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携手,育德育爱

2021-02-03本刊编辑部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家园行为习惯班级

本刊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幼儿园创建于1985年,始终以幼儿发展,家长满意为宗旨,在“童心出发,德爱随行”的办园理念下,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把家园合作教育纳入整个教育工作计划。基于此,园所积极在园本研修的专题研讨中找到教师所需、家长所盼的家园共育“真”问题,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护驾保航。

家园手拉手,共同育幼苗

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要共同配合,形成合力,相互协调,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就是家园共育。工作中的家园共育到底如何来做,如何让家长理解教师的工作并给予支持和配合呢?

创造健康成长环境,护幼儿成长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更是将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优化制度和措施,按照消毒配比进行环境卫生消毒,开学前制定方案,进行全园应急演练,每天晨检测温消毒等。不仅如此,我园还主动向家长宣传科学保教、保健工作等内容,指导家长做好居家防疫,配合园所、班级做好信息传递,携手共筑幼儿健康桥梁等。

营造良好家园关系,获得理解支持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小班幼儿入园没有半日活动的铺垫,为了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就是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在线召开家长会、邀请专家开展关于缓解幼儿焦虑的讲座、在线一对一家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各方面的情况、录制幼儿园和班级环境视频等。开学后,更是常态化做好日常工作,最终换来了家长的肯定、理解和支持。这样的双向理解和支持,促使家园共同为幼儿创造了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在营造良好家园关系的道路上,家长和教师之前出现一些误解和矛盾也是难免的。这就需要园长在营造良好家园关系的路上,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黏合剂”,既要与家长真诚地沟通,让家长理解、接纳、支持教师,也要充分相信教师、肯定教师,让教师在出现家园问题时学会反思,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宽容,学会怎样面对各种各样的家长,学会怎样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其实出现家园矛盾并不可怕,因为每个人都是在实践中成长的。

充分吸纳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与家长是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唯有双方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幼儿充分发展。对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支持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例如,在十月份开展的“我的蔬菜朋友”主题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探索蔬菜长大的秘密,教师提前跟家长进行沟通,利用国庆节或者周末的时间带领幼儿去大自然寻找“蔬菜朋友”。在此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家长并非幼儿园任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班级活动教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师在班级群或者私信沟通,让家长了解这种亲子活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建议家长在活动中充分让幼儿了解大自然是一个伟大的馈赠者,使幼儿了解蔬菜的生长习性,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正是有了这一份家园教育资源中的支持和互动,形成合力,我们的主題活动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才能让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究活动得以完成。

家园共育工作中,信任、理解、支持是我们建构家园这架桥梁的基础。家园工作的畅通,也是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工作、对教师的一种肯定。这也是一种隐性教育,和谐的家园关系才会让幼儿生活在一种温馨宽松的环境氛围中,才会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健康成长,这不正是我们共建良好家园关系的共同目标吗?让我们家园手拉手,共同育幼苗。

(文/于秋凤)

从多维度建构良好家园共同体

教师在园的研修内容一直是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幼儿园在制定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计划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如今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注、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家长工作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家长配合、理解幼儿园的教育,我们应该建立家园共同体,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育儿。因此我们将研修主题定为—建立良好家园共同体。

座谈家长会经验分享多

家长会是家园合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幼儿园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如何让家长高效参与并有所获?我们的研训是请班长及骨干教师分享经验,而后研讨出家长会的流程及基本会议内容。

首先,我们明确达成了家长会的三个目标: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促进教师和家长间互相了解,让教师与家长间更加融洽相处;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彼此分享教育经验。研修家长会流程包括:各班班长向家长发通知,确保家长都要接到通知,并且确定参会人员,无法参会的家长要了解清楚原因,在会后与其交流会议重点工作。参会当天,各班要有教师确保家长能够有序签到。家长会的内容可有班级介绍、幼儿成长总结、班级逐月教育活动计划、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生活常规、家长配合、家园联系方式。实践中我们还探索出了新的家长会模式。一是互动式参与。为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教师们在家长会中加入互动游戏,家长彼此增进亲切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二是聚焦式讨论。教师组织家长分组讨论班级活动,群策群力,让每位家长都能融入其中,思于其中。三是主题性共享。教师会将家长会设计成主题系列,如凸显班级特色的家长会,让家长探于其中、享于其中。

