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致脊柱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分析

2021-02-02龙钰函邢金子陶芳耿文举张泳华

当代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隐匿性水肿椎体

龙钰函,邢金子,陶芳,耿文举,张泳华

(大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00)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显著提高。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后,骨骼较脆弱,极易发生骨折,其中,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隐匿性骨折是指经X线检查无法发现的骨折类型,患者在骨折后若继续负重活动,则可能出现疼痛持续加重表现,甚至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断端移位、骨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1]。脊柱隐匿性骨折患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2]。而老年人群本身易出现腰腿疼痛表现,临床诊断时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因此,如何提高脊柱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MRI 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显著。基于此,本研究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MRI 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6 例脊柱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 例,女44例;年龄55~89岁,平均(73.34±6.58)岁;症状出现时间2~11 d,平均(6.50±1.09)d;骨密度T 值为(-3.80±-2.5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确诊为骨质疏松;经常规X 线检查未发现脊柱骨折;表现为腰背疼痛症状;无腰背部外伤史;后期确诊为骨质疏松致脊柱隐匿性骨折。排除标准:脊柱炎症、骨结核者;有腰背外伤史者;有肿瘤病史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常规X线检查后,5 d内行MRI检查。使用仪器:Siemens 3.0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使用阵列线圈,行常规脊柱扫描,包括矢状位T1WI、T2WI 序列及STIR 序列,范围为8~10个椎体。参数设置:层间距为4 mm,层厚为4 mm,矩阵为 24 cm×24 cm。T1WI 序列设置:TE 为7.6 ms,TR为 475 ms。T2WI 序列设置:TE 为 100 ms,TR 为 875 ms。STIR序列设置:TE 为 60 ms,TR 为2 200 ms。进行矢状位、轴位扫描。由2 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做出统一诊断。若MRI 阳性,则采取药物、手术或支具固定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MRI 图像T1WI、T2WI 及STIR 序列异常表现,统计患者脊柱隐匿性骨折部位及椎体受累数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诊断结果分析 脊柱隐匿性骨折的部位为胸椎及腰椎,其中胸椎受损占比60.53%,腰椎受损为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5);受损椎体为T12椎体、L1椎体;单椎体受累占比77.63%,多椎体受累占比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5),见表1。

2.2 MRI 图像分析 MRI 图像显示椎体形态未见确切异常,T1WI序列扫描椎体内见条带状或片状低信号影,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影,STIR呈条带状或片状高信号影。其中,部分T1WI序列中显示异常低信号的区域,T2WI序列也可见低信号,但边缘较模糊,周围有高信号影,为斑片状,不规则。

表1 MRI诊断结果分析(n=76)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中女性患者占57.89%,男性患者占42.11%。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驼背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后,骨脆性增加,骨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减少,即使未受到外部明显的有害应力影响,日常活动也可能造成骨折。据调查显示[3],患者50岁后,随着年龄增加,其骨折风险会显著提高。脊柱隐匿性骨折患者一般无明显外伤史,可能会因搬重物、剧烈咳嗽、乘车颠簸等,造成局部疼痛,但症状无特异性,因此,极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加重。老年人群机能较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若不能给予及时诊断和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

X线是诊断骨科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技术,但对于隐匿性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所致的隐匿性骨折,灵敏度较差。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骨折程度轻微且骨折线欠清晰,病灶较小,而骨骼形状未出现明显异常,骨皮质未出现明显中断,因此,X线检查无法发现隐匿性骨折[4]。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可累及纵向应力性骨小梁,椎体压缩变扁、后突,可压迫硬膜囊,引起神经受压症状,导致病情加重。CT可发现骨皮质和骨小梁中断等情况,但若骨小梁中断情况不明显,骨皮质完整,则会干扰CT诊断结果。但也有研究显示,CT在显示附件骨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优于X线及MRI。研究发现,MRI在诊断隐匿性骨折方面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可发现轻微的骨挫伤,同时,MRI对于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若MRI阴性,则可排除急性骨折[5]。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MRI扫描,可清晰观察其骨骼形态、骨髓状态、骨小梁情况及软骨损伤情况,同时,还能观察周围组织水肿情况[6]。即使是骨骼的细微变化,MRI也能准确捕捉,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在骨小梁未明显断裂情况下,X线、CT均无法观察到骨折线,但患者发生骨折后,多伴有血管损伤,可导致髓腔、周围组织出血、水肿,通过MRI扫描可观察到上述改变,表现为局部信号异常,若伴有出血,常显示T2WI及STIR低信号,若伴有水肿,则表现为T2WI及STIR高信号。本研究结果显示,经MRI诊断后胸椎受损占比60.53%,腰椎受损为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椎体多为T12椎体、L1椎体;单椎体受累占比77.63%,多椎体受累占比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隐匿性骨折多为单椎体受累且多为胸椎受损。

从MRI图像上看,T1WI序列扫描可见椎体内有清晰低信号,多为广泛片状或局限线状,是判断骨折、骨折位置的重要指标。正常骨髓组织中,其脂肪为高信号,而骨折线、骨挫伤为低信号[7]。对于T1WI 序列中显示异常低信号的区域,T2WI序列也可见低信号,但边缘清晰度较低,若患者伴有水肿情况,则在低信号周围可见环绕高信号,多为不规则片状,根据T2WI序列,可了解骨折部位以及是否存在水肿。但当骨折线显示不清晰时,且与正常骨髓脂肪、骨髓水肿的高信号无明显对比时,则会降低其敏感性。STIR序列扫描时因抑制脂肪信号,并不抑制水信号,因此,水肿及出血信号显示更清楚,当STIR显示椎体内条带状或片状高信号影时,提示骨髓水肿,亦是新发骨折的征象。但STIR序列信噪比相对较低,因此,若骨挫伤表现为高信号时,可能掩盖骨折线,影响骨折线的显示[8]。有报道显示,在骨挫伤引起的MRI信号改变方面,脂肪抑脂序列表现最佳,其次为T1WI序列[9],而T2WI序列欠佳。本研究中,STIR较敏感,可清晰显示骨折水肿情况,T1WI可观察骨折线影,与以往报道相符。此外,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与转移瘤、多发骨髓瘤及结核等鉴别。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常表现为椎体中央凹陷变扁,前后径增加,椎体前后缘弧形隆起,可累计椎体及附件骨,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或高信号,STIR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多发性骨髓瘤T1WI可见椎体内散在、多发、不均匀点状结节状低信号,即“椒盐征”,T2WI及STIR呈高信号,骨质破坏周围可形成软组织肿块。椎体结核常表现为椎体内骨质破坏,部分从椎体终板开始,即椎体上、下缘首先表现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STIR高信号影,可累及椎间盘及形成椎旁冷脓肿。

综上所述,MRI在诊断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隐匿性骨折方面价值较高,影像特征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隐匿性水肿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