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作业的应用探索

2021-02-03徐舒宁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朝向布置线下

徐舒宁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英语教学应当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掀起了教育领域的变革,也为更好地落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这样的变革不仅体现在英语课堂之中,更丰富了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和方式,逐渐改变了以往形式单一、机械枯燥的传统作业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春季学期学生无法到校正常上课,只能开展居家学习。上海市嘉定区清水路小学的教师则需要根据上海市教委下达的“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等相关规定,通过空中课堂、钉钉直播等平台进行在线教学。时势所趋,为保证网课阶段学生的学习成效,笔者尝试从课前预习、随堂作业、课后巩固等方面入手,通过线上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探索过程中,笔者亲身体会到了合理设计并利用线上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因此,复课后笔者继续沿用部分线上作业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实践证明,混合式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科学、省时、高效,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语言在真实生活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线上促线下,优化前置性作业

英语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尤其是在课前通过磁带、光盘、纳米盒App等工具提前跟读新单词,熟悉单词和词组的音、义,以提高第二天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很多家长难以在英语学习方面给予孩子辅导,且口头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难以检测,许多学生对于预习作业持敷衍态度,预习作业的布置效果不佳。此外,英语教师往往任教多个班级,若要所有学生都将预习作业以音频形式上传,也难以一一反馈。因此,前置作业的布置形式亟待改革。

利用线上平台,检验前置作业质量 为了保证前置作业中学生的预习情况可检测、可反馈,教师可利用一些线上平台布置预习作业。例如,“一起作业”App上开设专门的课前预习版块,分为词汇跟读和课文跟读,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跟读的次数及形式(可分句或分段跟读),学生在上传跟读语音后可回放自己的录音,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无形中进行了自我监测和评价,并自主判断是否需要重新上传。学生上传语音后,App上的智能语音打分系统会实时地反馈语音得分,教师可通过后台的报告了解班级的预习情况及学生的跟读结果,第二天针对得分较低的语段重点带读教学,结合口型在视听上给予正确示范,更正、精准学生的发音。对于得分落后的学生,教师可进行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及时有效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借助线上平台中大数据的高效传输、汇总和反馈,教师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由此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侧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线下作业,丰富前置作业形式 学生对于前置作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优化线下作业,布置有趣味性、形式多样的前置作业同样重要。例如,在牛津上海版英语教材5A M2U1 Grandparents这一单元中,第三课时的学习内容为重阳节,有关节日的相关表达学生在四年级已有过接触,因此在布置课前作业时,笔者放手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寻找关于重阳节的时间、来历、传统活动、相关诗词等信息。根据学生的层次,筆者设定了不同要求,可用中文、中英结合或英文三种形式进行记录,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享。这样的前置作业既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搜索并收集信息,也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经过搜索明白了重阳节的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因“九”为阳数故名“重阳”;还有的学生利用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登高处”“插茱萸”分享了古时重阳节的习俗。经过探索学习,学生不仅取得了高于预期的预习效果,还在英语课堂中收获了跨学科的知识,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线下联线上,改进巩固性作业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偏爱布置抄写、家默等课后作业,这样的传统式作业虽然看似巩固效果较为扎实,但无疑是机械而乏味的。而且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经常发现,学生在抄写时容易出现抄错的情况,这也正说明传统的抄写作业无法起到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很多家长也反映,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给孩子默写时发音不准,容易误导孩子。因此,教师需要开拓思路,摒弃固化的课后作业模式,丰富作业设计的形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扎实课后巩固效果。

把握线下主场,促进课后巩固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有效巩固课堂上所学,检验其学习成果,纸笔作业必不可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使线下作业“活”起来。如教学5A M2U3 Moving home这一单元时,核心词汇为“north、south、west、 east”这四个朝向词及家中各个房间的名称,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朝向”这一概念的实际接触和运用较少,只停留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的理论概念上,因此课后笔者布置了让学生根据家中情况画出平面房型图的作业:Please draw each room in your house and tell the directions。第二天反馈作业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画的房型图存在朝向不清的问题,且学生对于房间朝向的判断仍一知半解。于是笔者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经验(房间、客厅大多朝南),并结合所画的房型图,自由讨论判断朝向的方法。在小组讨论后,学生自主总结出了在平面图上可以根据窗户的朝向来判断房间朝向的方法,因此户型图上必须标上窗户的位置。由此,作业存在问题的学生在生生互助中修改、完善了房型图,完成了对作业的自我反馈和监测。相对抄写性作业而言,绘制房型图的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欲,学生在自己精心绘制的房型图上标注朝向和房间名称时自然更为用心,虽只书写了一遍,但实际效果不亚于作业本上四遍生硬的抄写。同时,学生在完成、完善房型图的过程中,对于朝向的理解和判断有了更具象的学习体验,能真正地学有所用。

联动线上平台,提高巩固成效 在英语课堂教学任务中,课堂默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默写的方式虽然机械、生硬,但也是一线教师考查学生背记的最直接方式。为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通常会布置家默作业,以期家长督促学生在家中进行背诵巩固。但家默作业的质量往往由家长素质的高低决定,很多家长只会报中文,导致孩子听不懂课上教师报的英文单词或跟不上默写速度;还有的家长检查不出孩子的错误,导致孩子脑中留存着的是错误记忆……种种因素使得家默作业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家中模拟默写。如“一起作业”App中便有专项的词汇听写练习,支持两种答题方式:纸质拍照听写和线上键盘听写,可省时高效地检验学生对于单词的背记情况。教师布置作业时选定默写的内容和形式,学生便在App的语音播报下进行听写,若是键盘听写则立即判分,纸上作答则拍照上传后由系统识别判分,速度极快且准确率高。线上默写既在听觉输入上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于单词发音的掌握,又通过限时默写、即时判分的设定督促着学生课后背记,极大地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线上融线下,探索实践性作业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英语教师往往将作业作为应对测验的工具,周末或假期作业采取填鸭式的题海战术。然而,这样的做法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注重素质教育、倡导体验参与、拓展学用渠道等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为发挥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应有的作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同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养成,教师需拓展课后作业的宽度、深度,引导学生在线上、线下双平台上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必备品格。

以网课学习阶段4B M1U3 Look at the shadow!这一单元为例,在一单元学习过后,笔者在周末向学生布置了一项开放式线下作业,鼓励学生根据所学,亲身动手制作影子实验、配以英文说明,并以照片或视频形式发布在“钉钉”班级圈内,进行线上互动交流和点评。突破了传统纸笔练习的开放式课后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他们纷纷在家中就地取材,动手来模拟验证了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变化,并活用教材中的语段加以说明描述。学生在录制实验视频的过程中既训练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验到了语言学习带来的乐趣,其自主探究、学习、实践的能力更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班级圈内与学生们进行线上的互动、点评,并鼓励学生之间互动留言,由此弥补网课期间师生、生生间交流的不足。作业布置的目的,即所要训练的语言内容并没有变,但形式的变化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混合式作业的实践既帮助教师达成了课后巩固、延伸的目标的,又促进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时有了更多深入的思考,提高其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作业作为一种新技术形势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正逐渐为更多教师接受和使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正确地认识到,混合式作业并不是传统作业的网络化,它无法代替传统的线下作业。在实施混合式作業的过程中,既需要有利的线上资源,还需要线下的教学和指导,并且做好线下和线上的互补互联、促进相融,实现课堂教学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延伸和巩固,为教育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清水路小学)

猜你喜欢

朝向布置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朝向马头的方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特别号都有了
乌龟快跑
ONE⁃MAN UNIVERSITY
朝向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