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分析

2021-02-02陈嘉曦刘文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溶媒不合理医嘱

陈嘉曦,刘文勇

近年来,肿瘤疾病发生率提升,临床针对肿瘤治疗的药物越来越多,若用药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治疗效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以下简称静配中心)则是医疗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机构,其能够为药物配置提供专业性支持[1]。溶媒错误是常见的一种调配问题,会导致用药受到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抽取医院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处方共2 000张,分析溶媒错误问题,积极改正问题从而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现针对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取2019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处方共2 000张,分析溶媒错误问题。所选处方包括患者男1 036例,女964例,年龄37~75(56.6±3.5)岁,疾病类型多样,均接受院内治疗,从病情状况方面均符合使用抗肿瘤药物指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登记一般资料,以便查阅和分析患者全面病情。此外,所有患者均有家属陪护,且可遵从医嘱用药,均无精神类疾病,可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执行。

1.2 方法 对抽取的处方进行回顾分析,了解是否符合患者的疾病治疗,是否存在超剂量、溶媒错误问题等,并排查原因,做好项目分类统计,对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处方的性能结果进行讨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溶媒错误的统计采用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调研结果显示,不适宜处方有82张,占比4.1%,其中涉及溶媒错误处方共有40张,占总比的2.0%,主要以溶媒量错误和溶媒配置错误2种情况为主,除此之外还涉及到超说明书用量、用药顺序错误等。见表1。

表1 所有处方溶媒问题原因的具体表现

医院针对本次调研结果中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以求更好地去总结问题,改正问题。

第一种类型:在注射盐酸吉西他滨(1.58 g)时,选择了不合理的溶媒剂量,其错误剂量为250 ml和500 ml,正确剂量则为100 ml。此外,还有使用紫杉醇脂质体(288 mg)时,选择不合理的溶媒剂量为100 ml,正确剂量则为250~500 ml。

第二种类型:卡铂使用错误的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正确的溶媒配置则为5%葡萄糖注射液。紫杉醇使用错误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正确溶媒配置为5%葡萄糖注射液。而盐酸吉他西滨使用错误溶媒为5%葡萄糖注射液,正确溶媒配置应为0.9%氯化钠注射液。

第三种类型:密切留意滴注速度,如快速输注的药物包括多柔比星和长春瑞滨,而需缓慢滴注则时间>1 h的药物为多西他赛、奈达铂,滴注时间>2 h的药物有奥沙利铂,>3 h的药物则有紫杉醇脂质体。

第四种类型:用药顺序不合理。即在使用盐酸吉西他滨和顺铂的顺序为:应先盐酸吉西他滨,后顺铂,这是由于顺铂先用会导致盐酸吉西他滨的使用增加骨髓抑制情况发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此外,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的使用顺序为:应先长春新碱,后环磷酰胺。这是由于长春新碱可以对肿瘤细胞具有强力杀伤作用,其能够增加肿瘤细胞通透性,并有助于提升环磷酰胺的浓度。

通过上述具体案例的分析,发现药物剂量、药物配备对治疗会产生直接影响,由此,医院必须关注药物使用的科学性,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结合患者具体病况作出治疗调整。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沟通、上报,将问题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去保障治疗安全,提供给患者放心的医疗服务。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上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量也随之攀升。由此,医院要加强对静配中心医师的专业培训,确保调配抗肿瘤药物的准确性,具备专业人员素质,确保静配中心工作高质量完成,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合理性,并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有效性。

针对溶媒错误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首先,溶媒选用不合理,即各种药物本身存在的化学机构、酸碱度等差异,在应用过程中应选择适宜溶媒进行配置,如果溶媒选择不当,则会出现沉淀、变色、浑浊,轻则导致药效降低,重则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威胁治疗安全。临床上,因医嘱的不合理致使患者用药不合理事件时有发生,不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也会使医患关系紧张,产生纠纷,导致医院信誉度降低。静配中心是科学调配静脉注射药物的部门,与静脉注射液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对于抗肿瘤药物患者的治疗,药物调配均是根据医师医嘱或用药医嘱进行,为保证药物的准确性,其各方面工作调配应在专业、标准的前提下进行[2]。但是,仍有不合理医嘱使药物调配错误的情况发生,所以要重视静配中心不合理医嘱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抗肿瘤药物要依赖于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而以溶媒作为主要载体是必要条件,这也是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的必要选择。由此,关注溶媒的种类、剂量、浓度做以系统分析,可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3]。故应按照药剂说明书固定的用药剂量,否则也会导致用药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即超说明书用量。此外,不同的抗肿瘤药物溶剂、溶液稳定性存在差异,在输注时间、注意事项上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中,应严格按照给药顺序进行,如顺序错误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即用药顺序不合理。静配中心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配置场所,做好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障药效并防控风险事件发生。

有学者指出,对药物的划分要依据药物的剂量、禁忌、时间等作为划分标准,在发现不合理医嘱时,要进行全方位分析,了解不合理的原因,如用药时间有误、使用的次数有差、使用会出现不良的反应等[4]。要对部分容易出错的药物进行整理,将正确的服用方式、剂量、方式等以文件的形式发放给各科室医务人员,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程度。药师要将不合理的医嘱与合理的医嘱进行比较,更好地了解不合理医嘱的不足之处[5]。而药物的不同所选用的溶媒就不同,因此在选择过程中要依据药物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而这些问题的发生与医院的管理、医师与药师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关系[6]。

此外,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包括溶媒选择错误、给药速度错误、溶媒剂量错误、给药顺序错误和给药剂量错误[7]。由此,在治疗期间必须加强药师、医师和护士之间的三方沟通,确保医疗用药安全性,确保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与此同时,笔者也总结了常见抗肿瘤药物溶媒、浓度和输注时间,如:紫杉醇其溶剂包括5%葡萄糖注射液,其浓度为0.3~1.2 mg/ml,且可在25 ℃下保持27 h稳定[8]。奥沙利铂则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其可在温室内保持4~6 h稳定,但是注意严禁使用含氯盐溶液溶解。吉西他滨则可静脉滴注30 min,且最大浓度≤40 mg/ml,药液配置后不可以冷藏处理[9]。顺铂,溶剂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可维持8 h稳定,最大浓度≤120 mg/m2。多西他赛选择溶剂则为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可维持8 h稳定,国产药物最大浓度≤0.9 mg/ml,如果使用进口药物则≤0.74 mg/ml[10]。西妥昔单抗,溶剂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且滴注时间为2 h,注意避光保存[11]。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不同的药物其在溶酶上的要求各不相同,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提升静配中心工作的有效性,确保配比安全,这也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对溶媒错误的原因分析,发现在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中做好规范性管理,对溶媒的剂量、浓度及辅助药物的使用按照流程开展,可确保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安全[12]。此外,在药物选择上也要以说明书为依据,减少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猜你喜欢

溶媒不合理医嘱
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风险防控管理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分析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医嘱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广西产黄杞叶不同溶媒提取物中二氢黄酮醇的定量分析
电子医嘱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