沟通不同类型家长技巧多

现代家庭有完整家庭、单亲家庭、祖辈同住家庭等,家庭中不同成员和教师的沟通,给家园共同体的建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沟通的一致性和技巧性。为了让教师们能轻松应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在研修之前将家长先归类,分为:祖辈家长、高素质家长、低学历家长、单亲家长。再特别请来心理学讲师齐心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指导教师如何做好不同类型家长的工作。对于祖辈家长,教师们需要尊重和关照、理解和宽容;对于高素质家长,教师们需要讨论和商量、体悟和信任;对于低学历的家长,教师们需要关注和重视、鼓励和帮助;对于单亲家长,教师们需要接纳和尊重、积极和真情。

建构合理家委会互动多

为了建构各班合理的家委会,让家委会真正成为教师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我们的研训以座谈形式先分享各班家委会的组织结构及开展的家委会工作,而后再培训学习。研修后,各班家委会构成有合理的人员类别,有形式多样的选举,有不同职责分工,有公告明示。在家委会上,教师们能充分调动家长的自主性,肯定家委会成员的成绩,给家委会家长创造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教师们用这些技巧逐步渗透巩固家委会组织开展及影响力。

讨论利用家长资源策略多

如何更好地利用家长资源?我们用ORID的研修方式开展。播放家长进班给幼儿上课,普及知识的视频引发教师思考。(O)在视频中你看到哪些人物?(R)看到家长和幼儿的互动你有什么感觉?(I)视频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家长的哪些资源?如何利用家长的资源?(D)我们后续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怎样的班级活动?经过焦点讨论,教师们纷纷将各班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的有意义的或有趣的活动进行交流分享;并用思维导图拓展思路。教师可利用的家长资源有:职业的资源、人脉资源、能力资源等。合理利用的家长资源,通过家长和班级教师的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家园共同体的建立,是希望从一种教育实践的视角,立足我园教师所需和家园共育实践层面进行建构。家园共育这一主题我园已经研修了四个学期,如今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了,幼儿园和教师主动教育的意识也增强了;家长们从单向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转变为双向和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园本研修中我们用了座谈分享、焦点讨论、专家培训方式总结出了一些指导家长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提高家长工作的专业水平;帮助他们在做不同家长工作时能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并用合适的语言及行为等策略化解,教师和家长逐渐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文/崔霞)

在家园共育中实现科学衔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所谓“科学衔接”,就是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对此,我们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科学地开展了以下活动。

体验式家长会

大班新的学期,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并充分发挥家长的参与性,通过游戏、焦点讨论等形式让家长成为主动参与者。家长会开始前,我们先请家长参与互动游戏,将参与的家长分成AB组:A组家长用眼罩蒙上眼睛,扮演被照顾的人,B组参与游戏的家长扮演搀扶的亲人,一个搀着一个在班里绕障碍物走,游戏后请家长聊聊自己参与游戏的感受。游戏过程中,搀扶的“亲人”们觉得自己在游戏中特别着急,想快点超过他人,眼睛被蒙上的家长觉得担心、害怕,要自己用脚试探着才敢向前小心迈步。我们和家长解释游戏的真正目的:眼睛被蒙上的家长就像还没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心理都还不成熟,还没有到入学的年龄,家长就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代替孩子们成长,剥夺了孩子发现摸索的权利。然后,我们通过焦点讨论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育儿观念和育儿行为。

开展有效适宜的主题活动——“我要上学啦”

