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儿侧脑室增宽的超声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

2021-02-03郗晓丽王玉贤刘建华赵惠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侧脑室宽度畸形

郗晓丽 王玉贤 刘建华 赵惠玲

胎儿侧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是产前超声检查中最常见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增加胎儿围生期死亡率和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风险,严重的VM可致使死胎、死产、新生儿脑瘫和夭折。胎儿VM的病因很多,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先天感染、染色体异常及妊娠期不合理服药等均可能导致胎儿VM,产前咨询和预后推测比较困难。超声诊断技术成熟、方便、经济,已作为产前评估胎儿发育首选方法,目前经超声发现的胎儿大体结构上的异常约占胎儿畸形总数的75.0%~80.0%,且产前诊断准确率达95.0%以上[1]。本文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前诊断为胎儿VM病例104例,就其病例特点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程度胎儿VM产前超声检查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2013年4月—2018年11月常规产前超声筛查孕妇12 610例,检测出胎儿VM(侧脑室宽度≥10 mm)病例共117例。纳入标准:超声检查提示胎儿侧脑室宽度≥10mm;孕妇无严重妊娠期合并症或并发症(如胎盘早剥、严重高血压疾病),无智力发育障碍;单胎妊娠;已终止妊娠且终止妊娠方式明确。排除标准:病例及超声资料不完善,影响统计结果的(如无我院超声检查资料,终止妊娠相关资料不明,拒绝随访)。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将符合标准的10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检测指标:超声检查由专业超声医师完成,检查仪器为美国GE 生产的Voluson E8,均使用腹部探头2.0~5.0 MHz进行检测。测量时取脑室横切面,垂直于脑室长轴进行一侧脑室测量,取侧脑室内、外侧壁内缘间距为侧脑室宽度。

(2)诊断标准和分组:国内外学者常根据超声检查测得的胎儿侧脑室宽度进行VM的诊断及分组[2],按照首次超声检查测量的结果将病例分为轻度组(10~12 mm)、中度组(12.1~14.9 mm)、重度组(≥15 mm)3组。根据是否合并VM以外的颅内外其它结构异常或畸形,将病例分为非孤立性VM(non-isolate ventriculomegaly,NIVM)和孤立性VM(isolated ventriculomegaly,IVM)2类。对多次行超声检查评估、观察的病例,比较首次和末次超声检查侧脑室宽度评价胎儿宫内转归情况:末次宽度较首次检查缩小>2 mm为缩小,末次宽度较首次检查变化范围在±2 mm内为稳定,末次宽度较首次检查增宽>2 mm为进展。

(3)分析比较各分组高龄产妇、不良孕史、妊娠期内服用高危药物史、染色体异常、宫内感染、NIVM的情况和妊娠结局等差异。新生儿结局随访采用电话随访,智力方面参照丹佛发展筛查量表进行评价。若被随访婴幼儿存在夭折、先天疾病、先天畸形、智力发育异常或可疑等情况,均认为该正常分娩胎儿结局不良。

结果

1.不同程度胎儿VM一般资料比较 :104例胎儿VM病例,孕妇发病年龄19~41岁,平均发病年龄(29.1±5.4)岁,胎儿VM诊断孕周14.6~39.1周,平均孕周(26.9±5.9)周。根据首次超声结果分组:轻度组33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45例。其中NIVM组72例,IVM组32例。不同程度VM病例的高龄孕妇、有不良孕产史、孕期使用对胎儿有致畸风险或影响不明确药物史及胎儿性别为男(女)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见表1。轻度组胎儿VM首次诊断孕周为(26.9±6.3)周,中度组为(27.0±6.1)周、重度组为(26.8±5.6)周,三组在首次诊断孕周方面无明显差异。104例中单侧VM有43例,双侧VM有61例,随着脑室宽度的增加,单侧VM在各组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双侧VM所占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9,P<0.01)。104例中42例孕妇行TORCH检测,且IgM 均为阴性;69例孕妇行唐氏筛查,10例异常(高风险或临界风险),其中5例为开放性神经管畸形,2~7周后超声检查提示胎儿VM;3例18三体综合征,2例唐氏综合征,进一步染色体核型分析后1例确诊21-三体综合症,1例确诊18三体综合症。确诊染色体异常的2例均选择引产。

2.胎儿VM合并颅内外结构畸形、异常情况:轻、中、重度组中非孤性VM发生率分别为66.7%(22/33)、57.7%(15/26)、77.8%(35/45),组间差异不明显。超声提示合并胎儿VM以外颅内外结构异常72例,分别为神经系统结构异常、心血管系统结构异常、消化系统结构异常、泌尿系统结构异常、骨骼发育异常、腹壁异常、颈部淋巴水囊瘤、颜面畸形、胎儿附属物异常。NIVM病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率最高,为73.6%(53/72),轻、中、重度组分别占52.5%(12/22)、66.7%(10/15)、88.6%(31/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如表2所示。其次为骨骼发育异常和胎儿附属物异常,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程度VM病例特点及妊娠结局比较 n(%)

表2 胎儿VM合并颅内外结构畸形、异常情况表n(%)

3.不同程度VM的宫内转归情况:104例VM病例中有57例因脑积水或合并严重畸形直接引产,3例就诊时已有产兆且短期内分娩(2例顺产,1例剖宫产);47例均行进一步复查,通过首次和末次超声检查侧脑室宽度(复查间隔≥7天)评价宫内转归情况,不同程度VM病例在宫内转归方面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值=9.63,P<0.05),如表3。

表3 不同程度VM宫内转归比较(n/%)

