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动画电影传播分析
2021-02-03肖夏
摘要:当今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受到了众多观众的追捧。动画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具有传播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功能。将动画电影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用红色动画电影的形式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传播方式。但红色动画电影在电影市场却未占据一席之地,红色动画如何更好“入市”,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文章以红色动画电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为例,探讨红色动画电影的传播优势及可尝试的传播路径。
关键词:红色主题;传播路径;动画电影;湘江战役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004-03
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大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发展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应该思考的问题。红色动画电影既具备娱乐功能,又可以发挥传播红色主题文化的教育作用,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创新方式。由广西本土力量自主制作的动画电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以动画的形式表现湘江战役,是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一种新探索。
一、影片分析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发生于1934年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一场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重大战役,这场战役关系到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在一些有关湘江战役的影视剧中有所体现,但《湘江1934·向死而生》是第一部用动画电影的形式表现这一主题的影片。
《湘江1934·向死而生》讲述了红军小战士黄玉长生和放牛娃韦二牛在战火中成长的故事,与其他红色主旋律电影一样具备主题鲜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等特点,是一部成功的红色教育影片。
第一,该影片从小处着手,采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通过红军小战士黄玉长生和放牛娃韦二牛的行动轨迹,从侧面讲述湘江战役。
第二,在影片中也具体展现了一些湘江战役中的主要战场和真实事件。例如,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断肠取义等。
第三,影片借助具体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并展现出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例如,在剧中,饥饿的红军战士面对红薯地、在遵守纪律与生存问题间进行抉择时,选择用一块大洋买下红薯,而反动民团头目刘旺财看到红军留给老乡的大洋后却选择了私吞。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使旁观这件事的韦二牛在心理上开始觉醒,这才有了之后救治红军战士黄玉长生以及成长为真正的红军战士的故事。
第四,影片中融入了广西地域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广西形象。在展现湘江战役战场时,有意识地突出表现湘江广西段的山川、村寨、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努力彰显广西地域特征及其元素,为影片打上了鲜明的桂北地区的烙印,散发出了十足的桂味[1]。
二、影片的不足之处
影片情节的设置层层递进,戏剧冲突更是牢牢抓住了受众的心,但是影片却并未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此,还值得从传播学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受到广泛支持与喜欢。之前大火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动画电影,都创造了很高的票房价值。这些动画电影的故事题材均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神话故事,并采用了先进的制作方式,细节处理得十分精细与逼真。相比之下,《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制作上显然略逊一筹,人物的形象、特效等画面也较为普通。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影片采用流动包场放映的方式走进广西全区各大、中、小学,巡映近百场,这种小团体式的放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试映性质,能有效检验市场的反馈情况[2]。但其主要的传播方式还是在各个单位组织巡演,虽然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但仍属小范围播放,未能产生广泛影响,之后在影院排片播放也未引起太大关注。
三、红色动画电影的传播优势
红色主题的动画电影在中国具备良好的传播条件。社会形成的良好传播氛围、丰富的红色资源、广泛的受众群体、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影自身的特点,都使红色动画电影具有很大的传播优势。
第一,红色动画电影传播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国上下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在社会上形成了崇敬英雄的良好氛围。尤其是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全国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激发信仰、获得启发并汲取精神力量。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动画电影正是一种新颖有趣的传播形式。
第二,丰富的红色资源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土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祖国大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井冈山、西柏坡、遵义会议旧址等等。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为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基础和灵感,有利于人们开展更加多元的创作。以广西为例,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为不当俘虏毅然开枪自杀。湘江战役之外,还有百色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这些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为影片的多角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既可以从展现历史事件本身出发,也可以从普通小人物的角度切入创作。
第三,红色动画电影的传播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动画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也是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一种形式。但动画不仅仅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当下更多的青年人也热衷于国产动画电影。例如,随着电影《大圣归来》的上映,网络传播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网络批评”。该群体成员主要是国漫粉丝、亚文化爱好者等,他们常年聚集于百度贴吧、B站、A站、新浪微博等传播平台,于2015年暑期档《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之际自发在微博、微信中大量聚集,形成了一种庞大的新型网络水军——“自来水”群体。他们的评论内容多为自发性原创,此外,他们还自发地组织了线下活动[3]。当今的中国青年,爱国热情高涨,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于电影主题更具有包容性,不排斥和拒绝红色电影主题,很多人乐意进电影院观看主旋律电影。除了对电影内容的关注外,他们也更加注重电影的画面和音效,愿意花钱进电影院观看电影。网上购票的便捷和可接受的价格让进电影院看电影成为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由此可见,红色动画电影也有相当数量的粉丝群体,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
