绝进入公共阅读场所。因此,增设特殊服务帮助特殊群体参与阅读也须引起重视。同时,从本研究访谈了解到,虽部分村委会已在阅读推广方面举办了相关活动,但形式多半为读书节、阅读讲座等传统活动,并没有创新阅读活动形式,也激发不了村民的阅读兴趣。
(4)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与中年村民会因学习、工作的原因缺乏阅读时间。面对生活压力,很多中年人表示习惯于通过手机娱乐消遣时光;许多少年儿童也因学业压力过重缺少阅读时间。但相较于中年人,少年儿童有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较强的阅读意愿。
6 策略与路径
基于阅读现状及其原因,笔者依据不同的阅读现状类型,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乡村的阅读推广提供可行路径。
6.1 加快村公共阅读场所的建设与宣传
6.1.1 因地制宜,借鉴优秀案例
不同农村可根据本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借鉴成功且适合本村情况的案例,如H村图书室“有专人管理”“在借书的时候全都是自动化的”,N村“有电教馆”“和内蒙的大学和大专院校有共建”。农村经济发展为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的乡村公共阅读场所提供可能性。同时这对于吸引环境推动型以及阅读消遣型读者非常有帮助。这些读者对阅读环境与阅读书籍均有较高要求,当乡村公共阅读场所可以满足读者需求时,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6.1.2 加大宣传力度
调研发现,多数村民不知道村图书室的存在且没有前往的意愿。事实上,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政府供给和农户感知间存在较大差异,政府供给远高于农户感知[14]。图书馆资源闲置造成城乡阅读状况差距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宣传栏张贴、传单宣传、公众号等宣传方式令更多村民感知到图书室的存在,产生前往阅读的兴趣,以减少公共阅读资源的浪费。
6.2 举办阅读活动,创新阅读活动形式
在调研过程中,举办阅读活动的乡村并不多。即便举办阅读活动,其能否发挥预期作用仍然存疑。阅读活动的固化阻碍了阅读推广的效用。所以,创新阅读活动形式尤为重要。
6.2.1 建立奖励机制
举办阅读活动并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增加阅读红利,吸引环境推动型读者和明确指向型读者参与阅读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环境推动型阅读者数量的增加,将阅读缺失型与明确指向型村民向阅读消遣型村民转变,并增加阅读消遣型村民的娱乐消遣方式。如对个人征信较好的村民发放购书券或报销其个人购书费用。这样既促进了农村征信体制的完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阅读的发展[15]。
6.2.2 举办线上阅读活动和表演类阅读活动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笔者调查的村子均实现网络覆盖,线上阅读活动成为可能。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连续11年呈上升态势,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9]。举办线上阅读活动符合数字阅读的发展,能吸引更多村民参与活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16]。
举办活动前,应调查村民的兴趣,以此提高参与度。农村中更常见的是文化娱乐活动,村民参与度高,如Z村春晚、篝火晚会等。可借鉴此形式,开展表演类阅读推广[17],如绘本剧、戏剧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符合阅读缺失型村民的实体娱乐的行为策略。除此之外,表演性活动的文化要求低,不会对文化水平低的村民和部分阅读缺失型村民造成心理负担,可以缓解他们的自卑心理,激发他们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针对阅读缺失型村民,村图书室可以进行服务活动化转变,促使其向阅读消遣型村民转变。如美国奈特基金会[18]在图书室内进行歌舞、音乐表演。
6.3 聚焦阅读推广中的特殊人群
在乡村阅读现状模型中,阅读缺失型是阅读推广中难度最大的类型,应重点关注。这类读者往往指向特殊人群。阅读推广中的特殊人群[20]指不能使用常规图书馆资源的人群,还包括缺乏阅读意愿的人、文盲或半文盲、儿童等,面向特殊人群的阅读推广是一种建立、改造、重塑个人阅读行为的服务。
6.3.1 开展老年阅读教育
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村民。对于老年村民,虽然其中存在着大量文盲或半文盲人群,但在访谈中老年村民大多有较多空余时间,且愿意接受老年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可以由村图书馆定期召开老年培训班,培养其读写能力,使老年村民学有所获。
6.3.2 增强村民阅读意愿
对于阅读缺失型与明确指向型中缺乏阅读兴趣的村民因其阅读数量少,故普遍存在对阅读现状的不满,因此可以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舞台剧、阅读接力、亲子阅读等,逐步培养其阅读兴趣,向阅读消遣型读者转变。定期举办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阅读活动或专题讲座,将本土文化与阅读活动相结合,更贴合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容易激发其兴趣,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7 结语
通过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村村民的阅读现状,得出明确指向型、环境推动型、阅读消遣型以及阅读缺失型4种村民阅读现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村民阅读的三条对策,以期为农村阅读推广提供路径。本研究成果尚存在一定局限:其一,不同农村有其不同的文化状况与阅读状况,因此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中可能存在概念与范畴的变化;其二,主要从村民阅读现状角度出发提出系列对策,对政府层面具体的阅读推广活动未深入了解,有待于在未来研究中进行补充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