4.不同程度VM妊娠结局及产后随访:104例病例中,74.0%(77/104)因合并染色体异常、死胎、合并严重畸形或随访过程中病情进展等原因引产,26%(27/104)孕足月分娩。轻、中、重度组引产率逐渐递增,分别为60.6%,69.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5),见表1。已分娩胎儿继续随访,夭折、合并畸形、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异常均记为结局不良。足月分娩胎儿中7例结局不良,其中轻度组有2例,1例因肺部感染,产后1月夭折,另1例产前超声提示左室强回声,1岁时复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头颅核磁检查双侧脑室正常范围,丹佛发展筛选测验未见明显异常。中度组新生儿结局不良1例,因分娩时重度窒息,出生后转专科医院治疗,出生后24小时夭折。重度组新生儿结局不良最多,共4例,3例参与随访,1例拒绝随访。参与随访的3例中,1例合并脊柱裂且新生儿于出生后2月夭折,1例于出生后2周夭折,1例出生后1月行头颅核磁提示侧脑室宽度较前稍缩小,后未复查,丹佛发展筛选测验结果提示语言和精细动作异常;拒绝随访的1例产前超声提示合并室管膜囊肿及右足内翻,分娩时确诊右侧足内翻。统计结果表明轻、中、重度组正常分娩胎儿率分别为84.6%(11/13)、87.5%(7/8)和16.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值=9.09,P<0.05)。终止妊娠后统计胎儿性别无明显差异,见表1。

讨论

胎儿VM作为产前超声检查中最常见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影响胎儿出生后智力、运动发育[3]。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先天感染、染色体异常及妊娠期不合理服药等均可能导致胎儿VM。胎儿神经系统预后与胎儿VM程度、是否合并其它颅内外结构异常及畸形、妊娠期及出生后脑室宽度改变情况密切相关[4]。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胎儿VM的预后估计仍存在争议,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来指导临床决策。超声诊断技术具有技术成熟、操作方便、无创、经济等优点,应充分发挥其在胎儿VM诊断、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此次研究中产前超声筛查胎儿VM发生率0.93%,与既往研究胎儿VM发生率为0.33%~2.5%[3,5-6]相符。郭凤玲等[5]研究的79例胎儿VM病例中轻度VM组(1.0~1.2 cm)占69.0%,中度组(1.2~1.5 cm)占22.5%,重度组(>1.5 cm)占8.5%;彭奕贤等[7]研究的298例胎儿VM病例中轻度组(10.0~11.9 mm)占50.3%、中度组(12.0~14.9 mm)占38.6%、重度组(≥ 15.0 mm)占11.1%。本次研究中重度组(≥ 15.0 mm)所占比例为43.3%,明显大于文献数据,分析原因可能为此次研究对象中部分患者由下级医院转诊来,转诊患者相比正常就诊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增大了重度VM患者比例;分类标准不同,临界值的归属可能为导致数据的总数和比例发生改变;另该数据仅代表山西部分地区VM比例,研究结果可能受地域差异影响。另本次研究提示不同分组间单、双侧VM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且双侧VM在各分组中的占比同VM程度呈正相关,与既往[5]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本次研究重度VM病例较多有关。

本研究发现NIVM合并神经、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等结构异常病例共72例,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所占比例最高,随着脑室宽度增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比例越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常清贤、黄苑铭等[8-9]研究结论相似。合并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包括脊柱裂(34例)、Dandy -Walker畸形(2例)、小脑蚓部缺失(5例)、胼胝体异常(2例)、透明隔腔异常(3例)、室管膜囊肿(3例)、蛛网膜下腔囊肿(2例)、脉络丛囊肿(4例)、后颅窝增宽(5例)、小脑延髓池增宽(3例)。其次为骨骼发育异常和胎儿附属物异常。骨骼发育异常占NIVM的23.6%(17/72),包括四肢短小(3例)、桡(尺)骨缺失(1例)、足(外)内翻(11例)、双手屈曲畸形(1例)、右手并指畸形合并右足拇趾缺如(1例)。胎儿附属物异常占NIVM的23.6%(17/72),包括单脐动脉(3例)、副胎盘(2例)、脐带囊肿(4例)和羊水过多(9例)。

此次研究显示不同程度VM在宫内转归、妊娠结局和分娩后新生儿结局方面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随着脑室宽度增加,宫内转归情况更趋向于稳定和进展,引产率增加,分娩后新生儿更容易出现夭折、畸形和发育迟缓等不良结局。常清贤、林文笔等[9-10]研究显示轻度VM胎儿96.3%~99.1%不会在妊娠期间进展,明显高于中度组(83.3%~91.2%)。Lam[11]等研究提示脑室宽度10~15 mm者发生宫内进展率为11.0%,脑室宽度大于15 mm者宫内进展率为41.0%。既往文献[4]显示轻、中、重度组胎儿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8.3%~97.1%,16.7%~93.3%,18.8%~60.0%,与本次研究结果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随着胎儿VM程度增加,胎儿合并颅内外结构畸形、异常发生率升高、引产率增加、胎儿宫内转归进展率升高、新生儿结局不良风险增加。当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VM时,全面仔细的超声检查、定期超声随访宫内转归情况对胎儿VM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分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局限性在于纳入研究的病例数较少,部分患者未行染色体及宫内感染相关筛查,不能分析两种致病因素影响下VM的病例特点;新生儿结局通过电话随访获得,未提供明确MRI资料,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待评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研究人群,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更有益的资料。

猜你喜欢

侧脑室宽度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孤立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单侧与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