关于小学我想知道 大班幼儿的家长往往会和孩子商量准备去哪上小学,孩子们对小学也充满了疑问:“老师,小学校有幼儿园的图书室吗?”“老师,小学生几点上学和放学啊?他们在学校吃饭吗?”“老师,小学有没有男老师啊?”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我哥哥上小学了,我可以去问问他。”“我妈妈是小学老师,她一定知道。”大家找到了了解小学生的各种途径:问家长,问身边的小学生,问老师,还可以到小学校去参观等。我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向身边的人了解小学生的情况,借此机会,我请孩子们把对小学校想知道的内容画下来并与大家讨论交流。

制订参观计划? 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校和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决定去参观学院路小学,孩子们得知这个消息异常兴奋,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大家说的很多,我们怎样参观才能把你想知道的事情都了解到呢?”这时,丁丁说:“我们应该做个小计划,这样就知道怎样参观更好。”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制订了自己的参观计划。

参观学院路小学 带着自己的参观计划,孩子们参观了学院路小学,听了语文课和数学课,观看了全校师生升旗仪式和课间十分钟,参观了学校的图书室、电脑室等学校环境,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的上课流程,了解了小学生的课间活动,感受到了他们自主、有序的游戏氛围。

姐姐对我说 参观完小学校后,孩子们对小学的问题多了很多,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有关小学校的更多情况,为了使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我们邀请了原幼儿园毕业生学院路小学三年级的侯紫萱同学来幼儿园为我们说一说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也你一句我一句地不停問着,渴望快点得到答案。小学生姐姐不仅给孩子们讲解幼儿园与小学校的不同,还讲解了书包里的秘密,分享了整理书包的好方法。

指导家长帮孩子做好准备

做好时间观念的准备 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生活作息时间表,鼓励并督促幼儿执行,生活中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代替,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

做好学习习惯的准备 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专心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生活中和孩子共同制定并遵守规则;培养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小任务。

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心理疏导 尊重并理解孩子的入学前感受,与孩子做到共情,理解孩子的“双味情绪”,真正站在孩子的位置去考虑、处理事情,鼓励并相信孩子。

总之,幼小衔接绝不是提前进入小学课程,而是遵循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体验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交往合作的能力。“幼小衔接”是孩子的第二个“断奶期”,愿我们都能在家园共育中做到尊重幼儿、科学衔接。

(文/杨素格)

疫情期亲子间的温暖

2020年的寒假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延长,孩子和家长共同居家配合防控工作。特殊时期的居家让更多的家庭成员有了“在一起”的机会,也有了“育儿指导”的专业挑战的机会。我们秉承幼儿园“童心出发,德爱随行”的办园教育理念,让幼儿居家享受快乐童年时光的同时,在家长的陪伴下育爱养性,明理开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在被延长的假期里,家长应怎样将这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发挥得更有影响力?家园怎样携手为孩子搭建一个保持童心、德爱随行的童年世界呢?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本应热火朝天准备给孩子们一个难忘的毕业典礼,带领大班幼儿去小学校参观,让大班幼儿度过最后一段愉快的幼儿园时光,可是疫情耽误了我们的脚步,但是没有耽误的是家长的焦虑和担心。在疫情期间怎样做好大班的家长工作,怎样解决家长面对幼小衔接的焦虑和担心,成为大班组家长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园教师积极了解家长的需求,在家园共育工作中解家长之忧、排家长之难。针对我们的服务对象,从家长的需求和大班幼儿能力培养入手。首先,和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焦虑和担心来自哪方面,以便对症下药;其次,教师会把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文章利用班级群进行推送,还将余伟老师的直播间推荐给家长,让专业人士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家长的担心和焦虑,帮助家长明确幼小衔接的认知;最后,在班级群开展关于入小学的话题讨论,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让幼儿畅想上学的美好,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对小学校的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我们还利用幼儿园教师的资源开展相关活动,如教师的子女正好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小学生,请他们进行简单分享,这样更方便幼儿了解小学校的生活。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我们都要了解其需求,关注其所需,让家长高质量地陪伴幼儿。就这样,我们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家长,运用一些教育小策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打开家长和幼儿的心扉,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家园关系更为融洽和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要与家庭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长有效的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健康成长。”而亲子活动是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的重要活动,是孩子与家长共同学习的桥梁。在疫情期间,我们为家长提供一些合适的科学育儿指导,如增进亲子感情的亲子游戏、亲子手工、亲子阅读等。在亲子游戏中,有的家长还举一反三,再创造一些亲子游戏,也有的是自发的游戏。无论是教师推荐的,还是再创造的,或者是自发的亲子游戏,可爱的家长朋友们在这些游戏中也找到了曾经的童年,同时也用自己的亲身陪伴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中一段话:“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假期时间让家长充分发挥第一任教师的作用呢?我们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有家长在群里发视频展示自己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被孩子带着去洗手,然后孩子还是小老师和监督员。在这个视频的影响下,好几个家长都发出了自己的孩子充当小老师的视频。在私信跟家长交流这个情况的时候,得知家长在疫情期间严格遵守各种好的卫生习惯,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由此可见,疫情期间,家长应该遵守无形的规则,每天坚持一个正面的导向:家长一到时间,就捧起一本书读,可爱的孩子们也不会再玩手机、看动画;家长天天关注新闻,关注疫情,可爱的孩子们也学会了大善大爱;家长居家天天锻炼身体,可爱的孩子们也会坚持做运动;家长坚持早睡早起,可爱的孩子们也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家长的榜样就是这么无穷,这样的榜样教育就是一种育德、育爱,这种德爱形成的观念会伴随孩子一生。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注重家园教育的融合,因为人生之路再漫长,都是从家开始的;教育之路再崎岖,也无法挣脱与家的关系。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儿打造一片育德育爱的世界。