第四,红色动画电影本身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首先,如果以真人表演战争等激烈的冲突事件,对于爆破技术、特效及演员的表演功底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尤其是为了真实。同时,爆破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战争冲突中有一些场面是不适合真人去表演完成的,也有一些故事情节是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无法拍摄呈现的,一些情感也是真人无法完全表演出来的。最后,血腥场面虽然能够吸人眼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让人警醒反思,但是大量的血腥场面带来的强烈冲击并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因此,如果采用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突破了真人表演带来的限制,可以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通过技术来完成一些真人表演无法完成的故事情节呈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血腥带来的强烈刺激,扩大受众面。
第五,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改进有利于红色主题的创新表达和传播。电脑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形式已经广泛运用在各类影片中。从《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这类传统水墨画形式到现在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这类现代动画电影形式,技术的发展使动画呈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技术同样可以创新红色动画电影的呈现形式,形成不同的观影感受。
四、红色动画电影传播路径创新
良好的传播条件为红色动画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使它的广泛传播具备可能性。对于如何扩大红色动画电影的传播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通过明星配音引流,增加票房。如在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宝莲灯》中,宁静、朱时茂等众多大牌明星参与配音,之后《千与千寻》的中文版配音是由井柏然、周冬雨等明星完成的,《大鱼海棠》的角色鲲由许魏洲为其配音[4]。红色动画电影也可以找明星配音引流。这些明星本身自带流量,可以吸引一部分粉丝进电影院观看,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作为电影宣传的一个卖点,增加票房。
第二,利用不断发展的技术创新表现形式。随着国外动画电影的涌入,三维动画因其营造的真实感、立体感而受到追捧,我国很多国产动画电影也采用了三维动画的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因此,红色动画电影也可以合理利用一些新的制作手段和技术,将画面、人物形象制作得更加精美。但三维动画不一定是票房热卖的不二法门,依据主题选择适合的表现方式即可,不必一味追求三维动画效果。而且三维热褪去之后,能够吸引受众的归根结底还是剧本内容本身。
第三,精耕剧本内容,坚守品质为王,进行红色动画电影类型化探索。现在受众选择观看一部电影,除了受演员、导演及制作公司、特效等因素的影响外,也会受剧情内容的影响。尤其是动画电影,除了看出品方和制作公司外,受众也会看故事内容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因此,想要吸引更多的观眾,就要精耕剧本的故事内容。另外,近些年来一些票房大卖的主旋律电影都加入了一些类型化元素。如《战狼2》《金刚川》《湄公河行动》等,这些都是从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故事,在真实事件之上进行艺术化加工,情节设置张弛有度,不单单是价值观的单向输出,还通过情节的冲突设置,让受众自己从电影中领悟导演所传达的精神。由此可见,红色动画电影也可以加入一些类型化元素,提高电影的可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
第四,适当采用方言引人入胜。前段时间播出的影视剧《山海情》整部剧都采用了宁夏和福建方言,不仅加强了戏剧冲突,更有喜剧效果,使观众可以迅速代入情景,仿佛置身于宁夏,而剧中的扶贫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同时,采用方言也使得剧中的人物更加真实。红色动画电影也可以适当采用方言,使角色更加生动饱满,让观众有代入感和融入感,同时也可以传播本地语言文化。
第五,多媒体互动扩大前期宣传。融媒体时代,影片上映前都会进行预告宣传。例如,借助抖音短视频平台,播出一些拍摄花絮和视频片段,以此吸引受众前去观看正片。红色动画电影也可以采取此种方式,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电影制作期间的花絮,如演员配音的花絮、电影里的片段剪辑等,提前营造口碑。也可以在微博上播放预告片、投放海报、请明星帮忙宣传,通过多媒体互动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受众。
第六,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新思政课、红色教育教学模式。观看红色动画电影也是一种新颖有趣的教育方式,通过播放红色动画电影,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观影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红色动画电影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将其与学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相结合,既可以创新教育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又可以扩大红色动画电影的传播力,实现共赢。《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广西各大中小学校园播放,就很好地实现了教育与娱乐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七,精准划分目标受众。由于受众受教育程度、心理成熟程度等不同,表现方式也该有所区别。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喜好必然是不同的,红色动画电影的制作方也不必强求作品老少皆宜,正所谓众口难调,极力想要满足所有受众的口味反而会丧失自己的特色。当代的红色动画电影不必局限于低龄化创作,可以根据受众定位,利用差异化做出自身的特色。人际传播配合大众传播,一样会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八,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千金难求的是人才。红色动画电影要想发展得更好,离不开专业人才。在当前院校的设置中,可以注重促进动画和电影两个学科的同学相互合作和交流。除了专业技术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审美。之前,美国动画、日本动画大量传入中国。而现在,我国的动画电影也在不断突破创新,《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现代中国动漫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符号。《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影片还获得年度票房冠军、中国电影史票房榜亚军。因此,我们更应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取其精华,触类旁通。除了取材神话传说外,也可以取材各地的红色文化,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红色动画电影。
五、结语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红色动画电影具备良好传播优势,拥有广阔发展前景,而《湘江1934·向死而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实践案例。从实践中借鉴经验,从中国红色文化中汲取创意,从多媒体互动中扩大传播效果,中国红色动画电影必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万绿丛中一点红[N].广西日报,2020-12-15(009).
[2] 敬鹏林.《湘江1934·向死而生》:开创广西动画电影历史的佳作[J].当代广西,2021(Z1):119.
[3] 潘思宇.网络群体传播与国产动画电影的共同生产共同消费[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4):39-40.
[4] 欧阳乐,张剑.融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转变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J].戏剧之家,2021(3):136-137.
作者简介 肖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