(文/李云玲)

家园同步内化幼儿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幼儿园两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尤其重要。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如关系的亲密性、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的深刻性是幼儿园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形成家园合力,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不少家长仅仅重视有形教育,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家访,对家长进行调查摸底,结果分析 为找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切入口,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我们向家长进行摸底。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对小班26名幼儿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家与入园的两方面特点:一是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不规律,许多习惯并未养成。其实不止小班的幼儿如此,很多中大班的幼儿也不例外。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虽然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注重素质教育,但要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却很难,导致家长过早地要求孩子接触写字、算术、拼音等,不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教育观念导致幼儿往往什么都不会;家长不重视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如家长往往要求孩子吃饭不讲话,自己却在饭桌上高谈阔论;父辈与祖辈教育目标不一致,导致孩子“看人下菜碟”;幼儿年龄小,有着自身独特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如坚持性差、明辨是非能力差等。

加大宣传,转变观念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园地或是班级群内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行动指南;召开家长会,将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介绍给家长,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取得他们的配合,协助教育;开办家长学校,请有知名度的专家来园上课,分析利弊,寻找方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开设家长开放日,安排的内容向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倾斜;积极开展亲子活动,如“六一”的亲子游园活动、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拉近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园合作开展有效的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我们把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合理制定课时计划、游戏等,并开展丰富有效的活动。一是分别在班内与家中设立贴纸奖,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贴纸作为奖励,并集中贴在固定位置,每二十个小贴紙奖励一份神秘小礼物,以此来督促幼儿的行为习惯往良好的方向发展。二是在外出活动及家庭友好小组活动中,请幼儿充当检查员、监督员等,管好自己的爸爸妈妈等。三是开展“我是好宝宝”的主题活动,选取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类型、现象进行比较,使幼儿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四是“大小互动”活动,包括:“以大带小”,班与班之间结成对子,每周活动一次,内容由带班教师根据两个班级的情况互相商量而定,让大小幼儿之间相互影响;“以小促大”,针对个别习惯意识差的家长,让孩子“教育”家长。

总之,“家园共育”就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协助幼儿成长。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发现班级里较为优质的家长,协助家园共育,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发挥功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只有家园同步教育,才能使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文/张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家园行为习惯班级
班级“无课日”
梦中家园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温馨家园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